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可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類。缺血性中風包括腦血栓、腦栓塞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出血性中風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中風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發病前常出現頭暈、乏力、手腳麻木等癥狀,或有多年高血壓或頸椎病病史。發病後常突然暈倒,口眼歪斜,四肢抽動或無力,當天或幾天後壹肢或雙肢癱瘓。
按摩在中風治療中具有雙向調節(溶栓和止血)作用,可解除腦血管痙攣,降低顱內壓。以前很多人在給中風患者按摩時,只關註手和腳,所以收效甚微。下面是壹個簡單有效的中風按摩處方:
1.按摩步驟:先按摩患者的肩頸部、頭部和面部,再按摩背部,最後按摩上下肢、胸部和腹部。
2、按摩力度:先輕後重,循序漸進。
3、按摩次數: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1小時。
4.按摩方法:患者發病後壹周內,可采用半臥位(保持頭高腳低)按摩。隨著病情的發展,可逐漸讓患者取仰臥位、側臥位、坐位。具體按摩方法如下:
1.頭頸部按摩:①可用手指捏住督脈、膀胱經、大腸經、三焦經的斜方肌及相關穴位;②用手指按摩患者肩頸部肌肉及天竺、啞門、風池、肩井穴、厲安全等穴位;③用手指按摩患者頭面部的肌肉和百會、環會、唐寅、太陽、任重。
2.背部和腰部按摩:豎脊肌、腰方肌、脊柱及相關督脈、膀胱經可用手指或掌根按摩。
3.上肢按摩:可用手指捏住上肢肌肉及天府、曲澤、手三裏、外關、內關、合谷穴進行按摩。
4.下肢按摩:可用手指按住患者下肢的肌肉和雪海、足三裏、委中、湧泉穴。
5.胸部按摩:可用手指按摩患者胸腹部肌肉及蓋華、玉堂、鐘山、中脘、舒天、氣海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