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繆龍舟節
每年農歷五月,漢族都有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居住在貴州凱裏的苗族也有在農歷五月慶祝端午節的習俗。苗族的端午節通常從農歷5月24日到27日持續四天。
關於加繆端午節的起源,黔東南地區流傳著兩個民間傳說。
有壹個傳說,代表天空下雨的龍王曾經在雨中走錯了壹步,下雨的時間違背了天意。上帝非常生氣,雷公把龍王砍成幾塊,扔進了河裏。從此以後,遇到大旱,苗族人就造龍舟,沿著清水河劃船,象征著被雷公砍死的龍王復活,照常在大地上下雨。這是古代賽龍舟求雨的習俗。
另壹個傳說說,兩個男人,父親和兒子,在河裏捕魚,兒子被龍王抓住當枕頭。壹怒之下,父親放火燒了龍宮,把龍砍成幾段,漂在河裏。我們來查壹下龍肉,分享壹下。但是吃了肉之後,九天九夜完全黑了,不分白天黑夜。壹天,壹個女人帶著她的孩子去河邊洗衣服。孩子用木棍敲打著河水,不停地重復著模仿鼓聲的聲音。很快天就亮了。今後,這條河附近的苗族人會慶祝端午節,敲鼓賽龍舟。
苗族龍舟由杉木制成,由三部分組成:分母船和兩個側子船。母船中央有六個船艙,第四個船艙裝著端午節親友贈送的豬、羊、鵝和水手食物,兩側子船是水手劃槳的地方。苗族人劃龍舟是站著的,和漢族人坐著劃不壹樣。
水龍頭雕刻精美,像牛角壹樣的角上,通常寫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吉祥文字。平時龍舟放在專門用來放船體的“龍舟硼”裏。有的“龍舟棚”還貼滿了對聯,如:“龍舟為千古事,忠孝壹生旺,禮行千年,錦緞遍天下,山川永恒,時序百年旺”等等。橫向批的多是“人民團聚”、“萬寶來朝”。端午節前,村民們舉行隆重的儀式祭拜龍舟,然後他們把龍舟擡下來,放入清水河進行練習和比賽。
參加賽龍舟的苗族人,每船水手多達三四十人,領頭的人物是“龍弓”,意為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聽從鼓手的指揮,按照鼓點的節奏劃槳。壹個小男孩打扮成女人,戴著苗族銀飾敲著鑼。掌舵的會是最懂水的人,會是擺渡人,會有力氣好的壯漢站在船頭撐篙。還有壹個專門的人,負責在遊戲開始的時候,出村的時候,回村的時候在船上放土炮。更有“有文化的人”會寫字,會計算,把船上三個親戚六個親戚送的禮物都記下來。節日期間,水手們享受壹日三餐的酒肉,都是由長江沿岸村莊的村民和親友捐贈的。端午節過後,妳需要享用壹只鵝或壹只鴨。水兵的選拔很嚴格,家裏有孩子的女人誰也不能當水兵。
端午節結束時,每個村子都要挑壹只全村最胖的豬,宰後請全村人聚餐,以答謝全村人對端午節的支持。
加繆端午節在農歷5月24日至27日,早在5月18日和19日,龍舟就要被清洗。22、23日,將母船綁在船上,安裝水龍頭。24日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儀式,在有龍神的井或溝邊擺了壹張方桌。桌腿要用沒有樹葉和樹皮的樹枝綁,壹把傘,紅布,紙錢,壹把草。桌上提供壹升米,取下壹只白公雞,用來掃邪拜神。過去,在端午節的第壹天,巫師們被要求背誦經文。現在,這裏的巫術禮儀大多很簡單。然而,巫術規則是不停的。比如龍舟在穿越過程中不得中途停留或休息,必須壹口氣劃到終點。龍舟調頭後,舵手給每個水手壹束驅邪草,壹起扔到河裏。
端午節期間,清水河兩岸人山人海。除了賽船,還有擊鼓、吹笙等民俗活動。這個時期也是青年男女歌唱相親相愛的節日。
苗族踏華山的由來
每年農歷正月初三、初四、初五,是苗族人盛大的節日——踏青華山。
在這三天裏,苗族老少,都穿著金銀裝,從四面八方趕到花幹山腳下,打蘆笙,打竹簽,踢三腳架,打大刀,鬥牛,打畫眉...
