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銨負荷試驗是壹項診斷遠端腎小管酸中毒的試驗。口服壹定量的酸性藥物氯化銨可引起酸中毒。如果遠端腎小管功能正常,可通過排氫、泌氨使尿液酸化。如果遠端腎小管功能受損,服用氯化銨後尿液無法酸化。可以分別測定血液和尿液的pH值,從而導致血液和尿液的分離。明顯酸中毒的患者不宜這樣做。
壹個測試,否則會使酸中毒更嚴重,更危險。
1.方法
(1)單劑量法(短程法):受試者不限制飲食,但禁止服用酸堿類藥物。氯化銨口服劑量為0.1g/kg 1次,服藥後3-8小時收集尿液,每小時1次,以此測定每次尿液pH值。
(2)三天負荷法(長期法):上述劑量的氯化銨口服三天,每天1次。在第三天收集尿液以測量尿液pH值..
2.結果判斷正常人服藥2小時後尿液pH值應低於5.3,此時可停止實驗。如果每次尿液pH值都高於5.5,就可以診斷為遠端腎小管酸中毒。
碳酸氫鹽重吸收和排泄(堿負荷)試驗
正常人腎小球濾過的碳酸氫鹽(HCO-3)大部分(85% ~ 90%)由近端小管重吸收入血,另外65,438+00% ~ 65,438+05%由遠端小管重吸收入血。因此,幾乎沒有HCO-3ⅱ型腎小管酸中毒患者的尿液。血液中NaHCO3不足可導致酸中毒,而尿液由於排出較多的NaHCO3而呈堿性,也使血液pH和尿液pH分離。
1.方法
(1)口服碳酸氫鹽法:根據酸中毒的程度,劑量為1 ~ 2 mmol/(kg?d)連續3天逐日遞增,連續測定血液中碳酸氫鈉的含量。
(2)碳酸氫鹽靜脈滴註:5%碳酸氫鈉250ml,4ml/min,2小時。
2.血中HCO-3達到26mmol/L時尿中HCO-3和二氧化碳的測定..
(1)尿HCO-3排泄分數的計算:尿HCO-3/血漿HCO-3。
尿HCO-3排泄分數= ×100%
尿肌酐/血肌酐
在正常人身上,這個值≤1%,幾乎接近“0”。ⅱ型腎小管酸中毒>:15%,ⅰ型腎小管酸中毒
(2)測定2)PCO2:當尿pH >時;;血液pH值、尿p CO2 >:;血PCO2 2.66kPa(20mmHg),具有診斷意義。
濾過鈉排泄分數
濾過鈉排泄分數(FENa)用於測量腎小球濾過鈉和尿排泄鈉的百分比,即被腎小球濾過但未被腎小管重吸收的鈉的百分比。其計算方法是:
尿鈉/血鈉
FENa(%)= ×100%
尿肌酐/血肌酐
FENa(%)是認同。腎前氮血癥和急性腎小管壞死的敏感指標,腎前氮血癥Fena (%) : 2 .1和2之間有壹個空白區域。前者對鈉的重吸收加強,以至於FENa(%)甚至下降到0.1,而後者往往超過3。正常情況下,fena (%) < 1 .
腎衰竭指數
腎功能衰竭指數(RFI)和FENa壹樣,是區分腎前性氮血癥和急性腎小管壞死的指標,但不如FENa敏感。計算方法如下:
RFI=尿鈉/(尿肌酐/血清肌酐)
在急性腎小管壞死中,RFI通常大於2,而在腎前性少尿中,RFI小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