咳嗽是身體的本能。當體內有“異物”時,通過咳嗽將其清除出體外,這是身體自救的壹種表現。這些異物包括痰、余寒、余熱。......
感冒發燒後咳嗽,就是這樣。看似感冒好了,其實還是邪不壓正,所以經常咳嗽。
突然咳嗽/多日,可以這樣處理。
如果咳嗽發生時間短,可以疏通肺經,恢復肺的功能,把體內的余邪清除出去,基本上可以用手清除。肺經容易堵塞的穴位是孔嘴穴和魚骨穴。
中醫認為“肺為痰之藏,脾為痰之源”,所以咳嗽痰多時,應疏通脾經,健脾化痰止咳。
脾經容易堵塞的穴位有地積穴、三陰交穴、太白穴、公孫穴。
長期咳嗽會消耗腎氣,咳嗽會反復發作,會出現喉嚨癢的情況。腎經的循行線經過喉嚨,所以按壓容易堵塞腎經的穴位,會迅速緩解這種發癢的咳嗽,讓喉嚨瞬間清爽。
腎經易堵塞的穴位有大中、水泉、趙海。
面對咳嗽,我經常選擇肺經、脾經、腎經這些容易堵塞的穴位來調理。上述穴位每次按摩兩分鐘,每日三次,連續三天。當穴位的疼痛減輕或消失時,咳嗽就會減輕。
對於頑固性咳嗽/規律性咳嗽,按摩加拔罐。
《黃帝內經·論咳》說:“使人咳嗽的,不只是肺,而是五臟六腑。咳嗽比較頑固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文字判斷自己屬於哪種咳嗽。按壓相應的經絡容易堵塞穴位,會有很好的效果。
“肺部咳嗽、咳喘,甚至吐血;
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如梗,連咽腫喉痹;
肝咳之狀,咳兩側下痛,甚至不能轉,但兩側下滿;
脾咳之形,咳於右脅下疼痛,陰陰引肩背,甚至不能動,動則咳;
腎咳嗽,導致腰背疼痛,甚至咳嗽。」
——《黃帝內經咳嗽論》
比如,心口咳嗽的癥狀很容易通過揉心經來阻斷;對於肝性咳嗽,揉肝經容易阻滯穴位。
有些朋友經常咳嗽。根據經絡氣血運行的經絡流動規律,妳白天不咳嗽,晚上咳嗽。
如果是晚上9點左右,按揉三焦經絡容易堵塞的穴位;半夜咳嗽,就按揉膽經容易堵塞的穴位。
對於慢性咳嗽的人,在疏通經絡的同時,容易堵塞穴位,可以用“魚目配穴”的方法清理肺部垃圾。同時拔罐背部的舒菲穴和胸部鎖骨外側端的中府穴。
每次拔罐,保持罐15分鐘,每天1次。有的人拔了兩天就起水泡,大水泡破了塗碘伏。註意不要被感染,小水泡就不管了。
不要著急,水泡朋友,每天堅持拔,直到血出來,會自動結痂。等膚色恢復正常,就不用拔了,說明身體幹凈了。
總之,看到咳嗽就馬上停止咳嗽是不合適的。妳要主動調理,恢復身體的和諧,咳嗽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