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補氣血、健脾胃的中藥有哪些?

補氣血、健脾胃的中藥有哪些?

飲食不規律、過度勞累、喜歡喝涼性食物等因素都會導致脾胃虛寒。脾胃虛寒的人往往容易生病。那麽,什麽方子可以治脾胃虛寒呢?我來介紹壹下補益氣血,滋養脾胃的中藥方劑,僅供大家參考。

壹種補益氣血、滋養脾胃的中藥配方

處方;法夏25克、黃芩15克、生姜10克、黨參30克、炙甘草5克、川蓮12克、吳茱萸2克、烏賊骨40克、炒浙貝母8克、砂仁8克、柴胡12克、升麻8克、枳殼60克。

若服第三次煎劑後有口幹,甘草劑量增至10g,白芍劑量增至12g,可依次服用。

也可以用川連24g,吳茱萸4g,烏賊骨40g,浙貝母15g,升麻15g,* * *散,膠囊,飯前20分鐘服用,壹日三次。

2、炒白術茯苓、陳皮、黨參、甘草、後補、胡愛山、雞內金、枳殼、山楂。

飛機草

養胃首先要健脾,胃和脾互為表裏。

胃主食欲,脾主食欲;。也就是說,胃負責吸收食物,脾負責運化食物;

胃主降,脾主升。完整的說法應該是胃主濁,脾主清,而消化飲食就是脾胃協調清泄的過程。胃氣下降至以下通暢,初始過程通過?消除?飲食,繼續往下推,所謂?濁度降低?,它和脾臟呢?盛青?功能是對立互補的。脾不清則導致胃氣衰竭,出現嘔吐等癥狀。

補氣血補脾胃什麽中藥好?

1,白術

白術性溫,味苦、甘。入脾胃經,有健脾、健胃、燥濕、和中之功效。是治療脾胃氣虛、厭食、乏力、腹脹、腹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尿痛、頭暈、自汗的常用中草藥。市場上菊花三七的根當白術用,使用時要註意鑒別。

2.山藥

吃山藥可以健脾胃,幫助消化,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乏力、腹瀉等疾病。山藥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壹般應選擇外觀完整、平直、粗細均勻、無異常斑點、無腐爛的山藥。

3.黃精屬

黃精有健脾益氣的功效,也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對於疲勞、食欲不振的人,可將黃精與黨參、白術混合食用。對於口幹舌燥、飲食無味、舌紅等胃陰不足者,可將黃精與石斛、麥冬、山藥等配伍。

4.蓮子

蓮子藥性平和,味微甘。中醫認為,它們能補益脾胃之氣,止瀉止瀉,有養心安神的功效。需要註意的是,蓮子在食用前需要去核。

5.棗

很多中醫書籍都有關於大棗保健作用的記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是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稀稀、心悸、氣血不足、乏力、失眠患者的良好保健營養品。炒紅棗後泡茶,可以治療胃寒胃痛。

6、甘草

中醫認為,甘草補脾益氣,止咳潤肺,急解毒,調和百藥。臨床應用分數?生用?用什麽?蜂蜜烘焙?不同之處。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瘡瘍、潰瘍、胃腸潰瘍、解毒劑和食物中毒。蜂蜜烘焙主要用於治療脾胃功能減退,大便稀薄,疲勞發熱,咳嗽心悸。

7.沙參

沙參沙參味甘,微苦,微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益胃生津的功效,適用於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幹咳、少痰、咽幹等癥,以及溫熱病或陰虛津虧久病熱傷胃陰所致的口幹咽燥、舌紅少苔、大便幹燥等癥。

8.黃芪

黃芪又名膜莢黃芪,為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幹燥根。具有健脾益氣、升陽解郁、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適用於肝損傷、肝炎、胃潰瘍、胃炎人群。

什麽食物對補氣血,健脾胃有好處?

紅薯:味甘,性平,歸脾胃。

功能:補脾胃,益氣,健胃。適用於脾胃虛弱,消瘦無力,泄瀉。吃多了容易導致胃酸倒流,胃灼熱,胃腸道脹氣。

栗子:性味甘、溫,入脾、胃、腎經。

功能:健脾和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適用於脾虛食少,惡心腹瀉。氣滯腹脹者不宜食用。

香菇:味甘,性平。

功能:益胃氣,托痘疹。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屬於頭發、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不允許吃。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

功能:益氣健脾,滋陰益肺,補腎固精。適合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腹瀉。濕重、氣滯者忌食。

扁豆:味甘,性微溫,入脾胃經。

  • 上一篇:腌制九菜的配方
  • 下一篇:那些中藥治療甲狀腺結節?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