尤其是倒立的爬桿更是引人註目:a mido腰間系著絲帶,背上戴著發帶和貼花桿,伸出兩只手,舉過頭頂,把花桿拉回來,兩腳輕輕向上擡,然後頭下腳上跳,爬到花桿頂端,壹只爬到另壹只。頓時,歡呼聲四起。
這是苗家特有的踏花山。
這個節目是怎麽來的?
傳說在古代,苗家生活在平原上。那個地方的土地像天空壹樣寬闊,像操場壹樣平坦。每年風調雨順,家家有飯吃,家家有衣穿。
當時苗家有個王叫孟子有,人很好,有九子八女。每天晚上,他都領著兒子和女兒吹蘆笙,打牛皮鼓,唱歌跳舞。
壹天晚上,牛皮鼓的聲音傳到了皇宮,震動了皇宮,驚動了滿清的文武百官。於是,皇帝派人到處巡查。
有壹天,皇帝知道苗家有壹大片良田,家家有錢有糧,兩眼通紅,心中充滿邪念,就出兵打蒙子遊。朝廷士兵所到之處,大肆掠奪,作惡多端,擾亂了苗家。現在,孟子有被激怒了,他帶領苗家壹起抵抗帝國士兵。但由於孟子武器不佳,屢敗屢戰,被趕至深山老林。
這深山老林,壹峰比壹峰大,壹峰比壹峰高,連綿不斷。苗家逃到這裏,喊著喊著,就是找不到。孟子砍下壹棵挺拔的杉樹,修剪剝皮,染成紅白兩色,解開腰間的紅布帶,綁在花桿的壹端,站在最高的山峰上,召喚苗家的兒女。苗人壹看,紛紛聚集。孟子遊在花桿下安營紮寨,讓九子八女負責看管壹些苗人,駐紮在各個山頭上。他們壹邊打獵,壹邊耕地、織布,同時建造房屋、制造武器。沒幾年,苗家又富起來了。於是,苗家又打牛皮鼓,吹蘆笙,載歌載舞。
牛皮鼓聲傳到宮中,皇帝派士兵沿著鼓聲攻打蒙自右。孟子有聞訊,把兒子和姑娘叫到壹起,問道:“朝廷的兵又來了。武器造夠了嗎?”他們異口同聲:“搞定了。”
孟子又問:“所有的關卡都戒備森嚴嗎?”除了他的兒子農帥米,每個人都回答說:“要嚴格。”見農夫沈默不語,孟子有生氣地問:“那妳呢?”農帥米笑著回答:“我沒有堵關卡。”孟子有聽了,大怒,吼道:“妳不封鎖關卡,是不是要派禁軍士兵進山殺妳的兄弟姐妹,砍我的頭?”農帥米依舊笑著答道:“爹,我要開門,引禁軍將士到花桿腳下,關門打仗。”帝國軍武器好,人多。如果妳不這樣做,妳就不能打敗他們。”孟子有聽了這話,怒氣稍消,問道:“妳打算怎麽教佛法?農夫看著他的八個姐妹,回答道:“幾年前,我們和帝國士兵作戰,他們贏了回來。這壹次,他們中的壹個會疏忽大意。我們可以選壹些女孩子打扮壹下,同時可以選壹些武功高的少男少女在花桿下跳舞,把禁軍士兵引誘到華山,在周圍埋伏,等禁軍士兵到了半山腰,我們就把旗子掛起來作為信號,周圍的兵馬就殺過來花。"農帥米回答說:"這場戰鬥的關鍵是掛旗手,而且必須在合適的時間、迅速地掛旗,要有勇氣、力量和靈活性...”孟子有聽了,由喜轉憂。農帥米還沒說完,就急著問:“那,誰來掛旗子?”八個兒子聞訊趕來。
在他面前,手忙腳亂地掛著旗子。孟子有看了壹遍又壹遍兒子們,還是決定不了誰來掛國旗。農夫吉米對他的八個弟弟說:“誰贏了爬桿比賽,誰就掛旗子。”孟子遊聽後連連鼓掌:“好,就這麽辦吧!”
比賽剛開始,苗家都沖到花桿底下,裏三層外三層把孟子的九個兒子圍住。九子又把花桿子圍住了。蒙自佑站在花桿下,舉著壹面紅旗。壹瞬間,整個山頭都擠滿了人。孟子看著他的九個兒子,問道:“誰先爬?”
