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服藥
偏方壹
藥:金銀花15g,連翹15g,豆豉9g,薄荷3g,大蔥15g。
用法:水煎服。
說明:不能長時間油炸。
偏方2
藥物:白芥子10g、羌活10g、板藍根10g、板藍根35g、前胡15g、杏仁10g、黃芩15g、石膏35g、淡豆豉30g。
用法:將藥物用溫水浸泡15分鐘,文火煎制20分鐘左右,煎兩次,每次煎150-200ml。每天服用2-4次。
說明:治療71例,顯效56例,有效15例。
偏方三
藥:水娛蟻30g,仙鶴草30g,鹿茸30g,紅糖15g。
用法:水煎服。分兩次服用,每天1劑。
說明:這是祖傳藥方。蜈蚣鐘芳為莎草科植物的全草,又稱癭草、三腳草。具有解表、截瘧、止咳的作用。治療感冒咳嗽效果好。
外治法
偏方壹
藥:明礬30g。
用法:頂上細粉,加入適量面粉,用醋調成糊狀。雙腳敷湧泉穴,易幹;或者時不時撒上醋,保持藥膏濕潤。
描述;治療了100多個病例。壹般塗抹6小時後溫度開始下降,12-36小時內溫度降至正常。減輕感冒發燒的好方法。
偏方2
藥:鮮黃桿7根,生姜3片,鹽少許。
用法:用手搓黃花蒿尖,用鹽和姜片搗碎。用布擦患者的手掌、足心、唐寅點、太陽穴、後腦勺,被子會出汗,即可達到效果。
說明:黃顙又名黃皮,為菊科植物黃花蒿的全草,具有清熱、止瘧、祛風止癢的作用。
偏方三
藥:65438+蔥姜05g,鹽3g。
用法:將生姜曬幹研成細粉,再與蔥、鹽搗碎,加些酒調成糊狀。用紗布包好,從天突到劍突擦拭胸部;僅脊椎骨至尾部;手腳;肘窩和_窩,1每2小時壹次,壹天幾次。
描述:治療107例,均在1-2天內痊愈。
食療聚會
偏方壹
藥:紫蘇葉3-6g,生姜3g,紅糖15g。
用法:生姜洗凈切絲,紫蘇葉洗凈去臟,放入茶杯中,用200-300 ml開水浸泡5-10分鐘,然後加入紅糖攪拌均勻。趁熱喝吧。
說明:本方也可煎取汁,再加紅糖。但不宜煎服時間過長,以免降低療效。
偏方2
藥:茶葉3g,紅糖10g,生姜2片。
用法:將藥物放入茶杯中,用開水沖泡。口服,壹天3次。
說明:本方適用於風寒感冒,癥見發熱、惡寒、流涕、清涕。如果是風熱感冒,伴有發熱、咽痛、流鼻涕,可以把紅糖換成冰糖。服藥後忌風寒為宜。
偏方三
藥:紫蘇葉30克,白蘿蔔汁50毫升。
用法:水煎紫蘇葉。燒開後,加入蘿蔔汁,再次翻炒。口服,壹天兩次。
說明:本方適用於感冒伴有發熱、惡寒、畏風、咳嗽、鼻塞等癥狀者。
偏方4
藥物:大蔥3根,淡豆豉15g,荊芥0.3g,薄荷3g,梔子4.5g,石膏30g,紫竹茶粉10g。
用法:將蔥白去須,石膏搗碎,加水取汁,去渣,加入茶粉煎5分鐘。每日1劑量,分兩次服用。
說明:本方適用於風熱感冒,癥見發熱,咽痛,口幹,鼻黃。
芳香療法處方
偏方壹
藥物:香薷、紫蘇葉、藿香、厚樸各65438±02g,炒豆豉、羌活各65438±00g。
用法:加水2000毫升,水煎10分鐘,取汁,1000毫升,過濾藥液。將近沸的藥液註入玻璃或瓷臉盆中,用大浴巾蓋住整個頭部和臉盆,閉上眼睛,通過口鼻交替深呼吸5-10分鐘,吸入熱蒸汽釋放的香藥精華。壹天兩次,3天就是1個療程。
說明:本方適用於治療暑濕感冒。
偏方2
藥:橘葉30克,老姜12克,蔥10克,薄荷葉20克。
用法:用水煮沸後,將藥液倒入玻璃或瓷臉盆中,用大浴巾蓋住整個頭部和臉盆,閉上眼睛,通過口鼻交替深呼吸5-10分鐘,吸入熱蒸汽釋放的香藥精華,通過芳香熏蒸治療感冒。
描述:來自中國民間醫學療法。
足療處方
偏方壹
組成:防風、紫蘇葉、艾葉、白術各60克,洋蔥3段。
用法:將藥物加入清水2000毫升,煮沸10分鐘,將藥液倒入盆中,在可忍受的溫度下將雙腳浸泡在藥液中約25-30分鐘,當全身有輕微汗液時,用毛巾擦幹雙腳,註意保暖,每晚吐1次,洗後入睡,保持室內安靜。
偏方2
構成:芥末面3湯匙。
用法:將半盆熱水倒入臉盆中,加入3勺芥末面,將腳泡在盆中15分鐘,促進發汗,緩解癥狀。
偏方三
成分:鹽1勺。
用法:將1湯匙鹽放入43攝氏度左右的熱水中,泡腳10分鐘,額頭出汗後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