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石膏可以生吃嗎?謝謝大神,幫幫我。

石膏可以生吃嗎?謝謝大神,幫幫我。

《神農本草經》中最早記載石膏,是清氣分實熱的首選。因其味辛、甘、寒,在臨床上被列為重癥藥、猛藥。清代名醫盧懋修說:“能使藥起死回生的,只有石膏、大黃、附子、人參。這四種藥物壹劑就能使身體恢復活力。除此之外,妳不能。”陳士鐸在《本草秘錄》中指出:“石膏也是救命之藥,石膏能化死為生。”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應用石膏20方,最大用量為1 kg(現在約250g),廣泛用於外感病和雜病。漢代以後的歷代醫家,大多繼承了先賢的經驗,互相充分發揮。筆者根據多位中醫和臨床醫生應用石膏的經驗,將其歸納為12作用,敘述如下,以供參考。1.舒筋發汗,控溫抑肺《名醫錄》膏上“舒筋發汗”。後來的醫師張錫純經過長期的臨床驗證,發現石膏確實有這種作用。明確指出:“解肌者力量可達表面,使皮膚松弛光滑,而內熱和休息則從毛孔中出來。解肌者也能出汗,談完解肌,內熱可化為汗。”張治療熱病初起,脈浮而強,體熱盛;而要治療那些剛開始感冒,但又不怕冷的人,就是用石膏粳米湯,生石膏60g,生粳米75g取兩碗清汁,趁著熱盡量多喝,使全身出汗,病不愈。張治療早春熱病1例。以前的醫生用溫熱的藥讓他出汗,出汗後病情加重。在脈象的基礎上,給了他大劑量的白虎湯、連翹、蟬蛻。“吃了藥,渾身冷汗,恢復了。”孔伯華在《石膏藥性辨析》中指出:“石膏是壹種清涼退熱、舒筋透表的專藥。”有緩解肌肉出汗的作用。2.清熱瀉火,主氣分大熱。《名醫錄》說:“除氣,頭痛體熱,三焦熱,皮膚熱,胃腸積氣,肌汗,消渴不安。”因此,傷寒陽明病,或稱熱病,是由氣引起的,表現為熱盛出汗、煩躁口渴、脈沈等癥狀。再用石膏降溫除熱,除熱的煩躁;與知母同用,味苦,性寒潤燥,清熱養陰,治氣煩渴。柯雲伯指出:“石膏辛涼,辛能解肌熱,寒能勝胃火,寒能沈內,辛能去外,此味內外兼善,故認為君子;知母味苦,苦瀉火,潤燥養燥,故作臣用。”白虎湯清熱瀉火。總結於、蔣、顧松元等名醫的論述。,白虎湯裏的石膏要重用,先炒。張錫純辯解說,石膏必須生吃,但燒了口服有毒。新近賢者黃如紹善用此方,重用石膏。除高熱陽明證,救死扶傷。3.清肺平喘,控制肺熱平喘。《名醫錄》中所含石膏可治“腹脹、氣短、喘息、咽部發熱。”所以肺熱哮喘的人經常用。若風寒化熱,熱邪壅肺,肺氣不暢,則用麻杏石幹湯清熱平喘。姜良鐸教授指出:“清熱指的是清肺之熱和痰中蘊熱。石膏和麻黃的用量是根據對“熱”和“痰”的側重來確定的。再用石膏清裏熱,用麻黃平肺氣,止咳平喘。臨床應用中,麻黃宜輕用,石膏宜重用。麻黃和石膏的用量為2∶10。若熱重,石膏要加重。”《金匱要略》中有小青龍、石膏湯治哮、煩躁,重要的是加石膏清熱、清肺積熱以冷飲、清熱治哮。4.清熱止痛,控制胃火疼痛張錦源蘇園的《珍珠膠囊》說膏藥“止陽明頭痛牙痛”手、足、陽明交於頭,循於額。