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說胃癌、肝癌、肺癌、腎癌,但心臟作為維持生命最不可或缺的器官之壹,很多人都沒聽說過“賁門癌”。為什麽?心臟真的不長腫瘤嗎?
1心臟不是“無癌區”
雖然心臟腫瘤很少見,但還是存在的。心臟不僅含有肌肉,還有很大壹部分血管,這些肌肉和血管可能會長出惡性腫瘤。
心臟腫瘤主要有兩種類型:壹種是原發性心臟腫瘤;另壹種是其他器官擴散到心臟的繼發性腫瘤。
1原發性心臟腫瘤
研究表明,原發性心臟腫瘤的發病率可低至0.0017%。
換句話說,每65438+萬人中,有壹兩個人會有患心臟腫瘤的可能性,這是非常罕見的。
在這些人中,大約75%是良性的,只有大約25%是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①心臟粘液瘤:良性
該發病率約占所有心臟腫瘤的壹半,大多數是良性的。它通常發生在心房,但它可以在心腔之間移動,也可能損害周圍組織。
如果病變嚴重,不及時手術,會擴散到整個心腔,堵塞血流,引起中風、血栓,甚至心肌梗死。
然而,粘液瘤易於手術治療,預後很好。
②血管肉瘤和橫紋肌肉瘤:惡性。
這兩種腫瘤惡性程度高,進展快。66%和89%的患者就診時已經有肺、肝、骨和淋巴結轉移。
90%的患者在確診後9-12個月內,如果不手術不迅速切除,會死亡。
繼發性心臟腫瘤
繼發性心臟腫瘤是惡性腫瘤轉移到其他鄰近器官的結果。
黑色素瘤、肺癌、腎癌、絨毛膜癌、乳腺癌等癌細胞均可隨血液轉移至心臟,其中黑色素瘤最為常見,約占心臟轉移瘤的50-70%。
註意:當癌癥轉移到心臟時,患者的預後通常很差,存活率往往很低。
3心臟腫瘤,癥狀不明顯。
①呼吸困難、心悸、氣短、心臟周圍區域疼痛。
②易疲勞、胸悶,並伴有惡心、發熱、消瘦、盜汗等壹系列非特異性癥狀。
這些癥狀與其他心臟病引起的癥狀相似,因此很難有效診斷心臟腫瘤。
但我還是要提醒妳,壹旦出現心臟不適,最好馬上去醫院做個彩超,輔以CT或磁共振成像掃描技術。
為什麽心臟病發病率這麽低?
1心肌細胞很少增殖分裂。
從癌癥的發病機理來看,惡性腫瘤是遺傳物質DNA“遺傳錯誤”的結果,包括DNA復制和轉錄的錯誤。
換句話說,癌癥通常發生在新陳代謝和分裂活躍的細胞中。
心臟最重要的是心肌細胞,是“終末分化細胞”。即從出生到死亡,幾乎沒有增殖和分裂,所以它所包含的基因基本上沒有發生突變和錯誤的機會,這就保證了心臟很少患癌癥。
心臟裏沒有上皮細胞。
基因突變特別有利於上皮組織,所以所有含有上皮組織的器官都有患癌風險,如肝臟、腎臟、消化道、呼吸道、乳腺、前列腺等。
而沒有上皮組織的器官往往發生腫瘤的概率很低,心臟也沒有上皮組織。
3與心臟功能有關。
心臟需要日夜跳動。
癌細胞的轉移需要“駐紮”在身體的某個地方,但是心臟的血流太快,大部分癌細胞都被血液帶走了,沒有機會“生根發芽”。
心臟和血管形成壹個封閉的血液循環系統。
心臟和血管形成獨特的封閉循環系統,不易受外來有害物質特別是致癌物質的幹擾。
此外,心臟深藏於身體核心,進入血液的有害物質會通過肝脾腎不斷凈化,減少對心臟的傷害。
3內心最怕這些東西。
患心臟病的比例低,但患心臟病的風險高。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經超過癌癥成為“頭號殺手”。
這是內心最害怕的:
1怕妳長胖
肥胖,壹方面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增加血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進而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另壹方面,脂肪會侵入心臟,破壞心臟組織和功能。
研究表明,體重增加10%,冠心病風險增加38%。體重增加20%,冠心病風險86%!
因此,身體質量指數(身體質量指數)最好控制在18.5~24.9之間。
2怕累
生活中有很多“過勞死”的例子。疲勞會傷害心臟,容易導致心肌梗死,更有可能導致心力衰竭。
人在過度勞累時,體內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和甲狀腺素,可引起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心臟局部供血減少,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所以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壹定要註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少熬夜。
3怕太激動
興奮時會改變人體腎上腺激素的分泌,導致心動過速,增加心臟負擔。
如果患者並發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情緒激動更容易導致血管破裂、腦出血,甚至猝死。
所以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心態平和。
4害怕高鹽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如果鈉攝入量過高,會造成體內水鈉瀦留,增加血管內壓力,增加阻力,加重心臟負擔。
結果發現,每天攝入超過13.7克鹽的人比每天攝入低於6.8克鹽的人患心力衰竭的可能性高1倍。
所以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能超過6g(約1礦泉水瓶蓋)。
信息:我是中國科普大醫生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