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歸本是壹種用溫藥治療龍火燒傷的方法,屬於輔助療法。王冰在“更糟的是什麽?”這句話下面的註釋中指出《內經》中:“重病之人,尚有火焚,故濕而焰,遇水而燒。若不知其性,可用水破之,足以燎原,窮則罷。知其性者變態,為火所驅,則燃燒必消,火焰必滅。”根據上述理論,明清時期溫補醫家在臨床上廣泛使用了引火歸原法。但由於引火學說對原著的不確定性,很多醫生陷入了矛盾之中。如果叫陰虛火旺,也叫陽虛火旺;既指有根的火,也指無根的火;既包括葛陽,也包括戴陽。
李可喜歡用傅青主的引火湯治療引火,原方包括:
熟地黃90克,巴戟天30克,天冬30克,麥冬30克,茯苓15-20克,五味子6克,主要用於治療雌蛾陰虛。本源引火湯最初用於咽喉腫痛屬於陰蛾的患者。
陳士鐸《辨證軼事》卷三《咽喉門》記載:“咽喉腫痛,晝輕夜重,亦成蛾類陽病,但不甚痛。感覺喉嚨極度幹燥,胃裏不安,口水如水。如果我把它扔進水裏,它就會分散到水裏。人們都說喉嚨痛生蛾子,而且火藥很重,也有人咽不下壹勺水。蓋晝輕夜重,雌蛾也重,雄蛾重夜輕。這火是因為缺水,藏不住,沖到喉嚨裏。宜補腎水火,引火入藏,熱自愈。
根據40余份醫案,整理出以下內容:
1,淺水不養龍,龍火跑位。
李克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命門之火為水火之臟。腎中水火,* * *壹宅。水火相擁,陰陽相密。水充足,火藏於下,溫暖臟腑,帶動全身氣化,健康無病。如果水被外力破壞,內傷,火勢就會失控。古人說淺火不養龍,所以從位置上跑了(240頁)。
讓我們來看壹個淺水案例:
血管神經性頭痛李,女,38歲。患者因嚴重右側偏頭痛於7日入院,診斷為血管神經性頭痛。用安絡通、當歸註射液穴位封閉後,無法控制。李應邀參加磋商。自冬季至日近1月以來,每次太陽出山,我都覺得有壹股熱流襲擊我的頭部,我的臉漲紅了,醉了,熱得難以忍受。壹周前的壹個黎明,突然感覺熱流停不下來,右下頜角突然電擊起火,劇痛沖向右太陽,大約3 ~ 5分鐘1發作。壹天反復發作10次以上,5點開始疼,中午疼劇,下午5點逐漸松動,太陽落山,疼痛停止,晚上就像普通人壹樣。口幹舌燥,獨自冷膝,夜不成眠。脈大而空,舌質鮮紅無苔。脈象與人參合則腎陰虧損,陰不抱陽,淺水不養龍,龍雷之火不可控制。患陰虛,壹天下來陰會出來得病,中午太陽強,所以重病。太陽的精神在日落時減弱,在天氣的幫助下暫時恢復。到了晚上,陰氣漸漸充盈起來,所以就像常人壹樣。方法適用於滋水,導龍歸海,誘火歸原,加酸加甜,柔肝。優先順序是:熟地黃90g,巴戟天、麥冬各30g,茯苓15g,五味子6g,白芍100g,炙甘草30g,葛根60g。第二次診斷:吃了三劑藥,當天熱流大大減緩,第二天熱爆和疼痛停止。偶有下午2 ~ 3時短暫發作,脈縊,面色蒼白,舌苔薄白。我開了3劑原處方就出院了。隨訪3年未復發(239頁)。
據龍雷之火,顧名思義,形容是瞬間產生,突然降臨。中醫認為,肝腎同源,腎水虧虛,肝失榮,必然與腎中的龍火壹起燃燒,成為燎原之火。看到日出,熱流會發作,臉會紅如醉,夕陽會停。治療用引火湯加強水,芍藥甘草湯柔肝,3劑解決。