內結宿食,七情內郁,外邪六淫,化火為風,沿陽明經襲頭目,致陽明經不利。石膏味甘寒,獨入陽明,清陽明實熱,質重以降陽明之火。清肺胃熱,尤其是緩解胃熱和疼痛。元洛天依的“養生寶”是以石膏混合川芎、白芷,用茶葉治療陽明頭痛。明蘇東“妙方”以石膏、炒牛蒡為細粉,各取6g,食後以溫酒或茶調服。治療頭痛和眼睛疼痛。張明在《經月全書》中以石膏15g、生地30g、麥冬6g、知母9g、牛膝9g水煎玉女,溫服或冷服。治胃熱陰虛,頭痛牙痛,舌苔糜爛,牙齦腫痛,鼻衄等癥。保壽堂經驗方中,用煆石膏30克,防風、荊芥、阿莎麗、白芷15克為散劑,每日擦牙,治療胃火牙痛。因此,石膏被譽為“頭痛牙痛的重要藥物”。5.疹、斑疹,主要由熱病引起,斑疹石膏味甘,寒,氣浮重。入肺經,可清肺透疹,亦有清氣分實熱舒筋之功,入胃經,可清胃火斑疹。點穴陽明肌,迫血達外,側熱深;疹發生於太陰肺經,傳至血絡,表熱毒輕淺。《本草綱目》記載,石膏是“治斑必不可少之品。”治療熱病高熱有斑,或皮下有紅斑如棉條,譫妄,譫語不安,舌絳暗,或有刺,舌苔黃褐少液,脈數。所以用《傷寒論》祛斑湯、石膏、知母、甘草、玄參、水牛角粉、白米祛斑。《證治規範》中防風解毒湯含有生石膏、知母、荊芥、薄荷,具有清熱解表、透疹的功效。醫籍中的朱燁劉邦湯,石膏、知母配以朱燁、西河柳、薄荷、蟬蛻、牛蒡、荊芥,可解肺經風熱,解毒透疹。用於皮疹初起,癥狀不明,皮疹不透,熱傷體液嚴重者。6.清熱解毒,瘟疫石膏的清熱解毒功效是從仲景開始被後世醫家所證實的。藥性理論說石膏“舒筋生毒汗。”“景嶽全蜀。卷49《大理石石膏》主熱是黃色的。余是清代名醫,擅長用石膏治療疫病。他曾指出“非石膏不足以治熱病”。《疫疹壹得》壹書中50個證所用方藥,多為大劑量石膏。其治療疫病的名方“清瘟敗毒飲”,即重用石膏180~240g為君藥,充分證明了石膏在方中的重要作用。紀昀的《嶽薇草堂筆記》也記載了石膏治療疫病的神奇功效。其書第二卷載18:“桐城有個大夫,給馮紅玉的星宿妃子治了大劑量膏藥。每個人都感到震驚,但他的呼吸會停止,所以他應該停止。”遵守法律的人不被活著的人計算在內。“用石膏治療流行病已被現代臨床所證實。石家莊市65438-0955流行流行性乙型腦炎。當時采用以石膏為主藥的白虎湯進行治療,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鄭路在《毒證論》壹書中指出:“石膏主清熱,主肺胃熱毒。“石膏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各種理論可以證明,也有實踐可以驗證。7.除煩解渴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有白虎湯、白虎湯加人參湯、大青龍湯、小青龍加石膏湯、豬脾丸等五個方子,都是取石膏解煩解渴。”《藥柱》說:“看這些方子,很清楚石膏主要用於治煩渴。《神農本草經》說膏藥能治“口幹舌燥,不得安寧。“《名醫錄》說它“止渴祛暑。“金的《肘後》用石膏30g搗碎,加水500ml煮沸,每次服用250ml,以治尿爪數,使人瘦。