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它是石竹屬植物的全草。
春季至初秋采摘,洗凈,鮮用或曬幹。
生於田野、溪流或潮濕地區。
分布於東北、華東、華中、西南、陜西、甘肅、青海等地。
別名雪花、冷草、金線吊葫蘆、雪花、小媒婆、漫水草、集草、鵝腸、藍參、白菜絲、黃瓜草。
原來形狀
多年生草本,15-30cm高。莖纖細,叢生,下部匍匐,上部稀疏分枝,綠色或略帶紫色。單葉對生;無柄;葉片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20毫米,寬2-3毫米,頂端漸細,基部漸細,全緣或淺波狀,兩面無毛。
花序聚傘狀,頂生或腋生;冬天花柄細而長如絲;苞片和小苞片較小;萼片5,披針形,先端銳尖,邊緣膜質,平滑;花瓣5,白色,與萼片等長或稍短,2深裂幾乎至基部;雄蕊5;子房卵形,花柱2-3。蒴果比宿萼稍長,成熟時6瓣裂,裏面有許多種子。種子呈腎形,棕色,表面有皺紋。花期4月-165438+10月,果期6月-65438+2月。
性格;角色;字母
性狀鑒定:全草15-30cm長,汙綠色。葉對生,全葉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20毫米,寬2-3毫米,先端漸尖,全緣或淺波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萼片5,披針形,先端銳尖,平滑;花瓣5,白色,2深裂;雄蕊5;風格2-3。蒴果,長於宿存,成熟時6瓣裂。輕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
辛平。
祛風散寒,強筋壯骨,活血止痛,解毒。主治:感冒、風濕骨痛、腫痛、跌打損傷、骨折、蛇咬傷。
3 5元。外用鮮草要適當搗碎。
中醫詞典
酸甜苦辣,暖暖的。"
治療感冒、痢疾、痔瘡和摔傷。
本草書
辛;男女平等
祛風除濕;活血消腫;解毒止血。主寒寒;腹瀉;痢疾;風濕骨痛;跌倒受傷;骨折;癰、瘡、腫、毒;出血和滲漏;毒蛇咬傷;吐血;出血;創傷性出血
歸經
肺;脾經
劑量
內服:煎服,0 609。外用:適量,搗實;或者打磨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