2.水寒不隱藏龍,沒有根的火會擾亂它。
李恪認為腎水寒在下,栩栩如生的火浮於上,也可造成火不歸本之證(第241頁)。
我們來看壹個水寒不藏龍的案例:
王,男,44歲。每天腹瀉3 ~ 5次,壹個月後不愈合。過去1周,上下牙齦出血,紅腫如柿。舌紅少苔,脈細肢冷,尤其是膝冷。腰困了,坐著都受不了。最近感覺特別無力。證候為泄瀉日久,中陽重傷,脾失調血之能,下焦腎氣虛寒露,火不歸本。擬四王健脾,三仙炭止血,七味補腎,骨碎補、肉桂用於恢復原火:黨參、焦術、茯苓各30g,炙甘草、姜炭、三仙炭各10g,熟地、砂仁各10g,山藥、山茱萸各30g,五味子、澤瀉各10g。第二次診斷:6劑後,腹瀉停止,牙齦腫脹,出血停止。原處方應服用3劑以處理後遺癥(第297頁)。
根據本案,牙齦出血,紅腫如柿色,舌紅少苔,脈細肢冷,膝冷腰困,證屬腎虛寒,無根火擾。李喜歡用肉桂引火湯溫臟斂陽。但本案患者因脾虛泄瀉,傷陽嚴重,故改為四王健脾,七味益腎,骨碎補、肉桂恢復原火。
尚月富陽市銀盛閣陽3號。
所謂“膈陽證”,是指陰寒內盛,膈陽外盛;戴陽證是陰寒陽盛。《傷寒論》中的通脈四逆湯、柏桐加豬膽汁湯的證候,是隔陽、帶陽的佐證。兩者都是上熱下寒的證候,類似於雷龍之火,所以很多醫家把隔陽、待陽的治療稱為“引火回本”。李克在這方面也有案例,比如:
尹聖格楊昭,女,29歲。因頭面部無故發熱,服用升陽三活湯1劑量轉為心慌、氣喘、自汗,頭面部持續發熱,面色淡紅,嗜睡不安,腳膝發冷,小便頻數,脈細而數,120次/分。這種變化是由於陰盛陽盛,誤以為是升火散火之劑所致。幸運的是,在壯年時期,太陽沒有死去。給柏桐加人尿豬膽汁湯,治法為破陰通陽:附子幹姜30g,蔥白3段,大便1杯豬膽汁,2劑。第二天來報到,吃了1劑藥,心慌、氣喘、出汗都停了,腳和膝蓋熱了,這個月剩下的日子熱證也就停了。本病的病機是下焦充滿陰寒,雖真楊燦不歸宅穴而浮於其上,故見各種虛熱表象。用柏桐湯破陰升陽,是因為上有虛熱,用人尿、豬膽汁引起的苦鹹寒作為反佐。因寒而用熱,排異而消,浮上來的陽,歸下焦而復(187頁)。
肺結核並發肺源性心臟病(戴陽危象綜合征)應某,女,68歲。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患者,診斷:肺結核;肺氣腫並發急性感染。抗結核抗菌治療後無效,請用中藥治療。李的診斷顯示,他的臉頰像桃花壹樣明亮,他的眼睛光芒四射,他發燒和易怒,他咳嗽了壹個多月。盜汗,渴熱飲,膝極冷,心悸,六脈語無倫次,心率132次/分,舌淡。患者年齡近古,長期腎虛,久病傷身。吃了清熱涼劑後,他已經成了戴陽裏的壹個格局,上實下虛,有擺脫的危險。急固腎斂肝,以誘火歸本,根本原因是:山茱萸90g,紅參15g(另燉),白芍30g,炙甘草15g,肉桂3g(吞服米丸),附子30g。吃三劑藥,脫離危險,回家休養(23頁)。
李認為,戴陽為下元之虛極,真不下,浮於上,陰勝於隔陽。而且因為用了秦艽鱉甲之類的,肝氣被破,導致肝氣不足,不收斂。故用參附龍牧倪潔湯、弗萊湯(山茱萸90g,紅參15g,龍牧白芍30g,炙甘草15g),下焦用油肉桂,溫陽,重用山茱萸斂肝固脫(第23頁)。
