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草藥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中草藥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防風

(經典)

雲童(本經)、小茴香、小茴香、百部、根莖、(烏普本草)、屏(別錄)和鳳肉(藥材集)。

來源為傘形科防風的根。

植物形態:防風,又名:山秦萊、白草。

多年生草本,30 ~ 80厘米高,全部無毛。根粗壯,莖基部密被褐色纖維狀葉柄殘體。莖單生,2分枝。基生葉三角狀卵形,長7 ~ 19厘米,2 ~ 3次羽狀分裂,最後裂片條狀至披針形,全緣;葉柄長2 ~ 6.5厘米;頂生葉簡化,葉鞘延長。復合傘形花序是頂生的;花梗5 ~ 9,長度不等;沒有總苞片;傘形花序有4 ~ 9朵花和4 ~ 5個總苞片,披針形;萼齒為短三角形,較為明顯;花瓣5,白色,倒卵形,凹,向內卷;子房下位,2室,花柱2,花柱基部圓錐形。越橘卵圓形,幼時有疣狀突起,成熟時分裂成兩個分果,掛在兩個果柄頂端,分果有棱角。8-9月開花;掛果期:9月~ 65438+10月。

在丘陵地區的山坡草地,或在田野和路旁旁邊,在高山的中部和下部的野外。分布於東北、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陜西、山西、湖南等地。

這種植物的葉(防風葉)和花(防風花)也入藥,各有專文詳述。

春秋兩季均可采集。根挖出來後,除去莖、葉、土,先曬幹至八成,紮好,再曬幹至足。

藥材的幹燥根呈圓錐形或紡錘形,稍彎曲,長20 ~ 30厘米,頭部直徑約1厘米,中部直徑約1 ~ 1.5厘米。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根的頭部有密集的細連結,節上有褐色粗毛,頂部有莖的殘留痕跡;根的外皮幹癟粗糙,有不規則的縱向皺紋和精細的橫向條紋。除了散在的汙黃色橫皮孔外,還隨處可見點狀須根痕。松而軟,易斷,斷而不平,木質淺黃,皮黃褐色有裂紋,放射呈放射狀。氣微香,味微甜。最好是條索粗,皮薄而緊,頭無毛,橫切面有棕環,中心色偏黃。皮糙,頭毛,苗硬,劣等。

主產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等地。此外,寧夏、山東、山西、陜西等地也產遼防風藥材。黑龍江產量最大。在商品中,以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的稱為“冠防風”或“東防風”,品質最好;產於內蒙古(西部)和河北(承德、張家口)的“口防風”和產於山西的“西防風”質量不如關防防風。產於河北(保定、唐山)、山東的產品稱為“山防風”,又稱“黃防風”、“青防風”,質量也較次。

除了上述的正品防風,還有以下幾種,都是該地區的習慣藥。

①防風為同屬植物槁本的根。詳見《防風》。

②防風

它是同科植物竹葉防風的根。詳見“竹葉防風”壹文。

③雲防風

它是同壹科防風的根,產於雲南和四川。植株高30 ~ 100厘米,莖上有細條紋。葉分為三數二或三輪,裂片狹線形或線狀披針形,中間以上的莖生葉有葉鞘。傘形花序,花序梗拉長和堅硬;無總苞或僅有葉狀總苞1片;傘輻6 ~ 8根,長短不壹;總苞片約10片;花萼不足;花冠黃色。果卵形體。

④防風

它是同壹科防風的根。產於新疆。植物的高度是1 ~ 2m。基生葉多數,羽狀分裂3次,裂片線形;莖生葉較小。傘形花序,傘輻很少,不等長,短柔毛;總苞具5 ~ 10披針形苞片,背面被短柔毛;傘形花序多花,整體頭狀,小總苞有6 ~ 7個小苞片;萼齒短,絲狀;花瓣是白色的。果近圓筒狀,密被柔毛。

本品鑒別:木栓層為5 ~ 30排細胞。皮質狹窄,有壹個大的橢圓形管道。韌皮部寬,有許多圓管狀,周圍有4 ~ 8個分泌細胞,管內可見金黃色分泌物;射線多呈彎曲狀,外側常形成裂紋。形成層很明顯。木質部導管很多,呈放射狀排列。根頭部有髓,薄壁組織中偶見石細胞。粉末是淺棕色的。油管直徑17 ~ 60μ m,充滿金黃色分泌物。葉基維管束通常伴有纖維束。網狀導管直徑14 ~ 85μ m,石細胞稀少,黃綠色,長圓形或長方形,壁厚。

防風含有揮發油、甘露醇、胡黃連苷等。

藥理作用①解熱作用

對於人工發熱的家兔,口服關防風煎劑或輸液有明顯的解熱作用,煎劑的作用優於輸液。

②鎮痛作用

用防風50%乙醇提取物(種屬不明)(蒸餾出乙醇)餵養小鼠,可明顯提高痛閾(電尾法),皮下註射也有效。

③抗菌作用

防風鮮提取物對銅綠假單胞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壹定的體外抗菌作用。防風湯對溶血性鏈球菌和痢疾誌賀菌也有壹定的抗菌作用。

防風乙醇提取物皮下註射給家兔,對血糖無影響。

防風炮制:去除殘梗,用水浸泡,取出,充分濕潤切片,曬幹。炒防風:取防風切片,放入鍋中炒至暗黃色,取出放涼。

性味甘甜溫潤。

①經典:“甜暖。”

②別錄:“辛,無毒。”

③藥物含義:“氣和諧,味甘微辛,性微溫。”

④《本草返老還童》:“味辛,性平,無毒。”

經絡入膀胱、肺、脾。

①珍珠膠囊:“太陽用此藥治。”

