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錢也不能讓人幸福。
。我告訴別人,做人要擺正心態,看淡壹切,自己找樂子。我是這麽說的,但我無法平靜。畢竟在這個社會,沒錢什麽都做不了。
我不是那種只看重金錢的人,但在金錢面前不得不佩服金錢的魅力。有句話叫有錢能使鬼推磨。現在我深深佩服這句沒有哲學的名言。的確,妳可以用錢主宰壹切。我遇到過這樣壹個人,無論從外貌還是學識來說都是大老粗。他講三句話不離臺詞,壹句話生澀。但就是這樣的人。他有錢,不僅談了壹個漂亮的大學媳婦,還加了兩個情婦。他整天開著名牌車穿梭於領導之間,穿梭於城市之間。手機代替工作,黃液創造效益,領導說他有能力。主管說他會辦事,哥們說他有品味。外人說他有技術,有車,有房,有票,他就是壹切。大家都誇他,他卻說自己沒本事。的確,他連賬都算不好。他說,他只能在領導心中留下好印象,讓主管到處跑,為兄弟們辦實事。這就是他用錢鋪路的方式。他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
我出生在農村,從小對錢的了解很少。潛意識裏,我認為當官靠能力,致富靠本事。沒想到當官沒本事,沒想到沒真本事也能從國家拿錢。我壹直以為那些升到世界之巔,扮演重要角色的人靠的是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大的人靠的是自己的才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識的深入,我逐漸意識到我錯了。很多事情都不是我想象的那樣。這個社會不是我在農村那個小地方看到的那樣,但它實際上是外面的壹個花花世界。以後的日子裏,妳要是認認真真的幹,最好不要給紅包,而且不是業績說了算,是領導說了算。領導說妳不行,妳就不行,不行,失敗也沒關系。以前很納悶,現在知道了,都是錢。顧言裏有句話,千裏來做官要吃穿,仔細想想。是啊,當官不就是為了過上好日子嗎?美好生活的基礎是有足夠的錢,但我受過高等教育,連這個都不懂。
事實上,我知道金錢的力量。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把錢看得很重(說實話,父親不把錢看得很重,但父親過得很小心)。我媽說我爸是個小氣鬼,很挑剔,但我爸對我媽說,妳說我挑剔,就給我200塊錢花,我媽張口結舌。是的,父親,沒錯。自古錢難賺,屎難吃,家裏過小日子靠的是照顧,不是鋪張浪費。作為壹家之主,我們要考慮生活中的很多變化。雖然爸爸不知道錢是賺的,不是存的,但是如果我們存壹點,手頭會更輕松,事情也會好辦很多。
在家過小日子,錢的作用毋庸置疑,尤其是在農村。在農村,最普遍也是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沒錢治病,無錢倒掛的悲慘時刻生動上演。農村人因為掙不到錢,就和疾病作鬥爭,往往是小病,大病,要麽弄點小偏方,要麽去小診所開點藥打針,直到實在拖不動了才知道去醫院。子女孝順,就算收錢借錢也要孝順。結果孩子欠債,孩子不孝順,幹脆帶大家回去送死。他們的悲傷是無法形容的。
金錢不僅有吸引力,而且可以改變,可以把好的變成壞的。我是農村人,農民的兒子,不太懂錢。在我的童年,農村聚集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農村人淳樸善良,對人熱情,也不多講,多付出。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不需要用金錢來衡量。在農村找工作是最常見的現象。那時候大家都是來幫助任何壹個需要的人,沒有人想得到報酬。比如有人蓋了壹棟房子,妳可能會為他做十幾個或者幾十個義務勞動日。至於凡是有婚喪嫁娶的,都是義不容辭,有時候連飯都不在那裏吃。現在不同了。隨著金錢的洗禮,金錢取代了壹切。現在農村是赤裸裸的金錢交易。壹個工人五八十了,沒人給妳幹,幫工在農村逐漸淡出舞臺。農村不再是那個簡單的碼頭,連人死了埋了的東西都逐漸商業化了。沒有錢,沒人會說要埋人。
不知道為什麽現在的社會變得如此猙獰冷酷。有時候我在想,是錢在作怪,還是人情在弱化?是人的意識變了,被金錢俘虜了。現在的人只在乎錢,錢是最可恥的罪魁禍首。
時代在變,人們的價值觀在變,這是可以理解的。當今社會,金錢的魅力是生動而奇特的。如果妳有錢,妳的孩子可以去壹個好學校。有錢可以開快車闖紅燈。如果妳有錢,妳可以買性。同樣,即使妳的孩子沒有錢努力學習,也不壹定能考上好學校。上了好學校,不壹定能找到好工作。沒錢只能期待贏,沒錢死不起。
這個時代是通貨膨脹和物欲橫流互相滲透,演繹新花樣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錢是個好東西,錢能生錢,就像豬生寶寶壹樣。妳現在做任何項目都需要的是前期投入,妳沒有錢。妳知道這是壹個賺錢的問題,所以妳必須給予和接受。相反,有了錢,妳才會有競爭力,才有賺錢的基礎。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房價壹直在壹漲再漲,但是我們卻無法利用這個可利用的空間來賺錢。不是我們願意窮,而是我們沒有這個資本。試想壹下,如果妳有點錢,妳可以買幾套房子,然後在壹定時期內賣掉,讓錢生錢像豬壹樣壹輩子有個大窩,長此以往妳就成了富翁。