4.八脈失養,攻脈。
李克認為奇經八脈病有兩大特點。壹種是長期無法治愈的“頻發慢性病”;二是“定期發作”綜合征。桂枝賈貴湯,經方,是治療豚跑癥(沖脈癥)的特色療法(194頁)。因為奇經八脈病具有規律發作和沖動發作的特點,與龍火升騰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在此招中舉例說明:
趙,女,45歲,因奇經患慢性病。1周前的晚上8點多,突然感覺舌根像觸電壹樣辣,抽搐著,說不出話來。然後我的腿從腳踝上方過來,抖啊抖,控制不住自己。10分鐘後逐漸停止。從那以後,每天晚上8點,病就準時發作了。我的心在顫抖,恐懼無比。脈細數,120次/分。舌紅,口渴,熱飲。西醫診斷為癔癥,用藥3天後無法控制。請李可診治。發現患者五年前突發虛脫死亡,久病疲憊,損傷腎臟。腎陽虛不控溫,寒為內生。腎經以舌為主,寒主撤,故舌根麻木抽搐;腎在變“栗”,誌在懼,所以顫顫發抖,無所懼;腎精不充盈,血海空虛,八脈得不到滋養,所以發生了這個變化。給石聞本屯湯(附子、肉桂、紅參、沈香、砂仁、山藥、茯苓、澤瀉、牛膝、炙草),再用附子50克,肉桂油10克,加強命門之火,加黃芪、阿膠補氣養血,龜鹿膠填八脈,取龍骨磁鐵上下。煎煮濃縮汁300毫升,每晚7點服用,65438+發病前0小時。服用1劑後發作停止,3劑後痊愈。用培元固本散1治病(386頁)。
按照這個病例,每天晚上8點準時發病,腿發抖,舌頭辣,牙齒打顫,控制不住自己。綜合征五年前突然崩潰想死,損傷腎臟,失去八脈滋養。故用溫氏跑豚湯固命門之火,龜鹿膠補八脈,芪歸阿膠益氣養血,分三劑治愈。
5、火燒不回原卡的特點:
李克認為,龍雷之火是臟腑內生虛火,與外邪六淫引起的真火有很大區別。龍火上來,常見各種發熱的征兆,如頭痛、頭暈、耳痛、浮牙、咬牙、目赤如鴿、面紅如醉、心悸驟喘、耳鳴如潮、口舌生瘡、灼熱咽痛等。(240頁)。根據他的病歷,總結了以下內容:
5.1、火不歸原病的特點龍火上燒有兩個特點:①病在關節,遇陽而動:李克指出龍雷之火是隨著陰陽盛衰的年節律和日節律而演變的,如冬季至日時太陽活動,春季使陽氣上升較重,夏季至日逐漸緩慢;日出病,日中病,日落病慢,夜間自愈(240頁)。例如,“奇怪的鼻出血病例”,這種疾病在冬季至日季節發作,淩晨4點鐘突然鼻出血(279頁)。(2)突變:李克說龍火的燃燒往往會導致突變,比如雷電(241頁)。例如,在白塞氏綜合征的情況下,口腔和外陰的潰瘍在冬季至日的那天立即發生,這是壹兩分鐘無法忍受的(291頁)。
5.2、火不返原證特點,火不返原證,可概括為:頭面部五官紅痛,上熱下寒熱攻,小便不渴,膝獨冷,舌紅無苔脈。以下分別討論:①頭痛、頭暈、面紅如醉、耳鳴如潮、鼻衄、灼熱咽痛、舌出血、口瘡、牙痛、浮牙、目赤如鴿、白睛出血、心悸氣短等。(第238+0頁)。②上熱,下冷,上熱:熱勢勃發,或從腳底,或從臍下,攻頭面部,火不歸原治速效。外感因素沒有這種現象,誤用苦寒,把它彎直了,很危險(241頁)。③尿多而不渴,唯獨膝冷:膝冷常見於下寒,尿多而不渴,也有腰痛、腳膝酸軟等腎虛癥狀。書中約有20例上火,其中12膝冷,5例多尿,3例不渴。由此可見“膝寒”在辨證中的重要地位。作者還註意到“膝冷”的嚴重程度不同,從有意識的膝冷到膝冷(280頁)或膝冷(288頁)。④舌紅無苔脈泛:全書之火未歸原案,舌紅無苔者12人,脈泛者12人,或脈重。所以舌脈應該是龍火中燒的證據。
