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楊甲三針灸醫案:行痹

楊甲三針灸醫案:行痹

林X,女,58歲,9月25日初診,1985。

去年秋天,患者患感冒,感覺各種小關節疼痛,逐漸達到肘、膝、髖關節。他在醫院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指關節輕度腫脹、變形、緊繃,膝關節活動不利。每隔幾十米就疼,伴有乏力、面色萎黃、腹脹、便溏、自汗。舌淡,苔黃膩,脈細。證屬痹證。治療方法是祛風養血,散寒除濕,疏通經絡。

處方:風池、風府、舒歌、合谷、太沖、阿是穴、大椎、太白。

療程:風池、風府、合谷導瀉、微刺激。舒歌、太白、大椎、臺中都有補法。留針20分鐘,每天治療1次。經過三次治療,關節腫痛明顯減輕,自汗消除。經過30多次的治療,他的臉色變得紅潤了,精神好了,腳步比以前輕了,所有關節的疼痛都消失了。求玉屏風散和八珍湯內服後好。

據風池、風府說,這兩個穴位都是以擅長治感冒的人命名的。以舒歌配血,意為“先治風,後治血,循環血自廢”。太沖穴是肝經和俞穴的原穴,應為脾,有調肝健脾祛濕的作用。陽明大腸經與原穴手谷結合,與臟腑原穴相匹配,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由於脾虛表陽皆不穩,方證結合加督脈大椎助陽散寒固表,加脾經原穴太白健脾利濕,可達到速效。

本欄目系統介紹古今針灸技術及相關技術操作,包括130種480種法式,500多篇文章和視頻。

回復私信:針灸,讀書。

回復私信:針灸推拿

  • 上一篇:血液流動緩慢的原因
  • 下一篇:《本草綱目》中治療痔瘡的藥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