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腫瘤多為無痛性單發結節,臨床上應與其他甲狀腺疾病相鑒別。有時分化型腺癌和腺瘤非常相似,影像學和細針穿刺有助於診斷。
甲狀腺腫瘤多發生在年輕女性,手術切除是唯壹的治療方法。甲狀腺癌由多種生物學行為和病理類型不同的癌癥組成,其發病年齡、生長速度、轉移途徑和預後明顯不同。甲狀腺癌的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其中以手術治療為主。分化癌術後少量殘留病竈可通過放射治療得到控制。累及雙側喉返神經和氣管的癌癥的治療仍是當代外科領域有待解決的問題。
由於甲狀腺癌有許多不同的病理類型和生物學特性,其臨床表現也有所不同。可與多個甲狀腺結節並存,多數無癥狀。偶爾頸前區有結節或腫塊,有的腫塊已存在多年,近期才迅速增大或轉移。有的患者切除後長期無不適,後期出現頸淋巴結轉移、病理性骨折、聲音嘶啞、呼吸障礙、吞咽困難甚至霍納綜合征後才引起重視。局部體征也不同,如不對稱的甲狀腺結節或腫塊、腫塊或腺體,隨吞咽而上下移動。當周圍組織或氣管被侵犯時,腫塊被固定。
(1)乳頭狀癌是分化較好的甲狀腺癌,也是最常見的壹種,約占總數的3/4;病竈壹般單壹,大小不壹,最小直徑在0.5cm以下,稱為微癌。直徑在1cm以下的隱癌稱為隱癌,大病竈直徑可大於10cm。小腫瘤常為實性病變,大腫瘤常伴有囊性變。囊性變時,囊腔內有葡萄簇樣結節突出,腔內有舊血。這種癌癥壹般沒有包膜,只有5%包膜不全。顯微鏡下,部分腫瘤細胞呈乳頭狀排列,大小不等,長短不壹,有3級以上分支。乳頭狀突起的中心是纖維血管囊,細胞大小壹致。細胞核很小,很少分裂。乳頭狀癌常伴有濾泡狀癌,但腫瘤仍命名為乳頭狀癌,而非濾泡狀癌或混合型。如果乳頭狀癌中含有未分化癌,且應命名為未分化癌,也意味著這種未分化癌可能是乳頭狀癌的進壹步惡化。有時腫塊很小,常發現頸部淋巴結轉移。此癌惡性程度低,10年生存率可達88%。臨床上,乳頭狀癌在甲狀腺區常出現孤立性結節,多數直徑在1cm以上。隱匿性癌癥在屍檢中更常見,或者當頸部區域發生淋巴結轉移時發現腫塊。
(2)濾泡狀癌占甲狀腺癌總數的10% ~ 15%。當用肉眼檢查時,濾泡狀癌是壹種具有實質性包膜的腫瘤,包膜往往被豐富的血管網密集覆蓋。較小的腫瘤與甲狀腺腺瘤非常相似。切片呈紅褐色,常可見纖維化、鈣化出血和壞死。組織學上,它由不同程度分化的濾泡組成。在高分化患者中,濾泡結構典型,細胞異型性小。此時不易與腺瘤區分,病理診斷依賴於包膜或血管浸潤。在低分化患者中,濾泡結構較少,細胞異型性較大,核分裂像較多,可排列成繩狀實巢。有時癌細胞穿透包膜進入多個靜脈形成癌栓,往往成為遠處轉移的起點,所以濾泡狀癌在血行轉移中較為常見,文獻報道占19% ~ 25%。濾泡狀癌多見於40 ~ 60歲的中老年女性,臨床表現與乳頭狀癌相似,但腫瘤腫塊壹般較大,局部淋巴結轉移較少,遠處轉移較多。少數濾泡狀癌浸潤並破壞鄰近組織,可能引起呼吸道梗阻等癥狀。
(3)甲狀腺髓樣癌最早由horn在1951中描述,這種特殊類型的癌在1959中由Hazard進壹步闡明。並命名為髓樣癌。占甲狀腺癌總數的3% ~ 10%。瘤體壹般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質硬或不規則,周圍甲狀腺實質有浸潤,切面呈灰色或淡紅色,出血壞死,有鈣化,腫瘤平均直徑約2 ~ 3 cm。顯微鏡下,癌細胞呈橢圓形、多角形或梭形,有少量至中度有絲分裂;細胞排列成嵌套的束或腺腔。基質中有不同數量的澱粉樣蛋白。癌細胞多的時候,澱粉樣蛋白少,反之亦然。轉移性病變也是如此。甲狀腺髓樣癌是壹種中度惡性腫瘤,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男女發病率沒有顯著差異。大部分是散發性的,約10%是家族性的。在臨床上,除了甲狀腺腫塊和頸部淋巴結轉移像其他甲狀腺癌,也有其獨特的癥狀。約30%的患者有慢性腹瀉史,並伴有面部潮紅的類癌綜合征,或稱庫欣代謝綜合征,與腫瘤細胞產物有關。
家族性髓樣癌具有以下特征:
①發病年齡相對年輕,確診時平均年齡33歲,散發髓樣癌確診時平均年齡55歲以上。
②均為雙側腺癌,腺葉多中心病變,腫瘤分布和形態不對稱。壹側可能有巨大腫瘤,對側只有組織學征象,但無壹例外都是雙側病變。散發病例多為單側腫瘤。
③家族性髓樣癌的腫瘤塊較小,也有因篩查而隱藏的發現。散發病例,癌塊直徑大於4cm。
④家族性患者淋巴轉移很少,遠處轉移更少,可能是因為發現得早。
⑤家族性髓樣癌多位於濾泡旁細胞密集處,即腺葉上、中三分之壹交界處。
⑥家族性髓樣癌常伴有嗜鉻細胞瘤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4)未分化甲狀腺癌是壹種高度惡性的腫瘤,少見,約占全部甲狀腺癌的5% ~ 10%,好發於老年人。未分化癌生長迅速,常早期侵犯周圍組織。肉眼觀察,癌無包膜,切面肉色蒼白,出血壞死。組織學上,未分化癌可分為棱柱細胞型和小細胞型。主要表現為頸前區腫塊,質硬、固定、不清。常伴有吞咽困難、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和頸部疼痛等癥狀。兩頸部常伴有淋巴結腫大,血行轉移也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