(2)本草湯:“足陽明胃經、足太陰牌經藥。”

③《雷公炮制藥物性質說明》:“入肺經。”

④返老還童本草:“入肝脾腎。”

功能:主治出版,祛風,除濕,止痛。治療外感風寒、頭痛、頭暈、落枕、風寒濕痹、關節痛、肢體痙攣、破傷風。

(1)經典:“主風頭眩痛,風邪。普通感冒是瞎了眼瞎了眼,全身流行,關節疼痛麻木。”

②本草經註:“殺烏頭毒。”

(3)別錄:“脅痛,脅風來來去去,肢體痙攣,瘡瘍內痙。”

④《日華子本草》:“治三十六風,諸男子倦,補中,止淚麻痹,疏五臟,閉脈,損盜汗,擾重,安神,寧心,順脈。”

⑤《珍珠膠囊》:“體:上手,尖:下手。”

⑥《藥發祥》:“治風四海而皆準。”瀉肺、解郁、祛風。"

⑦王:“搜肝氣。”

⑧長沙藥解:“通經絡,祛濕淫,通關節,止痛,舒筋通絡,伸急性攣縮,活動肢體,起癱,收斂自汗,頭盔出汗,破漏崩。”

⑨《求本草原》:“解除附子、芫花、野蘑菇的熱毒。”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1.5 ~ 3元;還是進了藥丸,散了。外用:研磨和應用。

宜忌血虛、痙攣或頭痛,忌因風邪而服。

①本草筆記:“邪幹姜、藜蘆、蛇葡萄、芫花。”

(2)唐本草:“恐無知。”

③《本草經疏》:“百病有血虛痙,頭痛非因風寒,泄瀉非因寒濕,便秘澀,小兒脾虛抽搐,慢驚慢脾風,氣升反胃,火升咳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等。”

(4)《德培本草》:“氣虛者忌用,病非因風濕。”

儲存在陰涼幹燥的地方,以防止蛀蟲。

處方①:防風、荊芥、葛根,用於治療感冒損傷身體,多汗。(防風湯治療癥狀和脈搏)

(2)治頭痛偏正,經年不愈,風濕熱傷眼整形,腦痛:川芎五元,柴胡七元,黃連(炒)壹兩,防風(去葦)壹兩,羌活壹兩,炙甘草壹兩,黃芩三兩(去皮銼,半酒半炒)。對於桌上的細粉,每次取兩個畢沅,在杯子裏放壹點茶葉,把湯放在嘴裏像漿糊壹樣,很少和白湯壹起送。如果妳是躺在床上,如果妳頭痛得厲害,每次服加二分細辛。(《藍室集》空貼)

(3)治頭風,痛不可忍:防風、白芷各四兩。上面是細粉,用蜂蜜和藥丸精制而成,大如彈珠。如果牙風有毒,只以茶為丸,每次服壹丸,茶湯服下。如果頭風偏,鏤空衣服。如麻風病,吃後服用。三次都沒恢復。(普濟方)

④治療風熱壅滯,筋骨疲勞,四肢無力,頭暈目眩,腰酸背痛,耳鳴鼻塞,口苦舌燥,咽喉不利,胸悶膈,咳嗽,呼吸困難,鼻涎粘稠,胃燥,熱滯,便秘等癥: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最上面是末,每次兩元,壹大杯水三片姜,煎至六分,溫服。(《易茗論方》防風童生散)

⑤治白虎風,行痛,膝腫:防風壹(二)兩(去蘆頭,微炒),地龍二(微炒),漏蘆二兩,服藥,搗碎細羅散。每次不分時間,都會加兩盎司溫酒。(盛慧芳防風粉)

⑥最難治愈的癰:防風、白芷、甘草、赤芍、川芎、當歸、壹段公豬蹄。加入五根蔥,放入三碗水中炒熟,將絲片浸在水中,晾幹,然後上藥。用羊毛筆清洗深彎。(《外科十法》防風湯)

⑦治壹切風瘡、疥瘡、皮膚瘙癢,搔成癖疹:防風(去叉)、蟬蛻、皂莢(脆皮、去皮、去皮)各1.5份,天麻2.5份。四種食材搗碎成細粉,用精羊肉煮熟搗碎,用酒熬成糊狀,藥丸大如綠豆。每次服30粒,用荊芥酒或茶湯沖服。(《生肌宗錄》防風丸)

⑧破傷風、打損傷的治療:天南星(七次湯洗)、防風(去叉大腿)等分。細粉。如果傷口破了,就在傷口上塗上藥,然後用溫酒調好錢。如果牙關緊咬,牙弓角度反了,藥兩元,童子尿,或者打架有傷,藥兩元,溫酒調。(於震·三《技巧》)

⑨自汗的治療:防風、黃芪各壹兩,白術二兩。每次服用三錢,水煎壹分半鐘,三片生姜水煎。(《丹溪心法》玉屏風散)

主治盜汗:防風五元,川芎二元半,人參壹元半。對於細粉,每次服兩元,在被窩裏喝米飯。(防風散,世界名醫有效治療的藥方)

⑾老年人大腸祛風通便:防風壹兩,枳殼(麩炒)壹兩,甘草半。最後,吃之前喝兩元的白湯。(“單純單方面”)

⑿崩的處理:蘆頭除風,焙也終。每次取兩元,要用面糊和酒拌,甚至用面糊和酒扔。(體驗背後)

【13】治療黴菌性炎癥:防風、大戟、艾葉各五元。水煎,熏洗,每日壹次。(徐州新醫療法單方處方)

提醒妳:防風是網上的中草藥。使用前請遵醫囑。

  • 上一篇:男人有了兒子怎麽調理,懷孕了想要兒子怎麽調理?
  • 下一篇:肚子皮下有疙瘩。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