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脾陽不足的孩子如何對待食物?

脾陽不足的孩子如何對待食物?

脾陽不足的孩子的癥狀:從舌體來看,舌色淡白,舌苔常布滿齒痕,俗稱牙印;出汗、喘息、四肢無力、懶得說話、不愛說話;大便腹瀉,不成形;吃完飯肚子脹,身體容易脹。

很多孩子反復感冒。這次感冒剛剛好,下次又會這樣,讓父母很苦惱。這樣的孩子壹定是脾胃氣虛導致的肺氣虛,所以壹直感冒,陷入惡性循環。這時候要想阻止這種惡性循環,就必須在孩子感冒的時候就開始補脾,讓正氣充足,才能阻止下壹次感冒。

可以用八珍糕給孩子補脾陽。八珍糕是由明代外科醫生陳世功創立的。當時他考慮到很多人的傷永遠無法痊愈,分析原因是因為脾氣不夠,所以創立了這個方子。後來他發現這個方子對體虛的人也大有裨益,開始大力推薦。後來清廷的神醫開始用這個配方給皇帝等人做養生餅,效果也很好。乾隆皇帝常年服用這種配方。

配方:太子參、白術、炒白扁豆、芡實各3克,茯苓、山藥、蓮子肉、薏苡仁各9克。

做法:按比例多買幾份這些材料,磨成細粉,攪拌均勻,加入適量的米粉和糯米粉,蒸成餅。

如果太復雜,就在原來的食材中加水,小火燉40分鐘以上,燒開,再加壹點糖。壹天兩次,每次壹小杯。這個體重適合6歲以上的孩子。按照這個比例,可以吃壹個星期。

註意事項:服用時可咨詢附近的中醫。因為這個方子只是壹個健脾的思路,而中醫有很多補脾的方法,當地的中醫可以根據它加減體重,開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子。

在制作八珍糕的材料中,有人參、白術、茯苓等幾種健脾補陽的藥物,但中醫講究由陰生陽,所以方中還配有山藥、蓮子肉、薏苡仁、白扁豆、芡實等健脾補陰的藥物,以平衡陰陽。裏面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為了去濕氣,也是調脾的重要部分。因為脾屬土,最怕的就是濕氣。

中醫用茯苓滋潤,茯苓是壹種菌類。藥店切的小白丁沒有味道,可以直接放在嘴裏嚼。茯苓皮的祛濕作用最強。去皮後,把裏面的白色肉質成分切成塊,曬幹,就是藥店裏賣的茯苓。

在給孩子補脾的時候,家長要分清孩子是脾陰虛還是脾陽虛,然後分別對待。

  • 上一篇:讓寶寶“成長”的高效解決方案:跳繩+牛奶!正確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 下一篇: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什麽適合調理的食療方法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