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坐骨神經痛的偏方可以治療嗎?

坐骨神經痛的偏方可以治療嗎?

坐骨神經痛是指由於某種原因引起的沿坐骨神經及其分布區域的壹種放射痛。具體可表現為放電樣弦痛,陣發性或持續性,咳嗽、打噴嚏等動作易導致腹內壓增高時疼痛可加重;需要指出的是,坐骨神經痛只是癥狀,不是病名。

坐骨神經痛的臨床表現:單側發病,主要發生在成年男性。坐骨神經痛的急性發作通常始於下背痛和腰部僵硬,幾天後,沿坐骨神經通路出現劇烈疼痛。也有發病前幾周走路或運動時神經拉伸引起的暫時性疼痛,逐漸加重,發展為劇烈。疼痛多由臀部或臀部向下蔓延至足部,以大腿內轉子、髂後坐骨孔大腿後中部、小腿外側、足背外側疼痛最嚴重。疼痛為持續性鈍痛,伴有陣發性加重,陣發性疼痛可如燒灼感、刺痛感,夜間常加重。根性坐骨神經痛的疼痛因咳嗽、打噴嚏和吹氣而加重,並表現出放射性疼痛的性質。腰椎棘突和橫突壓痛最明顯,而坐骨神經通路沿線各點壓痛輕微或無痛。直腿擡高試驗呈陽性。

方以誠蠲痹湯出自段安樂、李詠、王以理。河南中醫雜誌,1998,13(2):46。

包括獨活20克,羌活12克,秦艽20克,海風藤20克,當歸20克,川芎20克,桑枝30克,木香10克,甘草6克,防風20克。寒邪為勝,加入制川烏和阿莎麗65438±00g;濕邪勝於勝者,加防己、薏苡仁各20克;腰痛患者加杜仲20克、桑寄生20克、白芍20克,舒筋止痛,祛風散寒。

坐骨神經痛的適應癥。

處方中以羌活、獨活、秦艽祛風散寒除濕為主,桑枝通經活絡。此外,用當歸、川芎、木香、乳香調理氣血,可散外感邪氣,通經絡,暢氣血,從而止痹。

用法:1用量3天,將藥放入搪瓷盆中,加水3000毫升。第1次煎藥10分鐘後,熏洗患處40分鐘左右;之後可以每天加熱兩次藥。10的連續劑量為1個療程。

方二八味肉幹粉出自婁月娟和馮嘉璐。浙江中醫雜誌,1990,25 (1): 15。

白芍、生地各30-60g,枸杞子、制首烏、當歸、木瓜各15g,川芎10g,牛膝20g,防風10g,秦艽12g;感冒者加制川烏9克、制草烏9克;濕者加薏苡仁30克,蒼術12克;金銀花30克。絡石藤12g。氣虛者,加生黃芪30-40g;如果疼痛持續時間較長,加蜈蚣4條,白花蛇5克。

功能:養血、養肝、止痛。表明坐骨神經痛。

本方以白芍、生地為主藥,養血柔肝止痛。枸杞、制首烏滋補肝腎,益精血,以加強白芍、生地“祛風治血,活血自熄”的養血柔肝功效,當歸養血活血;川芎行氣活血,木瓜性味酸入肝經舒筋活絡,牛膝滋補肝腎,引入各種藥物。

用法:溫水送服,每日2劑。現代醫學藥理研究證明,白芍、生地具有鎮靜、鎮痛、解痙、抗炎作用。

方三四蟲蠲痹湯源於鄭躍進。新中藥,1990,22 (12): 39。

由全蠍3-6克、蜈蚣2條、土鱉蟲6克、地龍、天麻、當歸、柴胡、牛膝65438±00克、薏苡仁45-60克、葛根30克、鹿銜草、熟地黃65438±05克、白芍65438±08克組成。血瘀者,加乳香6克,沒藥6克,三七2克;對於濕熱患者,金銀花、土茯苓各15 ~ 30g,黃柏10g有祛風、除痹、活血止痛的作用。

適應癥:幹性坐骨神經痛。

方潔芳用全蠍行氣化瘀,祛風活絡;蜈蚣搜風通絡;土鱉蟲活血化瘀,愈合傷口,減輕疼痛;地龍通絡止痛,治痹。四蟲組合具有顯著的祛風除痹、活血止痛的功效。此外,葛根能舒筋活絡,生津養筋,當歸、白芍能養血柔筋止痛。鹿蹄草能祛風除濕,強筋健骨。薏苡仁舒筋、除痹止痛。天麻、柴胡加入肝經,養筋疏肝,牛膝引藥下到患處。

用法日:1劑,水煎兩次,早晚服用,6天為1療程。

方思通痹祛瘀湯出自艾大平。湖南中醫雜誌,8(7):428。

由威靈仙15g、秦艽15g、丹參15g、醋夏天無15g、獨活12g、當歸10g、地龍10g、加工奶粉(布)組成。如果加雞血藤30g或者減雞血藤30g的話,如果是下肢痛冷的話會很厲害。若溫則加桂枝、幹姜10g,制附子5g;若痛則加草烏8 g,三七10g,屈伸不利則加伸筋草20 g。疼痛持續時間長,舌紫脈澀,會加10g

具有祛風濕、疏通經絡、補氣血、強筋骨、止痛的作用。

坐骨神經痛的適應癥。

在除痹化瘀湯中,獨活、威靈仙、秦艽祛濕止痛;阿莎麗散寒止痛;黃芪、當歸、雞血藤補氣、養血、活血;牛膝滋補肝腎,益筋骨;地龍能入絡祛邪。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15天為1療程。

  • 上一篇:?針刺三穴消除頭痛
  • 下一篇:古代是怎麽解決避孕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