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深化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引導和促進資本向農村農業集中,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和農業產業結構優化,促進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效提高土地產出效率和抗風險能力。
土地改革壹直是“三農”改革的重點!特別是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的改革。目前平行實施“三權分置”,有利於明晰土地產權關系,更好地維護農民集體、承包農戶和經營主體的權益;有利於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政策2:鄉村振興
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足的問題亟待解決,具體表現為城鄉居民絕對收入差距日益擴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明顯、教育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
相對於“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去年以來,各地頻頻出新招,尋找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的方式方法。新時期,各地要繼續采取多種路徑和模式,探索適合本地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政策三:改糧為飼
糧改飼是農業和鄉村工業部進行的壹項農業改革。主要指導全株青貯玉米種植,同時因地制宜在適宜種植優質牧草的地區推廣牧草,變單純糧倉為“糧倉+奶罐+肉倉”,將糧食和經濟作物二元結構調整為糧食、經濟、飼料作物三元結構。
政策四:化肥和農藥零增長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2018年3月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壹次會議上表示,2016年我國農藥使用量出現負增長,2017年化肥使用量出現負增長,提前三年實現了“十三五”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引起了人們的關註。農產品中過量的化肥和藥物殘留已經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
政策五:互聯網+農業
2016中央壹號文件指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轉型升級。
互聯網+農業拓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空間。各大電商重視“網上賣農產品”的巨大市場空間,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在農業領域下大力氣。
政策6:農業領域的應用程序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稱PPP模式,即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壹種項目運作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鼓勵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與政府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利用資本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是壹項戰略舉措。
政策七:農村三次產業融合
2016 1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農村壹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以新型城鎮化為基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對發展產業融合方式、培育產業融合主體、完善產業融合服務作出全面部署。農業“三次產業融合”正式進入快車道。
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啟動。期待三次產業融合的持續深入推進,激活農村發展的內生因素,增強“三農”發展的造血功能,讓農業成為朝陽產業,讓農村成為人人向往的美好家園,讓農民成為全社會普遍尊崇的職業。
政策八:返鄉創業。
到2065438+2007年9月,返鄉創業人員700萬,其中農民工480萬,占68.5%。82%以上的農村“雙創”人員啟動了農村產業融合項目,涵蓋了特色種養、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特色工藝產業等廣泛的農村壹二三產業,並呈現出交叉融合、競相生成的趨勢。
政策9:循環農業
中國農業創造了用世界7%的土地養活22%人口的奇跡,但農業也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資源消耗源,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巨大資源的浪費源,也是重要的汙染源。農業對節能減排、減少汙染、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增長質量責無旁貸。
政策10:防治土壤汙染
土壤汙染防治與米袋、菜籃子、水缸有關,比水汙染、空氣汙染更難。土壤汙染治理專家認為,土壤汙染防治法草案涉及多種行業標準,目前還沒有“國標”,應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標準。
擴展數據:
實施農機購置補貼的現實意義:
第壹,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已經成為農機投資的主體。目前農民急需農機,但有效購買力不足。補貼農民購買農機,可以減少農民購買機械的壹次性投入,從政策上直接給農民實惠,讓有機戶賺到錢,讓無機戶有機使用,用農機脫貧致富,讓農民充分享受現代農具帶來的文明成果。
二是農民對新型農機的接受需要壹個認知過程,政府需要投入壹定的補貼資金進行引導、示範和推廣,支持和鼓勵農民使用新型先進適用的農機。
第三,購機補貼可以有效培育農業生產服務主體,有效促進農機大戶和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發展,不斷完善和創新農業機械化發展機制,增加農業生產科技含量,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發展農村經濟,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農業政策_中國興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