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內科常見的證候之壹,多見於我國北方地區。壹般認為這種疾病的發病率約占人口的2%。中醫對本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方法多樣,療效顯著。既能緩解發作期癥狀,又能通過增強機體抵抗力,達到根除病根、控制復發的目的。
《內經》雖無哮病之名,但有“哮鳴”、“足以惹事”等記載,與本病發病特點相似。
韓《金匱要略》將此病稱為“升氣”,不僅詳細描述了此病的典型癥狀,還提出了治療方藥,並將其病理歸類為飲痰病中的“”,堪稱後世哮病之本。隋《病因論》將此病稱為“咳”,其中明確指出本病的病理是“痰氣相擊,動則咳嗽,響則打鼾”,治療要加用化痰斷飲之藥。直到元代,朱丹溪才首創“哮”名,明確了病機主要是痰,提出了“未發病則扶正,發病則攻邪”的治療原則,不僅將該病從壹般的“喘息”、“升氣”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病名,而且確定了該病的治療要點。明代,醫學的真實故事明確區分哮喘和哮喘病。鑒於哮喘必然伴有哮喘病,後世醫生壹般稱之為“哮喘病”,因不同於哮喘病而命名為“哮喘病”。
根據本病的定義和臨床表現,本病相當於西醫的支氣管哮喘。西醫的喘息性支氣管炎或其他急性肺過敏性疾病引起的哮喘,可參照本病治療。
病因和發病機制
哮喘的發生是痰飲留肺,每次都是由外因引起的,飲食、情誌、勞累等。,以致痰阻氣道,肺失元氣,肺氣上行,痰戰而生痰,喘鳴。
1.外感邪氣侵入外感風寒或風熱,失於表散,邪氣積於肺,阻滯肺氣,氣不散,津液痰飲。《哮喘臨床病歷指南》說:“慢性哮喘...胃病,...寒人背膘,內肺系統,宿邪阻氣痰。”他吸入風媒花粉、煙塵、異味氣體等也是哮喘的常見誘因。,影響肺氣的宣發,使津液凝結成痰。
2.飲食不當特殊體質的人常誤食不能吃的食物,如海苔、魚、蟹、蝦等,導致脾失健運,飲食不當,內生痰多而致病,故古有“食哮”、“魚哮”、“糖哮”、“醋哮”。
3.體質虛弱和病後體虛,以及因家庭稟賦而患哮喘者,如《病案與哮喘臨床指南》指出有“小兒哮喘”。有些哮喘患者在兒童期患麻疹、突發咳嗽,或反復感冒、咳嗽時間較長,導致肺氣虛,氣不能化為津液,痰飲內生;或病後陰虛火旺,熱蒸液聚,痰熱黏稠,以致氣喘。腎虛是體質虛弱的主要原因,肺脾兩虛是病後的主要原因。
上述原因既是發病的重要原因,也是每次發作的誘因,如氣候變化、飲食不當、情緒失衡、過度勞累等。,其中氣候因素是主要因素。正如《把脈治哮》所言:“哮之因為痰飲,結巢臼,潛伏於內,偶犯七情,食傷,或有時使其寒,縛其肌表,則哮之病盡矣。”哮喘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痰。丹溪說:“哮喘主要是由痰引起的。”
痰的產生,由於上述致病因素和肺、脾、腎的影響,肺不能散津液,脾不能運精微液,腎不能蒸發水液,使津液凝結成痰,藏於肺中,成為疾病的潛在“根源”,由各種誘因引發。
