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癲癇合並癲癇的治療。

癲癇合並癲癇的治療。

1.風癇癥狀:昏迷,翻目或斜視,面色蒼白,四肢抽搐,手指抽搐,牙關緊咬,頸項強直,苔白,脈緊。

證候分析:神誌蒙蔽,肝風內動,故昏睡抽搐,目翻上翻,指顫如數物,牙關緊咬。綠主肝,肝主風,肝風受擾,所以面色青白。苔白,脈緊,為風癇之征。

癲癇的治療:風癇的治療原則:熄風止癇。

主方:定仙九加煎。

加減:煩躁,加黃連3克,竹葉6克;頭痛加龍膽草10g,菊花10g;經常抽搐,加蜈蚣2條,僵蠶10g;頸項強直,加鉤藤10g(後腰),石決明30g(先炒)。

主方分析:本方為熄風止痛、清熱化痰之藥。處方中天麻全蠍息風止痙,石菖蒲遠誌芳香開竅,竹瀝川貝母清熱化痰,膽南星姜汁半夏化痰祛風,陳皮茯苓健脾燥濕,茯苓朱砂琥珀安神,麥冬丹參清熱活血,甘草配伍。天麻10g石決明30g(先炒)朱10g石菖蒲10g遠誌10g膽南星10g半夏10g丹參10g川貝母6g甘草。

西醫目前對癲癇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壹,X刀和卡馬刀是用來治療癲癇的。因為找不到放電癲癇的病竈,同樣效果不理想。

第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關鍵是找到癲癇病竈,但目前通過頭顱CT、磁共振成像和腦電圖檢查很難找到癲癇病竈,因此很難準確定位癲癇病竈,影響手術效果。

中醫藥治療癲癇的歷史

中醫中療效較好的藥物是胡氏滾痰散,曾是清代宮廷秘方,用於治療清末皇室成員的癲癇病和精神病。後來表明中藥配合新藥,治療癲癇有效率很高。後來清政府被推翻,只有山東膠東半島濰坊壹個中醫記載了藥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位醫生治愈了許多癲癇病患者,這位名叫張的醫生也引起了轟動。文革後,這個中醫被打成“右派”,下鄉種田。

  • 上一篇:中草藥:薏苡根的功效與作用
  • 下一篇:如何快速清除肺部的煙毒?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