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多因勞累過度,正氣不足,脈絡空虛,防禦無力,風邪侵入面中部經絡,導致氣血凝滯,面部經絡陽虛,肌肉停滯。治療以祛風通絡、益氣養血為主。艾灸相關穴位有利於祛風化瘀、活血通絡,對改善面癱癥狀有明顯作用。
2艾灸常用於面癱。面癱艾灸多以陽明經穴為主,足太陽經穴為輔。
治療原則:祛風通絡,養血。
艾灸處方:頰車、地下倉、翳風、合谷、柏楊、外關、足三裏、下關。
艾灸處方:祛風、合谷、下關、外關散風邪,疏通經絡,活血化淤;頰車、地下倉、陽白調節局部月經,疏通活絡經絡;足三裏補脾胃,益氣生血。
艾灸:
1.溫和灸:每次選擇4-7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5分鐘,每天灸1-2次,5-7次為壹個療程。
2.隔姜灸:每次選擇4-6個穴位,每個穴位507強,艾條大如黃豆。艾灸每天1次,5-7次為壹個療程。
3面癱艾灸治療的辨證分型初起風邪客絡勞累,身體不夠健康,感到寒邪毒襲頭面部,導致經絡不通,氣血凝滯,除可見面部肌肉、口眼外?除斜視、頭暈、耳鳴等常見癥狀外,部分患者還可出現典型的耳後皰疹、紅色皮損和劇烈疼痛。
治療原則:從根本上治療,從病因上治療,祛風解毒為主,通絡導義為輔。
艾灸穴位:主要穴位:柏楊、太陽、溝、地下隔倉、頰車、颶風、合谷(健側)。搭配點:儲竹、香迎客、外關、風池。
艾灸方法:
1.溫和灸:每穴灸5-10分鐘,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休息1天進行後續灸。
2.隔姜灸:每次選擇5-7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強,艾條蠶豆大。艾灸每天1次,7次為1個療程,休息1天進行後續艾灸。
3.隔蒜灸:將鮮蒜搗成泥,敷於穴位上,將蠶豆大艾鍋放在上面,每次施灸5-7個穴位,每個穴位5-10強灸,隔日1次,休息壹天復灸。
氣滯血瘀中期面癱兩周後轉為經絡阻滯,氣滯血瘀,患者面部感覺遲鈍,面部肌肉無力無力,閉眼時患側眼球向外上翻,露出白色鞏膜,鱷魚眼淚或患面局部停滯,舌質紫或有瘀點,脈細澀。
治療原則:從根本上治療,從根本上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通絡導義為輔。
艾灸穴位:主要穴位:柏楊、水溝、地下倉、頰車、牽引、合谷(健側)。搭配要點:絲竹空透魚腰,骨盡,四白。
艾灸方法:
1.溫和灸:每個穴位可灸10-20分鐘,每天1-2次,5-7次為1個療程,休息壹天進行後續灸。
2.啄鳥灸:每個穴位灸5-15分鐘,每天1-2次,5-7次為1個療程,休息壹天進行後續灸。
3.隔姜灸:艾炷大如棗核,每穴可灸3-7次,每日1次,5-7次為1個療程,隔日復灸。
長期患病伴有固體性面癱(病程2個月以上),患者除了以面癱為主要癥狀外,還有乏力、食欲差、自汗耳鳴、眼睛幹澀、唾液分泌減少、頭暈等癥狀。
治療原則:從根論治,從本論治,宜補氣血,疏通經絡。
艾灸穴位:主要穴位:柏楊、顓、水溝、地下倉、頰車、颶風、合谷(健側)。搭配要點:竹絲透入魚腰,迎香,足三裏。
艾灸方法:
1.溫和灸:每個穴位可灸10-20分鐘,每天1-2次,5-7次為1個療程,休息壹天進行後續灸。
2.啄鳥灸:每個穴位灸5-15分鐘,每天1-2次,5-7次為1個療程,休息壹天進行後續灸。
3.隔姜灸:每次取4-6個穴位,每個穴位用艾炷5-7強,每天2次,6次為1個療程,休息壹天進行後續灸。
4艾灸治療面癱的註意事項1。艾灸治療面癱療效顯著,是治療本病的首選方法。艾灸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應盡早去醫院治療。
2.治療過程中註意面部保暖,避免受涼吹風,戴眼罩保護。
3.適合休息,少吃辛辣食物,戒煙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