6、火災不回到原來的分類和處理。
6.1,火不歸原基本型李可將火分為兩種基本證型:1,淺水不養龍,陰虛在下,則火失控,跑位;水寒沒有藏龍,但栩栩如生的火漂浮在大地上,這證明了火不能回到它原來的地方。既然病機明確,就要用“循之”的方法。缺水者,用誘火湯壯水收火,引龍入海;在水寒,先吞下引火湯和桂花米丸,溫暖臟器官,收斂陽氣,使火恢復原狀(page 241)。筆者了解到,水寒發展不藏龍是基於水淺不養龍,其主要證據是膝蓋很冷(363頁),不是寒陰過盛的證候,而是虛寒、陰損陽衰。如“牙痛”壹案,李明確指出下焦腎氣虛寒已露,用七味地黃益腎,骨碎補、油肉桂引火(297頁);《虛寒消渴案》,陰虛於下,淺水不舉龍雷,故目赤熱;陰損陽,命火下降,津液達不到,多飲;腎失準,膀胱失約,所以尿多。治療用的引火湯有肉桂、山茱萸、紅參、核桃等。滋陰助陽,誘火歸本(55頁)。明清時期,醫生常用七味腎氣丸、七味地黃丸治療水虛,八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用於治療水寒。李可則喜歡用引火湯、肉桂。原因是什麽?筆者分析:①陰火湯是滋陰的大劑,用至90克耕地,單用勁,見效快。如果癌癥綜合征的化療、放療損傷腎陰,但頭面部之火不返原證,則須返兩劑陰火湯(363頁)。②用巴戟天30g、五味子6g、桂皮油3g引火,意為“陰中求陽”。其中肉桂米丸先咽下,取自吳梅丸,專治下焦慢性病,最好鉆研壹下。
6.2、火不歸本變體對於脾虛泄瀉不歸者,用引火湯易加重泄瀉,故李改為四君子、七味地黃湯。詳見以下案例:
復發性口腔潰瘍顏,女,29歲。舌體和舌上潰瘍6年,1個月發生數次,痊愈時不時發。最近1個月,流產後吃瓜果受涼,其次是暑熱,晚上開電風扇,門窗大開,受風受寒,導致身體疼痛,上吐下瀉。外感痊愈後,今天早上舌頭上突然冒出壹個白色的疙瘩,灼痛難忍。脈弱、舌淡、面色萎黃、腰膝酸軟,屬於腎虛、脾虛、虛火。這種口瘡用四王七味(六味加肉桂)加玄參、細辛治療,效果很好。但這種情況下,脾胃很弱,又寒又膩,是不允許摸嘴唇的。修改如下:紅參(另燉)10克,白術、茯苓各30克,炙甘草、姜炭、細辛各10克,貴由1.5克(飯團先咽下),參絲各65438+。第二次診斷:癥狀全部治愈。給予補腎四藥(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淫羊藿)補中益氣湯,胎盤粉(洗凈)5g,10劑,用杜再發(286頁)固本。
按照這個方子,四君理中湯培收火,腎肉桂四味歸原火,加細辛火壓制。李脾胃虛弱者遇火不返原證者,即投以上加減方,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