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韭菜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能增強胃腸蠕動,對預防腸癌有極好的效果。此外,韭菜中含有揮發性精油和含硫化合物,可以降低血脂,所以吃韭菜對高血脂和冠心病患者相當有益。
韭菜雖然是常見的蔬菜,但在中醫食療中有藥用價值。除了降血脂,“溫補肝腎”、“壯陽固精”的功效也很突出。所以在藥典中被稱為“太陽升起的草”。但也可能是這樣的名稱導致人們誤以為韭菜含有雄激素。其實並不富含雄激素,但是韭菜的屬性具有溫腎壯陽的特性,中醫對男性性功能的治療是根據腎的好壞來判斷的。所以說韭菜有“補腎”的功效,比說它有雄激素更恰當。
雖然吃韭菜有很多好處,但以下情況還是要禁食。因為韭菜性熱,吃多了容易上火,所以陰虛火旺的人不宜多吃。胃虛有熱、消化不良者不宜食用。另外,夏季韭菜老化,纖維多而粗,不易被人的腸胃消化吸收。此外,夏季胃腸蠕動會引起胃腸不適或腹瀉,夏季天熱不宜多吃。另外,韭菜雖然精氣旺盛,但是食用過量會導致腎衰竭,眼睛流淚。所以不要天天吃。
大豆、黑豆、四季豆統稱為大豆。黃豆性平,味甘。具有益氣養血、健脾利濕、排膿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豆類中,大豆的營養價值最高,蛋白質含量最豐富,因此有“豆中之王”的美譽。1公斤大豆的蛋白質含量相當於2公斤瘦肉或3公斤雞蛋或12公斤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因此,大豆也被稱為“植物肉”和“綠色奶牛”。民間有句諺語叫“金豆銀豆不如黃豆”。每100克大豆含蛋白質36.3克、脂肪18.4克、碳水化合物25克、粗纖維4.8克、鈣367毫克、磷571毫克、鐵11毫克、胡蘿蔔素0.40毫克、維生素b 1。
0.79毫克,維生素B2
0.25mg,煙酸2.1mg,以及壹定量的維生素A和E、膽堿、鈉等礦物質。
大豆既可做糧油,食用價值高。大豆可以用來制作豆腐、豆腐幹、豆皮、黃豆芽、豆漿、大豆煉乳、豆漿粉等十幾種好吃又便宜的豆類食品。大豆中所含的鐵不僅豐富,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對缺鐵性貧血非常有益;大豆中所含的磷含量豐富,對神經衰弱、體虛的人十分有益;大豆中所含的磷脂,不僅可以防止肝臟堆積過多的脂肪,還可以清除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維持血管軟化。多吃黃豆不僅可以緩解便秘,還可以降低膽固醇。大豆可使膽固醇濃度降低20%左右,對糖尿病有壹定的治療作用,對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也有壹定的好處。大豆榨出的大豆油營養價值居所有植物油之首,還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大豆及其制品也有壹定的藥用價值。《神農本草經》中說:“生黃豆味甘,性平。敷癰腫,煮汁飲...以減輕痛苦。”中醫認為,大豆具有排膿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豆漿可以用來緩解鹽水和其他腐蝕性毒物引起的中毒;黃豆芽和鯽魚壹起煮,可以促進泌乳;油炸熟食是用來健脾的等等。《延壽書》中說:“醉死心熱者,以熱豆腐切成薄片,貼遍全身。冷了就換,醒了就好了。”又說:“長期痢疾,醋炒白豆腐,越吃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