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上熱下寒證的辨治

上熱下寒證的辨治

內部治療

1.熱起來真的很冷。

證候:上半身火盛,吐如泉湧,臉紅咽痛,上半身不想蓋,下半身冰冷。治療原則:治上病。食譜:附子、熟地黃(古代十鬥為壹壺)、山茱萸、麥冬、茯苓、五味子、牡丹皮、澤瀉、肉桂。用法:十碗水,三碗煎,涼服,三碗水,壹碗煎,壹口氣服。

2.上熱下冷,腹痛惡心

證:胸中發熱,胃中有邪,腹痛嘔吐。治療原則:清上降下,和胃降逆。主方:黃連湯。處方:黃連、炙甘草、幹姜、桂枝、人參、半夏、大棗。用法:將1200 ml用2000 ml水煮沸,除去我,溫服三天兩夜。

上焦邪熱明顯者可加黃芩,熱煩口幹者可悶。脾腎陽虛、畏寒肢冷者可加附子。

3.上熱下寒,寒則益。

證候:口幹、入口嘔吐、胸悶、脈弱。治療原則:中溫熱寒,泄熱。主方:幹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處方:幹姜、黃芩、黃連、人參。用法:1200 ml水煮沸400 ml,去我,不同溫度服用。

胃氣上沖,嘔吐泛酸者,重用半夏或加吳茱萸、烏賊骨。氣滯腹痛者可加烏藥、香附;對於脅痛,可加入白芍、當歸、川楝子;脾虛腹脹、納差便溏者,可加白術、白術、木香。胃絡損傷、嘔血便血者,可加熟大黃、地榆炭、白芨,雲南白藥、白芨粉同用內服。

4.虛寒在下元,而楊琪上去了。

證候:腳、脛冷,面紅,形寒,脈沈細,或腹瀉。治療原則:破陰歸陽,上下傳道。主方:柏桐湯。藥方:附子、幹姜、蔥白、幹姜。

(2)外部治療

1.針灸

穴位內關、足三裏、中脘、陽陵泉、陰陵泉等。針刺采用補瀉法,1 ~ 2次/日。

2.艾灸

艾灸主要施於神闕、脾俞、氣海、足三裏、胃腹部,每次10 ~ 15分鐘,每日1 ~ 2次。

3.按摩

輕輕按摩上腹腔和腹部,每天2 ~ 3次,每次5 ~ 10分鐘。以上方法有止痛、健脾、止瀉的作用。

  • 上一篇:腰肌勞損怎麽治療,艾灸真的能緩解嗎?
  • 下一篇:帶狀皰疹可以用針紮嗎?夏天手上癢起水泡怎麽治?

    夏天很多人手上都有水泡,有點硬,很癢,不能撓。這壹般是身體濕熱造成的,夏天本身就是濕熱的,說明這個時候需要排除體內的濕氣。下面,就來和我壹起了解壹下吧!

    帶狀皰疹可以用針紮嗎?

    可以用針穿刺,最好用無菌針,但不建議穿刺,操作不當可能導致感染。壹般治療改進後,裏面的水皰液會被逐漸吸收,最終水皰消失,水皰壁脫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