哮喘發作的基本病理變化是“潛痰”觸感,邪氣觸滯痰,痰隨氣升,氣被痰阻,氣道狹窄局促,通暢不利,肺氣異常下降,導致氣短,痰氣相爭,導致痰聲。《辨證論治哮證補》說:“哮證為內氣壅盛,外感不合時,膈內粘痰,三者相合,閉氣道而鬥噪。”《醫學實易哮證》也認為哮喘是由邪氣和痰濁引起的。“妳亂了陣腳,嗆了關隘,喘不過氣來,卻呼吸正氣,摸其痰,鼾聲大作。”可見,哮喘發作期的病理環節是痰阻氣閉,以邪實為主。由於病因和體質的不同,有寒性哮喘和熱性哮喘。哮喘是由寒冷誘發的,身體陽虛,痰由寒轉,是由寒痰引起的。如果是熱邪誘發,體內充滿陽氣,痰由熱轉,則為熱哮。或痰熱郁於內,風寒縛於外,為寒含火之證。寒痰郁熱,寒哮也可轉化為熱哮。
若哮喘反復發作,寒痰傷脾腎陽,痰熱傷肺腎陰,則可由實轉虛。所以肺虛不能主氣,氣不能主津液,所以痰濁,又因為肺不能主皮毛,衛表不固,更易受外邪的侵襲。脾虛不能水轉肺,而積濕生痰;腎虛精氣不足導致攝入異常,於是陽虛之水化為痰濁,或肺脾腎虛之痰蘊於肺,影響肺的宣降功能。可見,哮喘病是壹種虛實夾雜,痰在實,肺脾腎在虛的疾病。肺脾腎虛衰,痰濁所致;肺脾腎虛衰,促進痰濁形成,使痰濁積聚加強,正能量不足,降低機體抗誘因能力。實質上的虛和實質上的實互為因果,相互影響,所以很難快速治愈和治愈疾病。發作期以實證為主,表現為痰喘;間歇期以肺、脾、腎等臟器虛弱為主,表現為氣短、乏力,常伴有輕度哮喘。如果哮喘發作較大,或發作持續,邪實正虛、肺腎兩虛、痰瘀互結,嚴重者會同時影響心陽,甚至因心血運行不能調節,命門之火不能益於心臟而發生“哮喘”。
臨床表現
痰阻氣道、肺衰、痰氣相爭所致的咽喉喘息、氣短、臥難等。,是哮喘的基本證候特征。該病呈陣發性,發病突然,緩解迅速。壹般在傍晚、夜間或淩晨最為常見,在氣候變化、由熱轉冷、深秋、冬季和春季發病率較高。發作前可出現鼻癢、喉癢、打噴嚏、流鼻涕、咳嗽、胸悶等癥狀。發作時,患者突然感到胸悶、窒息、咳嗽、氣短、呼氣延長、喘息。為了緩解哮喘,病人被迫坐著,雙手向前撐著,張嘴擡肩,煩躁出汗,甚至臉色發青,四肢冰涼。癲癇發作可持續幾分鐘、幾小時或更長時間。由於對致病因素的感受不同,患者除了上述證候特征外,還可能出現寒證或熱證。
哮喘反復發作時,正氣會不足,所以哮喘緩解期多表現為肺脾腎虛的癥狀。
診斷
1.呈陣發性,起病不規律,多在夜間,但有個體差異。起病和緩解迅速,多為突發,或發作前有鼻塞、打噴嚏、咳嗽、胸悶等癥狀。每壹種都是由氣候變化、飲食不當、情緒失衡、疲勞等因素誘發的。
2.發作時喉嚨有喘息聲,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擡肩。不能仰臥,否則嘴唇和指甲發紺。
3.哮喘發作往往有明顯的季節性,壹般發生在初秋或冬季,春季次之,夏季緩解。但也有常年重復的作者。
4.緩解期可有輕度咳嗽、咳痰、氣短等癥狀,但也有無癥狀者;慢性病患者,緩解期可見咳嗽、咳痰、自汗、氣短、乏力、腰膝酸軟等癥狀。
5.大部分從童年開始,有反復發作史、過敏史或家族史。
6.發作時,雙肺可聽到喘息聲,或伴有濕鼾聲。
7.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可增多,痰塗片中可見嗜酸性粒細胞。
8.胸部x光檢查壹般無特殊變化。久病後可見肺氣腫的影像改變,體檢可見肺氣腫的征象。
鑒別診斷
