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性酸性平。具有斂肺澀腸、生津止渴、寧胃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慢性腹瀉、肺虛久咳、自汗氣喘、虛熱口渴、腹痛嘔吐。肛腸醫院專家表示,現代研究證實,烏梅對腸道致病菌和呼吸道致病菌有很強的抑菌作用。《名醫阿別錄》稱之為“止瀉,使我口渴”。《日華子本草》也說烏梅“除勞、治骨蒸、除煩、澀腸止瀉”。?
糯米
糯米適合脾虛泄瀉者食用,具有補中益氣、止瀉的作用。唐代食醫孫思邈說:“脾病宜吃糯米,能益氣止瀉。”。可以用糯米、蓮子、大棗、山藥煮粥,加適量紅糖。或者用《劉長春經驗》:“久治則減食:糯米壹升,浸過夜,瀝幹,慢火煎,研末過篩,加山藥壹兩。”每天早上用半杯,加兩勺糖和壹點點胡椒粉,把食物和沸騰的湯混合在壹起,非常滋補。" ?
烏骨雞
烏雞能補虛,治脾虛泄瀉。《本草綱目》載有壹法:“治脾虛泄瀉:烏雞1只,洗凈。用豆蔻1和兩個草果,可燒,拌入雞腹,紮熟,空腹食用。”肛腸醫院的專家說,它適合身體虛弱、瘦弱的慢性腹瀉患者。
蘋果
蘋果有治療輕度腹瀉和便秘的功效。治療腹瀉的時候,只吃蘋果粉,不吃別的,壹兩天就恢復正常了。因為蘋果含有鞣酸和有機酸,兩者都有收斂作用。肛腸醫院專家表示,曾經有人把蘋果稱為“整腸止瀉劑”,認為用它的幹粉止瀉效果特別好。並介紹壹面:“用於慢性腹瀉、神經性結腸炎、腸結核早期:蘋果幹粉15g,空腹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
荔枝
荔枝能健脾補血,還能壯陽益氣,適合脾虛泄瀉、陽虛泄瀉的人食用。荔枝幹7個,大棗5個,水煎服,治脾虛久瀉。《泉州本草》介紹:“治老人五瀉:荔枝幹,每次五粒,春米壹把,粥食,連服三次;用山藥或蓮子煮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