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陰虛體質的辨證論治

陰虛體質的辨證論治

1.肺陰不足

癥狀:幹咳,痰少而粘白,或有血絲,咽幹,舌紅津液少,脈數。治療原則:滋陰潤肺,清肺為輔。主方: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湯。常用藥物:沙參、麥冬、百合、玄參、天花粉、玉竹、白扁豆、桑白皮、浙貝母、桔梗、太子參。

2.心陰虛證

證候:失眠、多夢、發熱、心悸、舌紅少液、脈數。治療原則:滋養心陰,輔以清心熱。主方:天王補心丹。常用藥物:天冬、生地、玄參、丹參、酸棗仁、遠誌、茯苓、當歸、竹葉;

3.脾胃陰虛證

癥狀:無食欲,大便硬,口唇幹燥,甚至幹嘔,舌質紅,津液少,脈數。治療原則:滋陰養胃,清胃熱為輔。主方:益胃湯。常用藥物:沙參、麥冬、白芍、山藥、石斛、天花粉、蜂蜜、葛根;

4.肝陰虛證

癥狀:眼睛幹澀,頭痛頭暈,視物不清,舌紅津液少,脈細數。治療原則:養肝陰,清肝熱為輔。主方:四物湯,煎服。常用藥物:生地、白芍、當歸、何首烏、木瓜、女貞子、旱蓮草、牡丹皮、枸杞子、菊花、鉤藤。

5.腎陰虛證

癥狀:腰酸腿軟,頭暈耳鳴,遺精健忘,小便短赤,頭發皮膚幹燥,舌紅津液少,少苔或無苔,脈數。治療原則:滋補腎陰,清下焦為輔。主方:六味地黃丸。常用藥物:熟地黃、山藥、枸杞子、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知母、黃柏、菊花、麥冬、五味子。

除了以上藥方外,還可以根據癥狀進行加減。潮熱用鱉甲、地骨皮;盜汗中加入五味子、烏梅、牡蠣、浮小麥;煩躁者加黃連、竹葉、梔子。根據陰陽互根,陽求陰的理論,加入少量的補陽之品,如肉桂、附子、菟絲子、巴戟天、槲寄生、牛膝等。

陰虛證由於病因不同,先導致壹個相關的臟腑病變,五臟相互聯系,但可長期累及其他臟腑,癥狀多種多樣。治療應以養陰液為主,輔以清虛熱法。

  • 上一篇:劉伯溫對孩子說:妳以後可以活到180歲。結果實現了嗎?
  • 下一篇:跪求:怎麽才能治好痘痘?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