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發汗解表法,是通過宣肺氣、調理營衛、解表的作用,使人體出汗,使肌表六淫之邪隨汗液而解除的壹種治療方法。其優點是可以因癥異病、因人而異、因時制宜,做到邪不正傷;對病毒性感冒有特效;也可以避免壹些抗生素的副作用。
發汗解表有多種方法,如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扶正解表等。溫心解表法適用於風寒表征。常用方劑有桂枝湯、蘇星散、九味羌活湯。麻黃湯是止汗藥,不宜使用。若夏季外感風寒,內傷濕滯,則用藿香正氣散散寒祛濕。辛涼法適用於風熱表征。常用方劑有銀翹散、桑菊飲。扶正解表法適用於外感虛損,扶正的目的是幫助鼓邪氣出門,祛邪不傷正氣。
常用方劑有參參敗毒散、蘇靜神池湯(自擬方劑:荊芥、蘇葉、黨參、豆豉)、加味顆粒湯、小柴胡湯。小柴胡湯是《傷寒論》中解少陽的代表方劑。由於方中藥物兼顧扶正祛邪,而柴胡的藥理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感冒病毒作用,常引申到扶正解表方中,臨床療效如鼓。
在使用止汗藥時,應避免“閉門造車”,也就是說,應暫時停用原補方藥,集中精力驅散外感邪氣,以便迅速切斷病程。因為補藥有愛惡的缺點。另外要註意輕煎才能充分發揮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