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之前的研究,帕維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假設尋找宿主的行為可能與雌蚊自身的營養儲備有關。當能量水平變得有限時,他們開始尋找其他生物的血液作為營養來源。壹些觀察到的自然現象可以說明這壹點。比如有些母蚊子本身營養儲備就很好,在產下第壹批卵之前不需要吸其他生物的血,而那些營養不足的母蚊子就需要大量進食?血餐?。此外,雌蚊經常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植物花蜜為食,將攝入的糖分轉化為高碳水化合物和脂類儲備,這也是它們補充自身營養和能量的壹種方式。
為了檢驗這壹假設,研究人員以白紋伊蚊(壹種可以傳播登革熱、黃熱病和寨卡等疾病的蚊子)為研究對象,希望通過研究餵食糖對蚊子的影響,來檢驗蚊子的營養水平是否與尋找宿主的行為有關。研究人員準備了壹些覆蓋著網的透明塑料杯,將蚊子分別放入這些杯子中。每個杯子裏掛壹個棉球,棉球分別浸泡在5%、20%、50%不同濃度的蔗糖水中。研究人員每天將壹只手放在杯子上方1分鐘,觀察人體對這些蚊子的吸引力。結果顯示,與放有純凈水的杯子相比,放有糖水的杯子中蚊子的攻擊性減弱很多,而且糖水濃度越高,對人的攻擊性減弱越明顯。
進壹步的分子生物學實驗發現,研究人員最初的假設是錯誤的。白紋伊蚊能吃嗎?血餐?與自身的營養儲備無關,而是與體內卵黃蛋白基因Vg-2的表達有關。蚊子吃糖水時,Vg-2的表達量越高,蚊子吸血的沖動就越小。當蚊子叮咬人類吸血時,也會導致Vg-2表達增加,抑制繼續吸血的沖動。換句話說,用糖水餵母蚊子真的可以代替咬人。?糖介導的卵黃蛋白基因表達降低了蚊子尋找宿主的活性。?研究人員在文章中寫道,餵糖可以作為叮咬人類行為的替代策略,這壹發現將減少蚊子帶來的疾病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