話音剛落,小兒子支索多就鉆到花桿下面,抱住它,像松鼠壹樣沙沙地爬起來,又沙沙地爬下來。他們看到後,紛紛歡呼。掌聲中,智多星對父親說:“怎麽樣了?把紅旗給我!”
孟子還沒來得及說話,他的二兒子農派公就大聲說:“慢點看我。”他雙手抓著扁擔,雙腿蹬著扁擔,不粘扁擔。他刷上刷下,所有人都看到了,掌聲如雷。農派公笑著對父親說:“爸爸,把紅旗給我!”"
農帥米向前壹躍,抓住紅旗,咬住紅旗,抓住桿子,只用兩只手眨眼間就爬到了桿子頂上,然後又滑了下來,上上下下,來來回回好幾次,壹次比壹次快。大家都傻眼了,好壹會兒才齊聲歡呼。幾個弟弟看到了,異口同聲地說:“爸爸,哥哥的武功比我們高,就讓哥哥掛旗吧!”“就這樣,選舉結束了。
然後按照農帥米的建議,挑選了壹些能歌善舞的漂亮姑娘和壹些精瘦的小夥子留在花桿下引誘帝國士兵,其余的全部埋伏在山腳下。
山上的人吹著,打著,好不熱鬧。在山腳周圍,苗族人準備好了武器,等待著帝國士兵的到來。
過了壹會兒,帝國士兵大搖大擺地進入了包圍圈。當農帥米站在花桿下,看到離他不遠的禁軍士兵,就叫大家停止歌舞,下山去。他立即轉過身,盡力爬上桿子。
朝廷士兵知道了農夫的意圖,抵擋住了蜂擁而來的苗兵,向農夫射箭。為了躲避弓箭,農帥米繞著桿子轉圈,壹箭射空。半山腰,幾支箭射中了農帥米的後背。他大叫壹聲,嘴裏的紅旗掉在了地上。他立刻滑下桿子,撿起旗子咬了壹口,然後繞到桿頂。他剛爬到竿頂,幾支箭就射中了他的頭。他大叫壹聲,紅旗又落下了。這時候,禁軍士兵吼叫著,叫喊著,已經快到花桿下面了。農夫見了,拔出腰刀,拼盡全力要殺皇軍。最後,帝國士兵暫時被打退了。趁此機會,農帥米想了壹下,拿起紅旗,別在腰上,沖到花桿下,雙手抓住桿,雙腳向上擡,頭低,腳朝上,縱身壹躍,爬到了桿頂。禁軍士兵見了,又射箭,壹枝壹枝,插在花桿上,插在農夫打話筒的腿上和背上。血順著桿子往下滴。他呻吟著,咒罵著,拼盡全力爬到桿頂,掛上了紅旗。
埋伏在四周的苗兵見了,紛紛沖出來,拼命砍殺禁軍。孟子遊沖到前面,殺了皇軍,倉皇逃竄。農帥米看到後開心地笑了,但也因為傷勢太重閉上了眼睛。在這場戰鬥中,孟子有取得了勝利,但他的九個兒子和八個女兒卻在戰鬥中死去。孟子友和苗家把他們擡到花梗腳下,哭了。直到次年正月初三、初四、初五,他們才煮酒殺牛,埋在花梗腳下。從此以後,苗家每年農歷十六,次年正月初三、四、五舉行祭奠儀式。同時練習倒掛爬桿、舞大刀、桿、木棒等九子武功,鼓勵苗家反抗壓迫。
苗族人的盛會——吃臟肉。
凱裏是貴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居住著苗族、侗族、漢族、水族、布依族、仡佬族和土家族等28個民族。凱裏市西部著名的路祥是苗族人民慶祝傳統民族節日的聖地。這裏最古老、最盛大的苗族節日,首推“吃臟”。