1.哮喘哮喘和哮喘都有氣短的癥狀。哮喘壹定伴有哮喘,但哮喘不壹定伴有哮喘。哮喘的特征是呼吸急促。喘息的主要臨床特征是有聲言語,以喉部喘息為主要臨床特征。哮喘是壹種反復發作的獨立疾病,哮喘綜合征與急慢性疾病並存。
2.雖然也有痰多氣喘的癥狀,但大多是長期堅持,逐漸加重的慢性咳嗽。病情時輕時重,發作與間歇期界限不清。咳喘重於喘鳴,與間歇發作、突然發作、迅速緩解明顯不同,喘鳴重而咳嗽輕或不咳。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65438+虛證要進壹步明確虛證的陰陽屬性和虛證臟腑的定位。
2.要區分痰的寒熱,是否表裏兼證。
治療原則
《丹溪治哮》:“不是重在扶正,而是重在攻邪。”所以這種病的治療原則是發作時治標,平時治病。發作時痰主要是堵塞氣道,所以治療是祛邪化痰益氣,但要區分痰的寒熱,寒痰溫肺,熱痰清肺,表證明顯。治療以氣虛為主,故應區別扶正固本,但陽虛者應溫補,陰虛者應補養,肺虛者應補養,脾虛者應補虛,脾虛者應扶正,腎虛者應益腎,以減輕、減少或控制其發作。至於久病不愈者,不可拘泥於祛邪治標,而應標本兼治,攻補並舉,寒熱相混,溫補分明。《景嶽全書傳錯》說:“補氣者必辨陰陽,陰虛者必補其陰,陽虛者必補其陽。攻邪者,必分其略,或散其風,或暖其寒,或清其火。然而,如果妳有壹頭長發,妳的憤怒不是空的...如果妳攻擊過度,沒有人會不危險。”可作為哮喘辨證論治的重點和臨床應用的標準。
辨證論治
“扣押期”
冷哮
癥狀:氣短,咽部發聲喘息,胸悶膈悶,咳嗽不暢,咯痰少,白色粘痰,喜熱飲,天冷或寒冷,惡寒,惡寒,打噴嚏,流涕等感冒癥狀,舌苔白滑,脈緊或浮。
治法:溫肺散寒,化痰平喘。
處方:射幹麻黃湯。
本方應用射幹、麻黃平喘、化痰、利咽;阿莎麗、半夏、生姜能溫肺,減輕不良反應;紫菀、款冬花、甘草可祛痰止咳;五味子收斂肺氣;棗和中國人。對於痰多氣喘不能平臥者,加葶藶子、紫蘇、杏仁,清肺平喘。若表寒裏醉,感冒癥狀加重,可用小青龍湯解表化痰,溫肺平喘。若痰稠難出,氣喘不止,加皂角、白芥子清痰開竅平喘。
如果哮喘較重,惡寒伴背寒,痰白有小泡,舌苔白滑,脈緊而強,無虛,典型寒證者可服用紫金丹。本方由主藥砒石和豆豉組成,具有化痰平喘的作用,對部分患者見效快。每劑5-10粒(150mg),睡前冷茶給藥,服用5-7天。如果繼續服用有效,停藥幾天後再服用。因砒石性熱有毒,孕婦忌用,因有熱哮、肝腎病、出血;服藥期間忌酒,密切觀察毒性反應。如果看到嘔吐、腹瀉、頭暈等癥狀,立即停藥;而且這種藥不宜長期使用,適合在寒冷的冬天使用。
對於慢性陽虛、發作頻繁的患者,如喉中打呼嚕、聲音低沈、氣短、咯痰稀、面色蒼白、盜汗、舌淡苔白、脈細等,標本兼治,溫陽補虛、降氣化痰,用紫蘇姜奇湯,酌情加黃芪、山茱萸、紫應時、沈香、訶子;陽虛者,用附子、補骨脂、鐘乳石同溫補腎陽。
熱哮
癥狀:呼吸粗重,喉中哮痰,胸脹,張口擡肩,咳嗽嗆咳,咯痰黃或白,黏稠,不宜嘔吐,煩悶,多汗,面紅,口苦,口渴,舌紅,苔黃膩,脈數滑。
治法:清熱宣肺,化痰平喘。
處方:定喘湯。