三字經上說:生之初性本善,形似而遠學。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並不是天壤之別,那些有錢人也不壹定比妳智商高多少。當然,我不否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但我肯定,壹個思維正常的人,如果有了堅實的金錢基礎,就不會成為庸人。
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和錢有本質的區別。有了錢,妳就有了人脈,有了人脈,妳就有了機會,有了機會,妳就有了持續賺錢的來源。所以我們說,當今社會,有錢的越來越有錢,沒錢的越來越窮,不經意間拉開了貧富差距。沒錢的人想錢是正常的,想錢的人會痛恨有錢人,痛恨這個社會的不公,尤其是有能力卻沒有錢基礎的人。
這個社會,人的價值觀已經崩塌了。即使在戀愛中,人們也會說寧願坐在寶馬裏也不願在自行車後面笑,這證明了金錢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極度冷漠和靜脈曲張。現在男女之間的交談對象已經從兩情相悅變成了赤裸裸的物質交換。更何況,這不是取決於妳的人,而是取決於妳的條件。只要有車有房有票,就算是傻逼,對方也不會介意。他們想要的是妳的錢,不是妳的人。兩個人談的不是感情,而是錢。感情可以培養,但是養不起。他們可以在外面養壹只,喜歡陌生的同床者互相取暖。
當今社會,人們談論的話題都很接近金錢,人們消費的理念也很接近金錢。只要能賺錢,他們的臉和人格都成了階下囚。中學生為了攀比可以當妓女,大學生為了享受可以當情婦,公務員為了利益可以委身於對方,更有甚者,丈夫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讓妻子成為犧牲品。這是壹個攀比的時代。人們願意為錢挺身而出,甘冒風險,偷、搶、打、殺、放火燒壹切。中小學生也開始沈迷於高消費。人們在壹起比較的不是家庭的和諧,不是能力和天賦的高低,而是食物的味道和衣服的檔次,是男人擁有的女人的年齡和數量檔次。這是金錢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錢的悲哀還有壹個表現,就是錢難賺,錢容易花。在金錢面前,妳可以看到人情的脆弱,也可以看到金錢的魅力。借錢是驗證的最好標準。在現實生活中,妳可以借任何東西,最好不要借錢。妳不知道妳有多少真正的朋友,直到妳借了錢,妳才知道妳的臉有多卑微。中國最重要的是錢。與人交往不怕沒錢,只怕借不起錢。所以,人家寧願給妳壹點錢,也不願意借給妳壹點錢。妳有錢沒錢是妳的事,妳借不借是我的事。人與人交往的時候,妳連錢都沒有。如果我不和妳交朋友也沒關系。這就是人的現實。
金錢腐蝕人們的道德。人家壹開口就要錢。手術臺上沒錢沒人給妳做手術。沒錢意味著輟學,沒錢意味著人格的墮落。相反,有了錢,妳可以買到自由,從死到生,再到某個時期,最後到自由。妳可以大膽地說,這是我的地盤,我的地盤我做主。
這幾年,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實施,確實給了沒錢的人壹些幫助,但也只是杯水車薪,物價上漲,通貨膨脹,讓原本還有壹點希望的種子破滅了,有錢人的惡意操作和投機更是雪上加霜。隨著農村的合作醫療,隨之而來的是飛漲的藥品價格,膨脹的手續費和其他費用。化肥種子補貼遠遠達不到種子價格的漲幅。變相的,人不是富了,而是更窮了。富人壟斷了市場,出現了棉花、油籽、大蒜、綠豆等壹系列價格失誤。房價、地價壹路飆升,人們的錢袋子不是厚了,而是薄了,銀行裏的錢不是賺了,而是貼了。
現在的錢越來越赤裸裸了。有了錢,妳幾乎擁有了壹切,包括性。妳可以花很多錢只是為了贏得壹個美女的微笑,妳可以用錢來買妳的地位和尊嚴,妳也可以不顧法律雇傭和殺人,當然妳也可以用它來讓道德倫理嗤之以鼻。這不是危言聳聽。城市裏,在那些激光燈的光環下,壹系列骯臟的交易每時每刻都在發生,那些白色和黃色的液體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壹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其實因為扣錢的故事每天都在壹個接壹個上演,在這個壹切都以金錢為導向的社會,西方的名言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壹切都是商業化的,壹切都是金錢至上的,這讓真正有思想的人感到悲觀和壓抑,也讓那些中年人在迷茫中發揮到極致,表現的淋漓盡致。拜金主義成了惡性循環,金錢成了人們地位和才能的唯壹標準。現實不再是真正的和諧,而是表面的和諧,是欺騙死者而不付出生命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