“吃臟麅子”,又稱“吃藏麅子”、“刺牛”、“鼓社祭”、“轉鼓節”、“踩鼓節”,是貴州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儀式。苗族古老的信仰認為,用公牛皮制成的鼓是祖先和死者生活的地方,是壹個血緣家庭的紐帶和象征。這個血緣家族在歷史上被稱為“何歡”或“門寬”,內部有“金錢協議”維持家族的社會秩序,應對敵人的入侵。“吃臟肉”是古苗族祖先崇拜流傳下來的壹種由來已久的祭祖儀式。
苗族“吃臟”的由來在《苗族古歌》中有記載。這首古老的歌包含了我們民族的創世之歌。歌詞講述了楓樹是萬物的生命之樹。這棵生命樹在古代被牛香女神砍倒後,樹根變成了泥鰍,樹幹變成了銅鼓,樹枝變成了貓頭鷹,樹葉變成了燕子,樹梢變成了喜鵲和鴿子,蝴蝶在樹心裏誕生了。蝴蝶產下12個卵,成為12個卵的母親。蝴蝶媽媽自己孵蛋,三年後孵出11種疾病,有神,有鬼,有龍,有蛇,有屠夫,有豺狼,有永夜(最早的男人),有倪夜(最早的女人)。其中壹個蛋三年後還是壹樣,還是壹個蛋,壹直沒孵出來。蝴蝶媽媽不得不向風暴求助。暴風雨吹走了巖石上的最後壹個蛋,打破了蛋殼,鉆出了壹頭小牛。小牛出生後,它怨恨蝴蝶媽媽沒有親自孵化它。當它長大後,它討厭母親,讓她生氣。Yennier用牛耕地來耕種,但從來沒有壹個好收成。鬼神告訴永夜和倪夜:因為大牛不認媽媽,所以讓蝴蝶媽媽很生氣。蝴蝶媽媽沒有叫牛耕地的花園,也沒有種出好莊稼。只有當公牛被獻祭給蝴蝶母親時,莊稼才能豐收。堅持,堅持,堅持,殺牛拜蝶娘,立馬迎來大豐收。這是壹個關於殺牛祭祖的“食枯土”起源的傳說。
“吃臟麅子”這個古老的節日,包含了鬥牛、宰牛祭祖、牛皮打鼓、祭鼓等壹系列與牛密不可分的宗教儀式。
祭祖用的聖牛皮鼓,是把壹整節楠木挖空,然後在楠木兩端蓋上牛皮,就成了祭祖用的聖鼓。這種神秘的鼓在苗族鄉分為雙鼓和單鼓兩種。雙滾筒由兩個大小相同的滾筒組成。鼓長170厘米,直徑30厘米。它是祖先傳下來的,通常放在壹個長期結婚沒有孩子的家庭。據說供奉雙鼓可以讓無兒無女有子,子孫永無止境繁衍,所以尋子者爭相收藏自己的雙鼓。單鼓是單鼓,比雙鼓略短。現在它是在祭祀時制作和使用的。鼓祭後,送至山中山洞,不再使用,任其腐爛。
“吃臟肉”的節日可以分為兩種:定期放假和不定期放假。經過壹定時期後,在苗族各支系中並不完全統壹。每3年、7年、13年舉行壹次;每五、九年舉辦壹次;每11年舉行壹輪。不定期的節日需要通過占蔔和占蔔來決定。“吃枯臟”的儀式非常復雜,往往涉及分兩鼓、到山上原來藏單鼓的地方祭拜腐爛的舊鼓(稱為“翻鼓”)、制作新單鼓、鬥牛、宰牛、送飯等壹系列隆重的儀式。
鬥牛是最感人的儀式之壹。公牛被選出來與公牛搏鬥,稱為公牛冠。每次牛王出征前,都身著紅衣,伴隨著響亮的鑼鼓和高亢的蘆笙,由壹面大旗護送,眾人簇擁著進入鬥牛場。鬥牛用的公牛是不允許殺生的,打鬥中被殺的公牛被視為英雄,不允許吃它的肉,還得厚葬。還需要在牛墓上立碑,緬懷鬥牛功德。
鬥牛時,當地苗族人把路人和外地遊客視為苗家最尊貴的客人,邀請他們壹起觀看鬥牛。鬥牛的場面熱烈而狂野。
