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樣體又稱咽扁桃體,是咽淋巴環的主要組成部分。咽淋巴環是上呼吸道的重要防線。從本質上講,腺樣體是由多種免疫細胞組成的淋巴組織結構,屬於人體免疫器官之壹,對維持咽腔乃至全身的正常免疫功能有壹定作用。但人們在強調其危害性時,往往忽略了其生理功能,盲目切除可能會導致局部免疫功能下降。任Xi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喉科
腺樣體位於上呼吸道的上端(鼻咽的頂端),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等的攻擊。進入呼吸道引起病變。臨床上,腺樣體病變主要表現為腺體的增生和肥大(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腺樣體病變都有明顯的增大,從這個角度看,似乎腺樣體炎可能更合適)。腺樣體肥大的診斷成立很重要,除了腺樣體肥大的表現外,還應該有可能與之相關的疾病或癥狀體征。比如腺樣體肥大可能引起鼻炎、鼻竇炎、中耳炎、咽炎、反復上呼吸道感染、腺樣體變臉、睡覺打呼嚕甚至憋氣。
那麽,腺樣體即使肥大又有多大呢?這個沒有統壹的標準。常用的判斷方法是拍鼻咽側位片測A/N值,簡單來說就是看腺樣體占鼻咽腔的比例。如果數值大於0.6(有學者認為大於0.7),則認為腺樣體肥大增生。數值越大,腺樣體肥大程度越嚴重。另壹種判斷方式是通過鼻內鏡觀察腺樣體阻塞鼻腔的程度。阻塞程度越高,腺樣體肥大程度越高。
腺樣體肥大引起的病理損害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壹是腺樣體肥大本身堵塞了周圍的自然腔,引起周圍器官的病變。比如腺體壓迫或咽鼓管咽阻塞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鼻孔阻塞導致鼻塞,氣道狹窄導致呼吸氣流阻塞導致打鼾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HS)。第二,腺樣體作為感染病竈,影響周圍器官。向前可引起鼻炎、鼻竇炎,雙側腺體的病原體侵入咽鼓管可導致中耳炎。而且,由於腺樣體位於上呼吸道的上端,化膿性或含病菌的分泌物可引起咽炎、氣管炎,甚至反復支氣管肺炎。此外,長期將分泌物吞入消化道也會引起消化不良,進而導致營養不良,包括缺鈣、註意力不集中、多動、易怒等神經毒性表現。由於腺樣體肥大多與細菌感染有關,耐藥菌長期存在於腺體組織中,其作為病竈的作用更值得關註。所以腺樣體肥大的治療不僅僅是強調其肥大帶來的危害,更要重視其感染帶來的危害。周圍器官的炎癥也會與腺樣體相互作用,導致病變惡性循環。例如,腺樣體肥大可引起扁桃體炎、鼻炎和鼻竇炎的反復發作或持續,後者還可導致腺樣體肥大的持續或發展。
腺樣體肥大的主要原因是細菌感染,但也有其他因素。現在更多關註的是過敏反應,即過敏原刺激導致腺體增生,包括吸入呼吸道的塵蟎和花粉,吃某些食物。腺樣體肥大是否與胃食管反流有關尚不清楚。
腺樣體肥大怎麽治療?壹種觀點(多為兒科醫生)強調腺樣體具有壹定的免疫功能,建議藥物治療,包括局部噴鼻、服用消炎藥、抗生素、補鈣和中藥治療。另壹種觀點(多為耳鼻喉科專家)強調腺樣體肥大對兒童呼吸和發育的影響,建議早期手術切除。客觀來說,由於手術本身具有創傷性和危險性,是否使用要慎重。對手術適應證的理解主要是把握好“度”,要有個體化治療的理念,靈活運用。我們在臨床上經常會遇到壹些孩子,腺樣體明顯肥大,鼻炎鼻竇炎明顯,甚至全組鼻竇炎(可能是過敏性鼻炎的表現)。用藥後鼻竇炎治愈,腺樣體短時間內萎縮。當然,這些孩子不需要手術。而有些孩子,在被確診為腺樣體肥大後,長期藥物治療,甚至到處求醫問藥,用“偏方”,半年甚至1年癥狀都沒有改善,無論是身體上、精神上還是經濟上,對家庭都有很大的負擔,而且藥物本身也有潛在的副作用風險,建議手術切除比較合適。就像剛才說的,過敏性鼻炎的孩子,腺樣體肥大可能是局部炎癥的表現,手術切除對治療原發病沒有幫助。建議不要選擇手術治療。
我個人的經驗:除非孩子有嚴重的呼吸道梗阻(大部分是腺樣體和扁桃體肥大)和明顯的缺氧癥狀,否則考慮早期手術,壹般藥物治療2-3個月,如果癥狀沒有改善,再考慮手術。家長需要知道的是,手術作為壹種創傷性的治療手段,有壹定的風險,但不必過於擔心。有了好的設備,過硬的技術,綜合的應急能力,手術基本可以做到快速、微出血、短期恢復。成功率可以達到100%。腺樣體是否存在病理性肥大要綜合評估,絕不是簡單的壹概而論。我們可以通過拍鼻咽側位片或者做鼻內鏡檢查來得出結論。對腺樣體肥大要有壹個比較全面正確的認識,不能忽視這個病,但也不能壹味的去談論它,誇大它,盲目的去治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