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夏季出現,每年夏天容易復發。表現為手掌和手指上散在或成群分布的彌漫性水皰。大部分水皰不破裂,幹燥後逐漸剝落,甚至皸裂露出嫩肉。又疼又癢。主要原因是當手部排汗功能受阻或排汗不暢時,手部角質層得不到汗液的正常濕潤,汗管堵塞,形成良性表皮脫落。幹癢的時候可以選擇止癢的藥物,比如爐甘石搽劑。皸裂後可用尿素軟膏滋潤消炎。
腳氣是指發生在腳趾和手掌的壹種真菌性皮膚病。
發病原因是新鮮表皮細菌、毛癬菌或足癬菌侵入腳趾。紅色毛癬菌耐藥性強,不易控制,並伴有齊威和體液。聚而不散,導致皮膚幹燥濕潤。腳氣是由於角質層厚,皮脂不足,汗腺豐富,出汗多,腳濕,有利於黴菌的生長繁殖。使用公共浴池、公共拖鞋、洗腳盆、毛巾等也容易相互傳染。
足癬(1)臨床表現為水皰性:多發生於夏季,癥狀為腳趾、足緣、足底之間米粒大小,水泡深,散在或成群分布,壁厚,內容物清晰,不易破裂。經過幾天的幹燥脫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水皰,壁被撕掉,可見蜂窩狀基底和鮮紅色爛面,瘙癢劇烈。(2)侵蝕性:局部角質層柔軟,呈白色。因為走路時皮膚不斷被磨掉,露出鮮紅的爛面;嚴重者可累及趾縫間及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的皮膚,瘙癢劇烈,多在3.4.5上趾縫間。常見於許多漢族人。(3)鱗屑角化:癥狀為足底、足緣、足跟皮膚、腳趾增厚、粗糙、脫屑,鱗屑呈片狀或細小,反復脫落。冬天腳趾間皮膚開裂,夏天起水泡,疼痛難忍。抓撓常引起繼發感染,並發膿腫、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蜂窩織炎、丹毒、敗血癥等疾病。
民間治愈這種病的訣竅是:
1:治療腳癬
處方:鮮雞蛋壹個,第二次1000 ml米湯。
用法:用大米洗腳10分鐘,將蛋殼揭去薄膜,敷於患處。
功效:1-2小時。壹天壹次。
2.足癬的治療:
藥方:烏梅100克,白芨20克,墨利亞神女、蒼術、黃柏、苦參20克,丁香、吳茱萸15克,附子、冰片10克。
用法:先煎煮附子、白芨,再加入烏梅、苦參,1小時,再加入丁香、吳茱萸。濃煎後加75%酒精200毫升,去渣取液,加冰片調勻,棉球敷患處,每日2次。
治療效果:1劑量,有效率94.5%。
/Forum/Replay.aspx?NoteID=27302輕癢讓人難受,重癢讓人煩躁。癢的感覺說不出來,所謂“只能理解,不能表達。”
手癬是指發生在手指手掌上的壹種真菌性皮膚病。手癬中醫稱為“鵝掌風”。
發病原因是新鮮表皮細菌、毛癬菌或足癬菌侵入腳趾。紅色毛癬菌耐藥性強,不易控制,並伴有齊威和體液。聚而不散,導致皮膚幹燥濕潤。
手癬的臨床特點是初期損害位於壹側,指尖曲面出現小水皰。幹燥後,它們會脫皮,並逐漸擴散到手掌或相鄰的手指。脫屑處皮膚越來越厚,皮紋寬而深,失去了正常的光澤和柔軟。界限分明,水泡相互融合。破裂後,泡壁不易脫落形成項圈狀環狀鱗屑。冬季天氣幹燥時,指尖和關節出現裂紋和疼痛,受化學物質刺激後可使手癬濕疹。
民間治愈這種病的訣竅是:
1:治療手癬
處方:地骨皮30g,甘草15g。
用法:水煎服,浸泡患指,每日2次。
功效:服藥5天治愈率達到100%。
2.熏蒸療法
藥方:側柏葉250克,艾葉60克,桐油50毫升。
用法:將桐油炒熟,塗抹在患指上,然後用蘸桐油的紙卷點燃,煙熏3分鐘。藥水煎,先熏後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鐘。
功效:治療手癬,癥狀輕微熏洗1次。嚴重者3-5次即可治愈,不復發。
3.處方:地骨皮30g,甘草15g。
用法:加水煎服,取藥液浸泡患指,每日兩次。
功效:服藥5天治愈率達到100%。
馬光醫藥集團中醫鄭說,很多人不知道,壹些常見的食物其實也有止癢的作用,比如綠豆、梨、紅棗、黃豆等。
中醫非常重視皮膚病的整體觀,即“病在內,必在外。”綠豆專門用來治熱癢。因為熱癢是體內發熱引起的,而綠豆有退熱作用,適合治療熱癢。
他指出,只要把綠豆加水,泡到微爛,就把綠豆水喝了。
另外,壹些涼性的蔬菜,比如薄荷,對於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非常有效。薄荷可以外用,也可以泡水喝。
用壹些常見的草藥如丁香、艾葉、苦參、金錢草等沖洗,可以達到止癢的效果。
鄭博士說:“值得註意的是,中醫不僅治療內外癥狀,而且非常註重對患者的個人護理。”
他還指出,很多瘙癢患者有兩個錯覺,就是喜歡用熱水洗,喜歡用手抓。
“滾燙的水會刺激皮膚,越燙越癢。抓撓會損傷皮膚,抓撓會使瘙癢出血加重。
“患者在癢的時候要盡量克制自己,或者用手輕輕拍打癢的部位,轉移註意力。”
靜下心來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止癢也是有效的。情緒不穩定、緊張或焦慮是瘙癢的基本原因。
瘙癢的發生可能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所以個人衛生也不容忽視。
中醫也強調適時睡眠;但是,很多瘙癢癥狀是不需要調養的。
皮膚瘙癢大多是氣血失調引起的。
皮膚瘙癢的原因有外因和內因,多為氣血失調所致。食物可以停止
常見的瘙癢有吃魚、蝦、海鮮、公雞、鯉魚、牛肉等,都有“動風”的作用。含蛋白質的食物也可能使皮疹爆發或加重原有的皮疹,從而出現紅斑和斑丘疹。
還有壹種癢是酒精引起的,叫做“酒精癢”。這可能是酒後立即或第二天皮膚瘙癢。酒癢時可出現潮紅或小紅丘疹。
患者應適當限制食用海鮮、臘肉、鵝、竹筍、花生、腐乳等食物。
瘙癢患者應盡量多吃蔬菜和豆制品,並要求低鹽、高維生素、清淡、新鮮的食物。
聯合晚報
參考資料:
/question/44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