作為祭品祭祀祖先的牛,要選擇腰肥體壯的,也要穿上五顏六色的衣服。在這些祭祀用的牛中,那些角上掛著銀項圈和綠鞋的牛是專門用來祭祀女性祖先的;而那些掛在地板上的頭飾和藍色布鞋是為了祭祀男性祖先。當寒冷的夜晚來臨的時候,路祥山上用三根圓木搭起了壹個牛砍架,形成了壹個神秘的祭壇。苗壯漢大叫著把所有祭祀用的牛都綁在木樁上,然後用鋒利的斧頭把牛砍死。這種神秘的割牛祭祖儀式必須在日出前完成,並且要允許外國人參加。黎明時分,香爐山上擺滿了排列整齊的牛頭,被苗家尊稱為“婆摩”的土著巫師翻身祭牛,虔誠地唱著深沈的上古祭祀歌。壹系列祭祀儀式在給祖先提供食物和供品後結束,壓抑的肅穆氣氛壹掃而空。
狂歡節開始了。整個香爐山沸騰了。女孩男孩,男笙女舞,唱笙入雲,雙鼓發出低沈渾厚的聲音,連古雅的老人也拿著長長的煙桿翩翩起舞,不分男女老幼,在香爐山上狂歌狂舞,苗族人也稱之為“踩牛堂”或“踩鼓”。
壯觀的鬥牛場面和莊嚴的祭牛祭祖儀式,有著不同的民俗內涵。與鬥牛相伴的“吃臟肉”,表現出取悅祖先、自娛自樂的心理,以及駕馭動物的自信,直接關系到人們畜牧、農耕的經濟生活。以及“吃臟牛”祭祀祖先祈求地球上的活人與冥界的祖先對話。作為受害者,祭牛是連接人間人神的媒介。這個儀式是顫抖的祈禱,沒有自娛自樂的氣氛。鬥牛比宰牛祭祖更廣泛,出現在除了吃臟牛祭祖以外的很多其他民族節日中。
苗族消災節的由來
每年農歷七月十三,黃平施秉縣的苗族家庭會像往常壹樣慶祝“除惡節”。妳為什麽要慶祝這個節日?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壹個魔王,他非常高大,力氣大得嚇人。最可恨的是他吃人家的牛馬,導致人家有田無牛耕,有貨無馬。每個人都在詛咒:“要是有人殺了這個惡魔就好了。”
就在人們期待的時候,有壹個叫阿尼的小女孩。她說:“我可以趕走魔鬼。”
人們聽到這裏,都很驚訝:“妳這麽年輕,怎麽能殺死魔鬼呢?”
阿尼說:“如果妳找到十筐碎鐵,請去找最聰明的鐵匠,我就有辦法除掉魔鬼。”
人們聽了非常高興,立刻找到了這些東西。阿尼馬上讓鐵匠把破鍋鑄成三種鐵球,壹種有籃子那麽大,壹種有水箱那麽大,壹種有鼎那麽大。
阿尼還讓大家織了壹雙渡船那麽大的涼鞋,穿在壹個大鐵球上。最後,她拉了壹頭牛到草鞋邊吃草。
壹天,魔鬼看到了牛,他很不高興。他馬上跑過去,想把牛吃了。誰知,走近壹看,發現地上整整齊齊地放著三個鐵球。我看到壹個小女孩坐在地上,就大聲問:“這是誰的鐵球?”
阿尼回答:“是我爸爸的。”
“妳爸爸打鐵球幹什麽?”
“打電話去!”
“妳爸爸會玩這些東西嗎?”
阿尼指著涼鞋說:“妳以為這是什麽?妳認為我的父親強壯嗎?他能玩這些鐵球嗎?”
魔鬼又問:“妳爸爸是怎麽玩這些鐵球的?”
阿尼說:“我爸爸玩這些鐵球就像玩那個雞蛋和鴨蛋壹樣輕松。他把小鐵球拋向天空,落下來,大拇指撐起;他把鐵球拋向天空,用膝蓋頂著;他把大鐵球拋向天空,用自己的頭骨托住它。妳能做到嗎?”
