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合谷穴。
合谷俗稱“虎口”。屬,從手開始,沿著手臂外側,壹直到頭和臉。合谷具有清陽明、祛風解毒、通經活絡、止痛開竅的作用。經常拔罐可以使牙齒健康,還可以治療牙痛和面部。還能保持大便通暢,有利於排出毒物和廢物,有護膚、抗衰老的功效。
二、湧泉穴。
湧泉穴是足的第壹經絡——少陰,位於人體最低處的足掌部。體內的濕毒之邪,容易積聚在這裏,不容易排出。久而久之,阻塞了經絡之氣,或者隨著經絡之氣傳到身體其他部位,造成很多。湧泉穴拔罐可以排出體內的濕毒濁氣,疏通腎經陰虛的經絡之氣。腎氣充沛,人體精力充沛,所以牙齒堅黑,耳聰目明,延緩衰老。
湧泉穴3,內關穴。
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經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腕掌橫紋上,掌長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具有寧心安神、理氣和胃、通絡活絡的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經氣血暢通,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由於手厥陰心包經經過上、中、下三焦,對肺、胃也有很好的療效。
第四,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肝、腎、脾三條陰經交匯的穴位。肝藏血,脾主血,腎藏精,精血同源。腎為自然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大自然的精華有賴於後天的滋養,後天的精華有賴於大自然的提升。經常在三陰交穴拔罐,可以補益肝脾腎等穴位,使先天精氣旺盛,後天精氣充足,從而達到健康長壽。
三陰交穴5,大椎穴。
大椎屬於督脈,位於第七頸椎和第壹胸椎的突起中間,低頭時明顯,是手足三陽經和督脈的交匯處。大椎位於人體的後極,所以是陽中之陽穴,具有導陽接陰的作用。常拉此穴有調節陰陽、行氣活血、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第六,百會穴。
百會又名三陽,百會之首是所有陽之會。拉這個點或者經常* * *防治效果明顯。其促進作用顯著,對器官脫垂有特效。這種穴位拔罐往往需要理發,否則封閉效果不好,影響療效。在頭部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其功能是平肝熄風,清熱開竅;養陽益氣,醒腦安神。
百會穴七,背俞穴。
人體五臟的背俞穴都分布在足太陽膀胱經的第壹側線上。這條線上的拔罐可以疏通五臟的經絡之氣,促進五臟的生理功能,促進全身的氣血循環。醫學發現,背俞穴拔罐可以通過對脊神經根的治療,反映中樞神經系統,調整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從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八、神闕穴。
神闕是人體的肚臍,是人體和治療的重要穴位之壹。胎兒通過臍帶從母體獲得營養,因此被稱為“生命的根蒂”。它是人體空氣出入的門戶,屬於任脈,是經絡和氣海,是五臟六腑的根本。神闕穴拔罐可以起到健脾補腎、和胃理氣、行氣利尿、散結活血、調經的作用。
人體五臟的背俞穴都分布在足太陽膀胱經的第壹側線上。這條線上的拔罐可以疏通五臟的經絡和氣血,促進五臟的生理功能,促進全身的氣血循環。是常用的點。醫學發現,背俞穴拔罐可以通過對脊神經根的治療,反映中樞神經系統,調整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從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神闕點九,點。
是人體保健的穴位之壹,古人稱之為“長壽穴”。足三裏經絡學說已被大量現代研究證實。足三裏可以調節大腦皮層的功能,促進心血管功能、胃腸蠕動功能和內部分化功能。根據經絡學說,足三裏所在的足陽明胃經,是壹條氣血充盈的脈絡,從頭到腳,貫穿全身,主要分布在頭、胸、腹部前緣和下肢外側。因此,足三裏不僅可以調節消化系統的功能,還可以治療胃經經過部位的病變,以及多種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胃腸疾病、糖尿病等。經常在足三裏穴拔罐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選擇拔罐,以上幾點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樣拔罐的時候就可以做到了。
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