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眩暈主要是內傷所致,壹般由風、火、痰、虛引起。臨床上主要分為以下四種類型:肝陽上亢,癥見頭暈耳鳴、頭痛眼脹、面紅有灼熱感、心煩少眠,加重則神疲乏力、口苦、舌紅苔黃、脈細;痰濕型,表現為頭眩暈、目閉旋、頭裹重、耳鳴耳聾、胸滿惡心、苔白膩、脈滑或潮;腎精不足,表現為頭暈、神疲乏力、全身無力、失眠健忘、腰膝酸軟等。氣血兩虛,頭暈心悸,活動加重,面色蒼白,口唇倦怠,精神萎靡,舌淡苔薄,脈細。
方壹由茺蔚子20克、桑枝20克、桑葉20克組成。
用法:將藥物用清水煎服,去渣,將藥液倒入洗腳盆中,微溫(藥液溫度以40 ~ 50℃為宜),並請患者將雙腳浸泡在藥液中30分鐘,洗凈後上床睡覺。每天泡1次。
功能:消炎、通絡、降血壓。
適應癥頭暈。
說明茺蔚子具有活血行氣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高血壓引起的頭暈頭痛。桑葉和桑枝有涼血通絡的作用。
第二方由12g吳茱萸、桃仁、丹參、夏枯草和川牛膝組成。
用法:趁熱將腳泡在湯劑中,每次30分鐘,1,每日2次。洗漱後臥床1 ~ 2小時。
功能:活血通絡,導熱降壓。
適應癥頭暈。
說明桃仁、丹參活血通絡,夏枯草清熱涼血,牛膝活血降血,吳茱萸降熱。諸藥合用,活血通絡,導熱下行,所以有很好的降壓效果。
配方3由磁石、天麻、太子參、黃芪、當歸、桑枝、枳殼、蔓荊子、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烏藥6克,獨活65438±08克組成。
用法:將上述藥物煎服取汁1 500 ml,溫熱時泡腳。浸泡壹段時間後,逐漸給踝關節加水,水溫保持在40 ~ 50℃,保持雙腳相互摩擦。足浴30分鐘,每天1次,1天為壹個療程。
功能:平肝熄風,柔肝補腎,益氣養血。
適應癥頭暈。
說明磁石、天麻能平肝潛陽,太子參、黃芪、當歸、白芍能補益氣血,桑枝、蔓荊子、蒺藜、獨活能祛風通絡,杜仲、牛膝能柔肝補腎。多種藥物合用,能平肝柔肝,益氣養血,適用於高血壓、頭暈。
方思由30克甜瓜藤、30克黃瓜藤和30克西瓜藤組成。
用法:將上述藥材煎服取汁,每次泡腳20分鐘,每日2次,每日換藥1劑。
功能:活血通絡,向下導熱。
主治:肝陽上亢型眩暈。
說明藤藥如黃瓜藤、瓜藤、西瓜藤都有活血通絡、向下導熱的作用。
吳芳由生地200克和桑寄生20克組成。
用法:將藥物裝入紗布袋中,放入熱水浴中10分鐘,然後患者將在藥浴中浸泡20分鐘,每天1次。
功能益氣養血。
主治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
說明地黃具有滋陰益血的作用,而桑寄生是補腎補血的重要藥劑。二者合用,補氣養血效果更佳,故適用於氣血兩虛(貧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