魔鬼不服氣地說:“妳爸爸有什麽了不起?看著我。”然後,如阿尼所說,把小鐵球拋向天空,用大拇指對接。可惜他沒有反抗,反而被砸出了血。阿尼笑著說:“哈哈,妳沒抓到。”
魔鬼不服氣,又把鐵球拋向天空,用膝蓋頂了壹下,卻沒有反抗,壹根骨頭從膝蓋上掉了下來。阿尼笑著說:“哈哈,妳膝蓋受傷了。”
這時,魔鬼氣得說不出話來,抓起最大的鐵球就扔了上去。它只掉了壹棵樹那麽高。他帶著他的頭骨急忙爬到頂上,但是,砰的壹聲,他的頭骨開花了。
人們見妖死了,都跑出來圍住阿尼,稱贊她是個勇敢的姑娘。這壹天是農歷七月十三。為了紀念小女孩的聰明和勇敢,這壹天被定為“除惡節”。
苗族登山節
每年春天和三月,苗族青年男女都會興高采烈地慶祝壹年壹度的爬山節。
“爬山節”是苗族青年男女“旅遊”的節日,也就是談情說愛的節日。通過登山活動,達到婚姻自主,終身相伴的目的。在雷山縣,農歷三月的下午舉行三教田(五叉)、湟裏公社牛角坡、烏江公社滿天星、大溝公社邊伏。望峰三角場場面最大,每次都有壹萬多人,因為丹寨、凱裏、麻江、臺江等鄰近縣的青年男女也來參加。登山活動除了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唱歌之外,近年來還增加了鬥雞、賽馬、籃球賽、拔河等全民體育活動。
還有壹個關於登山節起源的傳說。
雷公山腳下的湟裏公社大龍坳寨子後面,有壹個牛角坡。牛角坡的名字是怎麽來的?
傳說古時候,寶幹府(大龍坳舊址)住著壹戶貧苦人家,只有母子。母親年老體弱,兒子叫王健,十多歲。他身體強壯,勤勞樸實,無所不能。看到王健壹天天長大,老母親真想給他找個媳婦。但是家裏什麽都沒有,壹貧如洗。中央媒人問了很多家,都太渴望窮了,沒人答應。村裏有個富家子,女兒叫“美婦”,很漂亮,在這壹帶很有名。很多人來向她求婚,都被拒絕了,但是女孩卻暗戀上了年輕的王健。有時候兩個人在路邊相遇,也要說幾句心裏話,有機會也會唱幾首相愛的情歌。隨著年齡的增長,愛情在彼此的心裏萌芽。美婦暗暗發誓,除非不嫁,否則願與王健配對,攜手共度余生。兩個年輕人的愛情在村裏不脛而走,傳到了梅父的耳朵裏。老人非常生氣,他的胡須都豎起來了。他把美婦鎖在廂房裏,不讓她見王建。
冬去春來,是春耕的時候了。王建像往常壹樣努力工作,每天在田裏犁地。梅福被單獨關在廂房裏。他壹看到王劍,心都快跳出來了。但是,她心裏清楚,父母管得很嚴,甚至不會叫她去。和王堅結對簡直比天還難!有壹天,王建來到美婦家當幫工,正好犁地。梅芙覺得這是壹個和心上人說話的好機會。碰巧壹頭黃牛死在了她家。她想出了壹個好主意。她在黑暗中殺了牛,把牛皮披在自己身上,裝上喇叭,假裝成壹頭大牛。天亮了,王建趕著牛出去幹活。到了地裏,我準備了犁,牛不聽我的,我就開始跑。看著它,緊緊地追著它,感覺很奇怪。追著,追著,來到壹個山坡上,牛停了下來。王建仔細壹看。哦,奶牛在哪裏?其實是我的心上人美福。兩個人相遇真的是形影不離。王建百感交集,異常激動。他們手牽手走在山坡上,唱著壹首發自內心的情歌,從清晨到日落,從黑夜到黎明。悠揚的歌聲傳到寨子裏,大家都被這對戀人的歌聲感動了。漸漸地,村裏村外的青年男女都聚集在山坡周圍。那壹天,滿山都是人群,各找心上人唱壹首歌。
美福的父母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他帶著壹根扁擔和壹幫仆人沖到山坡上,活活打死了梅福和王劍。這壹天是農歷三月初二。
這對不幸的戀人死去了,在山坡上留下了壹對犄角。山年復壹年地長高,變成了壹個喇叭形的小山丘,故名“牛角坡”。每年春天來的時候,牛角坡上的草比別的地方都綠,杜鵑花比別的地方都開得早。人們看到這裏自然會想到傳說中的那對情侶。每年春末三月,當鶯飛草長時,青年男女就會身著盛裝,撐著陽傘,拿著折扇,從各地聚集到牛角坡“旅遊”。它表達了對忠誠夫婦的紀念,也是婚姻獨立的壹次大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