該方用麻黃、杏仁降肺平喘;黃芩、桑白皮清肺熱、止咳平喘;半夏、款冬花、蘇子具有祛痰、鎮咳、降逆、平喘的作用;銀杏能斂肺氣平喘,防止麻黃過於消散;甘草。和中草藥。全方同用,有清熱化痰、清肺平喘之功。如果痰稠粘稠,知母、浙貝母、海蛤粉、瓜蔞、膽南星等。應加清熱化痰。呼吸困難,加痱子、地龍清肺,清熱平喘。內熱盛時加石膏、金銀花、魚腥草清熱通便,加黃、芒硝疏腑益肺。表寒內熱,治表寒加桂枝、生姜。
若長期熱盛傷陰,痰濁不潔,虛實夾雜,氣短難續,咳痰少粘,口幹咽燥,顴骨紅,舌紅苔少,脈數,則需滋陰清熱,斂肺化痰,可用麥門冬湯。肺陰不足者,推薦加人參、冬蟲夏草、五味子、川貝。腎虛氣虛者,配以熟地、山茱萸、核桃仁、紫應時、訶子等。
如果哮喘發作時寒熱不明顯,但喘息、喘息、咳嗽較重,胸中氣滿,但不能坐下,痰多,喉如拉鋸,痰粘難出,舌苔厚濁,脈滑實。這就是痰阻氣機,痰盛的證據。痰除之,當除之。
如果久病為虛,發作時邪少虛多,肺腎兩虛,痰盛,甚至出現張口、擡肩、氣短、面青、出汗、肢冷、脈浮無根等哮證癥狀,則應按哮證治。
“緩解期”
肺虛
癥狀:呼吸急促,聲音低沈,尤其是活動時,或咽部有輕度喘息,咯痰細而白,面色蒼白,多汗怕風,易感冒,因疲勞、氣候變化等誘發哮喘。舌淡苔白,脈細或弱。
治療:補肺強身。
藥方:玉屏風散。
方中黃芪能益氣固表;白術健脾補肺;防風又叫“屏”,《本草綱目防風》說:“防之者,防之,……屏之者,防之。”可見,防風林具有屏蔽邪氣的作用。李東垣說,“防風可以控制黃芪,黃芪的防風能力越大,越厲害,越可怕越好。”。如果明顯怕冷怕風,加桂枝、白芍、生姜、大棗調營守。陽虛嚴重者,可加附子,幫助黃芪溫陽益氣。對於氣陰兩虛、咳喘、痰少、口幹咽燥、舌紅的患者,生脈散可加入北沙參、玉竹、黃芪,益氣養陰。
脾虛
癥狀:平時痰多,氣短,精神萎靡,面色萎黃,少食便溏,或食油膩食物易腹瀉。每次由於飲食不當,容易誘發哮喘,舌淡,苔薄膩或白,脈弱。
治法:健脾化痰。
處方:六君子湯。
黨參、茯苓、白術和甘草。陳皮、半夏理氣化痰。對於四肢冰冷、便溏冰冷者,可加入幹姜、桂枝溫脾解酒,甚至可加入附子健脾壯陽。脾肺兩虛者可配玉屏風散。
腎虛
癥狀:平時氣短氣短,尤其是運動時不利於吸入,或咽部輕度喘息,腰膝酸軟,腦中耳鳴,疲勞後易誘發哮喘。或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肥嫩,脈沈細。或顴紅,心煩發熱,汗出手粘,舌紅少苔,脈細。
治療:補腎納什;
處方:金匱腎氣丸或七味獨氣丸。
前斜溫腎助陽,後斜益腎納氣。陽虛明顯者,參芪丸加補骨脂、淫羊藿、鹿角片;陰虛明顯者,加麥冬、當歸、龜板膠。對於腎虛不能納氣者,隨證添加堅果、冬蟲夏草、紫應時等補腎納氣的晶體,哮喘嚴重者給予人參蛤蚧粉。痰多者,紫蘇、半夏、橘紅、貝母等。應加化痰止咳。
如果平時沒有明顯癥狀,可以用補肺腎的藥物,如黨參、黃芪、五味子、核桃仁、冬蟲夏草、紫河車等。,並可酌情添加祛痰藥。
此外,應用白芥子也能有效地減少和控制哮喘的發作。方法是將白芥子和延胡索20克、甘遂65438±00克、阿莎麗65438±00克混合均勻,加入麝香0.6克。夏季三伏天,舒菲、膏藥、白勞三個穴位用姜汁塗抹三次,去除約1-2小時,每65438小時壹次。
預後
