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病因病機頭痛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內傷。壹般外感頭痛是短暫的,多為風邪所致,但壹定要分析是寒熱濕;內傷頭痛多因氣血不足、腎虛肝陽、痰瘀互結所致,持續時間較長,且較為復雜。比如血虛夾肝陽,肝陽夾痰濁,氣虛夾血瘀,內傷夾外感,要分清主次,分清標本,對癥治療。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1.臨床表現為外邪所致,起病急,病情劇烈,常伴有表證癥狀,外邪犯肺,為外感頭痛;頭痛是內傷引起的頭痛,如果反復發作,病情較緩,有時會停止。
2.診斷:任何以頭痛為主要癥狀的人都可以診斷。
第三,辯證治療
1.外源性頭痛
(1)風寒頭痛
辨證頭痛,頸痛,惡寒,尤其是遇到風的時候,往往喜歡裹頭。舌苔薄白,脈緊。
治風寒。
處方川芎茶條散修改為:川芎10g、荊芥、防風、白芷12g、細辛5g、羌活10g、牡荊15g、甘草6g。用水煎服。
寒邪入厥陰經,頭痛幹嘔吐沫,加減吳茱萸10g,法半夏15g,槁本12g。
(2)風熱頭痛
辨證頭痛腫脹,甚似皸裂,發熱惡風,面紅目赤,口渴便秘,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浮。
治風清熱。
熊誌石膏湯處方為:白芷12g,川芎9g,菊花15g,石膏30g,羌活10g,桑葉15g,槁本12g,甘草6g。用水煎服。
加入黃芩和梔子12g;熱盛者各壹份;便秘患者,增加黃色10g。
(3)類風濕性頭痛
辨證:頭重腳輕,厭食,胸悶,小便不利,大便稀。
舌苔白膩,脈濡。
治療風濕。
江火史聖湯處方為:江火10克,川芎6克,牡荊、槁本、藿香各12克,防風、獨活各9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
2.內傷和頭痛
(1)肝陽頭痛
辨證頭痛頭暈,心煩易怒,睡眠不安,面紅目赤,口苦。舌紅,苔白薄黃,脈弦有力。
治肝潛陽。
天麻鉤藤飲處方修改為:天麻10g,鉤藤18g,石決明、何首烏各30g,夏枯草、黃芩各12g,桑寄生20g,菊花、杜仲、牛膝各15g。用水煎服。
(2)腎虛頭痛
辨證頭痛為虛,伴有頭暈、腰酸、乏力、耳鳴、失眠。舌紅少苔,脈弱。
治滋陰補腎。
方劑補元湯:熟地黃20g,山藥18g,白芍、山茱萸12g,枸杞子、黨參、杜仲、女貞子15g,當歸10g,甘草6g。
若腎陽不足,可加入附子10g、肉桂5g、巴戟天15g。
(3)血虛頭痛
辨證頭痛頭暈,午後加重,神疲乏力,心悸,面色蒼白。舌淡,脈細。
治陰養血。
加味四物湯:當歸12g、白芍、黨參、熟地15g、川芎6g、菊花、蔓荊子12g、何首烏18g、甘草6g。
(4)痰濁頭痛
辨證頭痛、頭暈、胸悶、惡心、痰涎。苔白膩,脈滑或弦滑。
治痰降逆。
處方半夏白術天麻湯:法半夏15g,白術12g,天麻12g,茯苓12g,陳皮6g,蔓荊子、蒺藜各10g。用水煎服。
痰熱者,可加黃連10g,竹茹12g。
(5)瘀血頭痛
辨證頭痛持續,疼痛固定,痛如刺痛,或有頭部損傷史。舌紫暗薄白,脈細澀。
活血化瘀。
通竅活血湯方加減:當歸、赤芍、牛膝各65438±02g,桃仁、紅花、川芎、白芷、生姜、五靈脂各65438±00g,丹參65438±05g。用水煎服。
疼痛劇烈者,可加全蠍5 g,蜈蚣5g,地龍12g。
第四,輔助治療
1.藥方
(1)川芎茶粉(適用於風寒型外感頭痛)。
(2)清眩丸(適用於風熱型外感頭痛)。
(3)腦立清天麻片(適用於肝陽內傷引起的頭痛)。
(4)杞菊地黃丸、巴戟補腎丸(適用於腎虛內傷頭痛)。
(5)當歸補血丸、歸脾丸、當歸養血丸(適用於血虛內傷引起的頭痛)。
(6)天麻片(適用於痰濁內傷引起的頭痛)。
(7)正天丸、復方丹參片(適用於瘀血內傷引起的頭痛)。
2.藥方
(1)川芎20克,荊芥10克,防風12克,全蠍10克,蓽茇12克,蜈蚣2條,天麻10克,細辛5克。水煎服,每日1 ~ 2劑(適用於風寒型外感頭痛)。
(2)川芎15g、白芷15g、白芍30g、蒺藜15g、菊花10g、蟬12g、地龍10g、黃芩10g、梔子65438+。
(3)石膏、石斛各25克,白芍、菊花、梔子、紅花各65438±05克,郁金、僵蠶各65438±00克,蔓荊子、棗仁各20克,龍骨30克,夜交藤50克。水煎服(適用於肝陽內傷引起的頭痛)。
(4)女貞子、旱蓮草、茯苓各15g,山茱萸12g,菊花9g。水煎服(適用於腎虛內傷引起的頭痛)。
(5)當歸、川芎各30克,蔓荊子、辛夷各65438±00克,阿莎麗5克。水煎服(適用於血虛內傷引起的頭痛)。
(6)天麻和陳皮
4.5克,鉤藤、菊花、炒白術、法半夏、白芷各9克,當歸各6克,川芎、茯苓各6克,阿莎麗2.4克,生姜3片,水煎服(適用於痰濁內傷頭痛)。
(7)川芎15 ~ 20g、白芍10~20g ~ 20g、當歸、生地、桃仁、紅花、防風、羌活、獨活6g、雞血藤30g。水煎服(適用於瘀血內傷引起的頭痛)。
3.針灸療法
(1)體針①外感頭痛,可根據頭痛部位取穴:額痛:靠近唐寅、顓,遠離合谷、內庭;側頭痛:近太陽,吊腦殼,遠外關,哭在腳下;頭痛後:
離天竺近,離後溪、神麥遠;頭痛:取百會近,太沖,內關,湧泉遠。
②內傷、頭痛,應根據不同情況選穴。肝陽頭痛:取風池穴、百會穴、太陽穴、太沖穴;氣血不足頭痛:取百會、氣海、肝俞、脾俞、腎俞、合谷、足三裏。
③針刺外感頭痛和肝陽上亢型頭痛,壹般采用瀉下法;氣血不足引起的頭痛,可用艾灸補之。
(2)皮膚針:用皮膚針擊打太陽、唐寅、頭痛,並加拔罐。適用於外感頭痛、肝陽頭痛。
(3)耳針:選枕、額、皮層下、神門。壹次拿2 ~ 3分。留針30分鐘或埋針3 ~ 7天。頑固性頭痛可以通過耳後放血來治療。
動詞 (verb的縮寫)護理
(1)防止外邪入侵,避免精神刺激,適當調整作息時間。
(2)頭痛患者應戒煙戒酒。肝陽上亢者忌食公雞、豬頭、蝦蟹。由於痰多,飲食宜清淡,不吃肥肉和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