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問的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問題,很多原因。
各種原因引起的聽力障礙統稱為耳聾。耳聾的分類有多種,如病變性質、發病時間、病變部位、發病原因等,但臨床上最常用的分類是病因和病變部位。下面詳細介紹壹下各種常見的耳聾。
壹、傳導性耳聾:病變位於外耳和中耳,病因主要分為兩類。
(1)先天性疾病常見的有外耳道閉鎖、中耳發育異常、內耳發育正常。
(2)後天性疾病如外耳道異物、固定栓塞、炎癥、外傷性耳膜穿孔及各種中耳炎、膽脂瘤、鼓室硬化癥、耳硬化癥及中耳良性或惡性腫瘤。總之,各種原因都可能導致耳聾,但這種耳聾壹般不超過60dBHL。
第二,感音神經性耳聾
內耳的結構非常復雜和精密,尤其是耳蝸中的螺旋器官,它是聽覺的主要部分。它與聽覺神經合作,將聲音信號傳遞到大腦的聽覺通路。我們把各種原因引起的內耳和聽神經的病理改變稱為感覺神經性耳聾,通常根據病因分為五種:先天性耳聾、老年性耳聾、感染性疾病性耳聾、全身性疾病性耳聾和藥物中毒性耳聾。
(1)先天性耳聾是指出生時就存在的聽力障礙。
1.遺傳性耳聾:由父母雙方攜帶的異常基因或染色體引起的耳聾,其中父母壹方耳聾,其染色體上的顯性耳聾基因遺傳給後代,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耳聾。如果父母雙方都是聽力正常的人,但在染色體上都攜帶隱性耳聾基因,使後代患病,則為隱性遺傳性耳聾,或稱性連鎖遺傳性耳聾。許多染色體遺傳常表現為身體其他部位的異常,如心臟、腎臟、神經系統、頜面部、五官、皮膚等組織器官的異常。臨床上有多種綜合征,如Waardenburg綜合征、先天性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Kleinwarrderburg綜合征、內緣外移綜合征、瞳孔間距增寬、眉毛連成壹線、虹膜藍(貓眼)發育不全、眼底白斑等。
2.非遺傳性耳聾:懷孕3-4個月的母親患有風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或反復發作腎炎、肝炎、糖尿病,或使用慶大黴素、鏈黴素等耳毒性抗生素,或產程過長,難產、產傷、新生兒缺氧、窒息、新生兒核黃疸、敗血癥、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等均可引起耳聾。
(2)老年性耳聾這是人體衰老過程引起的聽覺器官的退行性改變,與遺傳和自身健康狀況有關。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可誘發或加重聽力障礙。
(3)感染性疾病致聾的原因均源於各種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引起或並發的感覺神經性耳聾。聽力損失嚴重的傳染病有腦膜炎、猩紅熱、白喉、傷寒、風疹、流行性感冒和腮腺炎、麻疹、水痘等。病原微生物或其病毒可隨血液循環進入內耳,破壞其結構,引起單側或雙側進行性發展或加重感音神經性耳聾。
(4)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耳聾導致耳聾的全身性疾病有很多,但以血管性疾病引起的內耳供血障礙最為常見,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
(五)藥物性中毒性耳聾目前已發現100多種耳毒性藥物。最常見的抗生素是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林可黴素和小諾黴素,以及抗瘧藥如奎寧和氯喹。這些藥物在妊娠期可隨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胎兒內耳的發育,也可引起各年齡段的耳聾。藥物對內耳的損害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損害途徑是藥物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內耳,所以藥物性耳聾壹般呈雙耳對稱,聽力損失程度常呈雙側對稱。除了這個特點,還與藥物的劑量、時間、家族易感性密切相關。兒童時期過量使用藥物往往會導致耳聾。
妳問如何保護聽力,如何避免耳聾。說實話,有些耳聾是可以預防的,比如噪聲性耳聾。只要及早離開噪聲環境,就可以避免耳聾的進壹步發展,而很多耳聾是無法預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