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流傳已久的話叫“食之如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壹些說法,某些食物在搭配上是有禁忌的,千萬不要壹起吃。
然而,隨著現代研究的深入,營養學者普遍不承認這壹點。大量實驗也表明,所謂的“食相克”經不起推敲。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葛曾說:“‘食如其克’沒有充分的科學依據。”
擴展數據
生活中有壹些所謂的食物問題,其實是個人身體問題。壹個是乳糖不耐癥。個別人群缺乏小腸細胞分泌的乳糖酶,無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
主要表現為喝牛奶後出現腹部緊張、腸鳴音、腹痛、排氣、腹瀉和全身無力。乳糖不耐受的人,單獨喝牛奶會拉肚子。這時,如果它們恰好與其他食物壹起食用,就會出現“食物相食”的現象。
二是過敏現象,包括海鮮過敏、花生過敏、雞蛋過敏。理論上,任何含有蛋白質的食物都可能引起過敏和不適。
第三種是腸易激綜合征。這是壹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異常糞便特征的臨床綜合征,持續存在或復發。患者多為中青年,男女比例約為1: 2。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情誌因素、飲食、藥物或激素均可促進或加重這種高張力的胃腸運動。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患者吃什麽,都有可能出現腹部不適,因此懷疑有食積。這就提醒了我們,如果吃了東西感覺不適,短時間內是無法緩解的。我們應該及時就醫,而不是傳播虛假信息。
人民網-食品互制不存在。
人民網-食物之間有“禁忌”嗎?科學實驗破除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