該病常反復發作,病情頑固,難以痊愈,尤其對身體虛弱、久病不愈的中老年人。它很難根除,並可能發展成肺脹。有些中老年患者可以通過異地居住自愈。部分兒童青少年成年後,腎氣漸強,正氣逐漸充盈,可用藥物治療終止發作。如果哮喘發作並持續存在,可能轉為哮喘或外傾性,預後較差,應及時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
預防和調整
在預防方面,要註意宿根的形成和誘因的作用,所以要註意氣候的影響,做好防寒保暖,防止外邪的誘發。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和過敏性粉塵、花粉、食物、藥物等可疑異物。宜戒煙戒酒,飲食宜清淡營養,忌寒、肥、辣、紫菜,以免傷脾生痰。防止過度疲勞和情緒刺激。鼓勵患者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太極拳、內功、八段錦、散步或慢跑、呼吸體操等方法進行長期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在調整方面,要密切觀察哮喘發作時的喘息、喘息、咳嗽、咳痰的變化。如果喘息性咳嗽且咳痰過多,痰音纏綿或痰不易粘,應采用拍背、霧化吸入等方法幫助排痰。對於喘息、喘息、心臟搏動者,應限制活動,防止喘息。
標簽
哮喘是壹種發作性哮喘疾病,伴有痰鳴音,表現為喉部發聲性喘息,呼吸困難。主要病理因素是痰,是感覺引起的。發作時痰阻氣道,痰氣相擊,肺氣失於郁,表現為邪實之證;長期反復發生,氣陰兩虛,肺脾腎漸虛,通常表現為正能量不足之證,發作較大時可見邪實與正能量不足的混合表現。所以辨證論治的原則是根據新的久病,有無發生,辨邪正邪,先虛後實。治標在開頭,治本在結尾。發病時以祛邪益肺為主,但要註意證候的寒熱、寒熱結合、寒熱轉化、虛實是否混雜,調整治法方藥。不發達時,主要是扶正,但要註意氣陰之別,肺脾腎之別,在把握重點的基礎上適當考慮。其中,補腎最為重要,因為腎是先天之本,五臟之根,精氣足則固。補肺可以加強防禦外界的功能,防止外邪入侵。
健脾可以消除痰源。因此,根治可以緩解、減少或控制哮喘的發作。哮喘的預防在於增強體質,增強抗邪能力,減少遷延痰的產生,避免觸發因素對患者的侵害,從而減少發作的機會。
文學摘要
氣病諸源諸癥論。上呼吸道如雞鳴於喉:“肺病使人感上呼吸道,胸膈滿氣,氣郁而呼吸不調,使喉聲如雞鳴。”
《哮喘病醫者必讀》:“哮喘病患者會促氣短,飲痰,張口,擡肩,抖身以接胃。氣短的人,呼吸雖然急促,卻無法繼續,如同呼吸無痰,擡不起肩膀,肺卻下不去。哮喘和喘息類似,但沒有喘息那麽厲害,而是有呻吟的聲音...三證要具體區分。”
《景嶽全書傳錯》:“哮喘有根,天冷時發,或勞累時發。也叫哮喘。不發達時主要是扶正,發達時主要是攻邪。扶正壹定要分清陰陽,陰虛者補其陰,陽虛者補其陽。攻邪者,或在溫補,宜加而消散。這些綜合征,當妳盡快想到元氣,會讓元氣逐漸飽滿,妳可以期待它逐漸痊愈。如果妳攻擊過度,沒有人會不危險。”
《醫學總說明》:“壹般來說,哮喘不是以扶正為主發展起來的,而是以攻邪為主發展起來的。還有痰多氣壯,可嘔。對於便秘,服用平喘藥無效,但使用有利於引導的藥物是安全的。壹定要讓它嘗起來稀,不能只用感冒藥,更不能多服毒藥搶藥。如果妳受傷了,妳還能後悔什麽?”
