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冷多為脾虛所致。如果體外空氣濕冷,就會導致脾虛濕冷證,人體內就會出現濕冷之邪。
1,寒濕之邪留於經絡關節,宜用祛風除濕通絡之藥。中藥藤有這個功效;還要根據身體上下肢的不同,選擇不同的中藥。比如羌活壹般用於上肢,獨活多用於下肢。
2、寒濕之邪停留在臟腑,要選擇進入臟腑的祛濕或燥濕藥物。如藿香、陳皮、半夏、厚樸等。
3、寒濕之邪,還要看寒濕的具體病因,寒濕分為外濕和內濕。
外濕多因外感六淫寒濕,宜祛邪;
內濕多是由於臟腑陽氣不足,尤其是脾腎陽虛引起的內濕,需要溫補臟腑之陽。
要解決濕冷之邪,需要祛濕溫中。
飲食上不要吃生冷食物,以免傷脾,加重濕冷。取山藥50克,薏苡仁250克,茯苓30克煮粥,健脾益氣,祛濕升陽。堅持服用可以使體內的濕冷之邪消失。
祛寒濕方法及註意事項1、生姜大棗茶
大棗25-30克,生姜10克,紅茶0.5-1.5克。將大棗放入水中煮熟,晾幹。將姜片炒幹,加入蜂蜜炒至微黃。然後用開水沖泡棗、姜、紅茶5分鐘。每日1劑量,三次溫性減肥棗。生姜散寒,大棗補血,生姜和大棗有很好的健脾養胃的作用,適合體寒脾虛的體弱者。
2.生姜紅糖湯
生姜15g,紅糖16g,煮30分鐘暖胃祛濕散寒。
“熱的人冷,冷的人熱。”
食物的性味與體質的寒熱有著密切的關系。食物的性味必須與體質屬性相適應,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因為不同的癥狀有不同的飲食禁忌。
冬天吃羊肉牛肉火鍋比較好,開著暖氣吃冰淇淋喝冷飲就不好了。
寒性體質的人應多選擇溫性食物,具有溫中、補虛、助陽、散寒的作用,可改善其衰退、停滯、萎縮、貧血等癥狀。此外,適量食用辛辣食物可祛寒,刺激內分泌,尤其是性腺;酸性食物可以收斂,生津益陰,防止濕氣在體內聚集。
早上可以試著吃壹片生姜調理脾胃。壹般可以買些大麥茶,泡壹會兒。
妳找個老中醫,不要江湖郎中,找他咨詢就行,壹定要對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