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結婚後,小姑寧寧就住在婆家,婆婆也想幫我帶孩子,我們就住在壹起。當時我嫂子剛工作,每月4000元的生活費由我和老公承擔,我嫂子也沒有主動支付生活費。後來礙於面子沒提,但多多少少有些不滿。這樣的生活過了三年。
小姑寧寧要結婚了。這壹天,她帶未婚夫回家吃飯。我壹擡頭,看到了壹個熟悉的手鐲。那不是我15000給婆婆的生日禮物嗎?怎麽會在我嫂子的手腕上?我氣得不能再氣了,只好忍著。我越想這些年,就越生氣。
小姑走後,我沖到婆婆房間:“媽,我問妳壹件事。為什麽寧寧的手鐲和我給妳的壹樣?”
婆婆臉上露出了尷尬和羞愧的表情,起身關上門,嘆了口氣對我說:“妳小妹妹結婚,男方出了100000元彩禮,我和妳爸還要出點嫁妝。但是前段時間老人住院了,家裏實在負擔不起。我暫時想把手鐲送給寧寧,以後再買壹個跟它壹樣的。沒想到被妳發現了。”
我明白了!婆婆怕我這個已婚女孩受委屈。她把壹半積蓄給我做彩禮,公公生病了,花光了他們所有的積蓄。難怪這幾天婆婆總是嘆氣。這幾年,婆婆也盡力幫我們帶孩子。她壹般都是省吃儉用,什麽好吃的都留給我們。我對她那古怪的小姑子還心存懷疑,又感動又慚愧。
我對婆婆說:“媽媽,手鐲是我給妳的。如何分配由妳決定。我們是壹家人,還能和妳分享什麽?明天我再給妳買壹個手鐲。”
我婆婆摸了摸我的手。
有人說,婆媳關系的相處之道,就是把婆媳關系當成自己的牽掛,尊重對待。
每個人都有感情,故事裏的婆婆和“我”都有壹顆善良的心。他們關心的少,為別人考慮的多。以真心換真心,才是改善婆媳關系的長久之道。
另外,在婆媳關系中,“理解他人”也很重要。張德芬在書中寫道:“我們從小形成的情感模式,會不由自主地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解讀別人的行為和事物。而這種解讀只會帶來更多我們不喜歡的負面情緒。”
就像故事中的“我”壹樣,主觀上“誤解”了婆婆的行為,誤解了婆婆,差點造成婆婆和媳婦的隔閡。“理解別人”對婆媳關系也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