“哮:哮病,寒邪在肺俞,痰積於肺膜,內外對應。到了風、寒、夏、濕、燥、火、六氣,馬上就會發生,酒食也會發生,生氣也會發生,勞動也會發生。”
現代研究
1.哮喘是由邪氣、痰濁、氣機阻滯、氣道狹窄、氣痰相爭、邪毒相爭所致,所以祛邪益肺是哮喘研究的重要內容。或化痰降氣,或宣肺散寒,或清熱化痰益肺氣。王用止喘湯(海藻、桂枝、赤芍、半夏、杏仁、制附子、麻黃、幹姜、細辛、五味子、制南星、百部、芫花、藜蘆、甘草、柏子仁)治療哮喘374例。結果表明,治愈269例,好轉65438例。13 (4): 21L初用清熱定喘湯(銀杏、麻黃、紫蘇、杏仁、葶藶子、桑白皮、黃芩、半夏、款冬花、甘草、石膏、魚腥草)治療支氣管哮喘70例。結果:臨床控制28例。治療後LPO值明顯下降(P "0.01),患兒SOD活性明顯升高(P" 0.05)【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5;15(4):240]。蘇治療哮證重在通腑。寒哮處方:大黃、瓜蔞、蘇子、杏仁、炙麻黃、阿莎麗;熱哮ⅱ方:大黃、瓜蔞、蘇子、杏仁、炙麻黃、石膏。7-10天為1療程。結果:臨床控制6例,顯效32例,好轉1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1.4%[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5;18(5):64)。
2.霧化吸入可提高氣管局部藥物濃度,改善局部炎癥,解除氣管痙攣,稀釋痰液,有助於祛痰,改善哮喘。高用三子養親湯(紫蘇、白芥子、萊菔子、葶藶子、、麻黃、天竺黃、膽南星、陳皮、丹參、甘草)霧化吸入,治療支氣管哮喘53例,對照組49例用慶大黴素、慶大黴素等治療。吸入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後,結果顯示兩組均有緩解,平均緩解時間分別為2.08天、4天和2天[陜西中醫1995;16(4):148)。陳用雙麻貝氣霧劑(金銀花、連翹、黃芩、麻黃、浙貝母)吸入,同時用穿琥寧、雙黃連粉、清開靈註射液、生理鹽水靜脈滴註。西藥對照組100例,吸入慶大黴素、O型糜蛋白酶、氨茶堿、生理鹽水。空白對照組吸入生理鹽水,兩組均給予青黴素和頭孢菌素治療。結果:三組臨床控制分別為18,17和2例,無效分別為36,37,11例,42,40,12例,4,6和25例,總有效率分別為96%和94%。27 (10): 29)信
3.用化痰降逆法補肺腎(尤其是補腎)扶正祛邪是哮喘臨床研究的重要內容。杜氏根據癥狀用半夏定喘湯(半夏、陳皮、葶藶子、茯苓、黃芩、黨參、白術、山藥、桔梗、杏仁、麻黃、甘草、黃芪)治療支氣管哮喘85例。結果表明,顯效31例,有效45例,無效9例。16 (4): 145l鄒等將68例寒性哮喘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中藥組34例,采用溫陽通絡合劑(紅參、附子、淫羊藿、幹姜、炙黃芪、當歸、炙麻黃、遠誌、桑白皮、石膏、五味子、炙甘草)治療。結果中藥組與對照組近期總有效率無顯著性差異(P 0.05)。經1年隨訪,中藥組臨床治愈率明顯優於對照組(P“0.05”)。中藥組在消除虛寒癥狀、改善肺通氣功能、調節外周血淋巴細胞P腎上腺素能受體、降低血清中5-羥色胺濃度方面優於對照組(P " 0.05-P " 0.01)[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6;16(9):529
為探討扶正在哮喘治療中的作用,徐氏等人分別治療寒哮證和熱哮證(寒哮證:加味小青龍湯;熱哮定喘湯加減)或標本兼治(寒哮定喘湯:麻黃、阿莎麗、紫蘇、杏仁、陳皮、半夏、黃芪、太子參、補骨脂、淫羊藿等。);清肺補腎熱哮湯:黃芩、射幹、杏仁、蕎麥根、桑白皮、麻黃、甘草、生地、黃芪、麥冬、補骨脂、山茱萸等。結果表明,兩組有效率均高於相應組。治療後,癥狀和根本原因同時存在的兩組患者的用力呼氣量和氣體流速在65438±0秒內較姑息治療的兩組患者有顯著變化。攜帶人類白細胞ⅱ類抗原的細胞比例下降;T淋巴細胞對特定過敏原的反應減弱;兩個姑息組嗜堿性粒細胞釋放能力下降,但上述指標無明顯變化。提示扶正法在緩解哮喘發作中起到了顯著的免疫調節作用[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6;吳等用咳喘絡(麻黃、制川烏、、虎耳草、黃芩、桃仁)治療哮喘98例。顯效率為77%,總有效率為89%,肺功能指標如FEVi和FEVI%明顯改善。患者血漿血栓素(TXB2)、白三烯C4、D4、6-K-PGFi。(6-酮-前列腺素l .)等炎癥介質明顯下降[中國中醫雜誌1997;3(6):36);
4.預防研究:張運用安喘舒片(黃芪、防風、白術、白芍等。)治療200名緩解期哮喘患者。治療期間不使用其他藥物,病情重者治療3-6個月,結果治愈123例(61.5%),有效率48。實驗表明安喘舒對豚鼠“ACH-H哮喘”有平喘作用,能預防哮喘,結果與臨床壹致[中國醫學雜誌1995;10(1):61)。在虛癥中,溫陽片(附子、生地黃、熟地黃、淫羊藿、菟絲子、補骨脂等。)用於防治支氣管哮喘,觀察142例。這個水晶是每年7月底-10口服的。經過1-6年的治療,有效率為56.3%,總有效率為93.7%。治療時間越長,療效越明顯。服藥5-6年的26例有效率為77%,停藥2-4年仍保持壹定療效。腎虛無特殊見證療效優於脾虛和脾腎兩虛[上海中醫雜誌1989;(12):4J .徐氏用寧川顆粒(附片劑、熟地黃、巴戟天、麻黃、黃芩、紫蘇等。)預防3l名患者發病前兩個月,並取265,438+0名患者作為安慰劑對照。結果: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7.65438±0%和65.438±0.09%(P 0.065438?兩組FEVl%%和Pc20(mg/ml)有顯著性差異【中國醫學雜誌1995;10(5):15]。
田在支氣管哮喘緩解期采用中藥穴位外敷加中藥內服治療,即落後、落初、落中、落末。外用中藥L法用生半夏、甘遂、細辛、白芥子等。磨成粉末。使用前將姜汁調成糊狀綠豆或黃豆大小(視年齡和皮膚緊致程度而定)。根據主要癥狀和病情,選用天突、鐘山、風門、天竺、定喘穴、舒菲、舒歌、曲池、豐隆等穴位,采用2em的處方,祛濕止痛。2.用丁香、肉桂等適量* * *研成細粉,每日按黃豆大小放於臍中,用4厘米見方的傷濕止痛膏固定,每24小時更換1次,三伏天連續塗抹(皮膚過敏嚴重者1次);中藥金平湯(補骨脂、炒五味子、沙參、白前、川貝、山藥、炙黃芪、蛤蚧粉等。)口服,日劑量1。堅持連續治療2-3個三伏天。* * *治療1460例,治愈388例,好轉874例,無效198例,總有效率86.4%【陜西中醫1997;18(12):529]。
大白菜白斑病前期選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40%混硫可濕性粉劑600倍進行防治,連續噴施2-3次,每隔7天噴施1次。此外,施用足量的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降低大白菜白斑病的發病率。
壹、如何治療大白菜白斑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