白虎湯、白虎參湯是治療口渴的經典方劑,石膏適用於清火止渴。石膏、芒硝、滑石、天花粉各120克,甘草60克,為細粉。每次6g,每日2 ~ 3次。治中暑煩渴。8.安中通乳,主產後缺乳《神農本草》上石膏“主產乳”。“《大明本草》把石膏稱為“擠奶”。"清代名醫葉田《石膏》說:"產奶者,產後乳汁不通,陽明之脈,從盆乳不足,辛寒能濡,陽明潤澤,則乳汁通。"唐代孫思邈寫"治婦乳無汁,單向石膏湯,石膏120g,以水2升,煮3次,微服,1日而成。“童景宗在《通乳法12》中用白虎湯、玄參、麥冬、天花粉、淡竹葉、蘆根,再用石膏清解陽明之熱,使陽明潤澤津液,乳源旺盛。配方中石膏的用量要靈活控制,根據熱勢進行調整,少量15g,大量100g。這藥味甘性寒,對脾胃的傷害程度比知母輕得多,只要熱盛,就可以大膽使用。9.清熱通絡,治熱、關節痛、石膏、辛涼、清熱,即舒筋、除煩、清內結之熱。熱痹開始時壹般有發熱、口渴、脈大滑等癥狀,看起來像是衛氣有邪的熱病,伴有關節痛。幾天後,關節疼痛部位出現局部腫脹和燒灼感。再利用石膏120g,和250g以上。《吳鞠通醫案》趙太陽關節痛,方用生石膏180克,雲:“(治關節痛)六脈洪極,石膏用得少,久不見效,致命難保。“現代名醫王繼儒、張振如,均重用石膏治療熱痹,並將石膏列為治療熱痹的必備藥物。10.止痙安神,控制高熱驚厥。《本草秘錄》記載,石膏鑄控“狂則安,言可定。"它是降火的神藥,也是瀉熱的神藥. "“邪火之狂,必多用膏藥。”金匱尹峰湯治療小兒驚風、癲癇、癰腫。方中用膏藥清肺平肝,安神定驚,治驚風癲癇。《中醫雜誌》報道:“石脈湯抗精神病藥副作用觀察”用石膏30~60g,炒麥芽60~120g,水煎,30~60劑為1個療程。治療後流涎消失率達82.7%,總有效率為93.6%。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石膏的主要成分是水合碳酸鈣,可以抑制發燒時過度興奮的體溫中樞。同時有資料證明石膏有鎮靜、解痙、抗炎、抗過敏的作用。11.清熱降逆,控制胃熱嘔吐。石膏性涼,性重,善清胃熱,質重,能抑制氣機不良反應。是治療陽明胃熱過盛的重要藥物。張仲景用竹葉石膏湯治療嘔吐;竹皮丸用於治療嘔吐,膏藥用於治療嘔吐。孔伯華老先生指出:“這兩種證的嘔吐,都是因為熱虛,而熱虛又是因為氣虛。如果用石膏解氣自平,嘔吐自止。尊仲景法,必無效。”“仙年記”石蓮散,用生石膏6克,黃連3克,用生姜炒熟,為末,用開水送服,治療胃熱嘔吐。現代名醫石應用三黃瀉心湯,方中石膏30克,治療糜爛性胃炎及熱性胃絡型,每次均有良好療效。12.生肌斂瘡,治癰生瘡《神農本草經》說石膏治“金瘡”。楊世英指出,石膏“經過煆燒後可以治愈瘡瘍和眩暈,而且不會腐爛肌肉。”《西醫心得》“用煆石膏敷金瘡出血,很有效果。”煆石膏生肌斂瘡,古今通用。“肘後”用膏藥搗,治療湯和火引起的癤子。新版《方劑學》用石膏500克,黃丹30克,研成細粉混勻,抹上香油,蓋上油紙,每日換藥1次,共1次,主要用於治療壹切癤腫、瘡瘍、腿腐、疥瘡多年不愈。《醫宗金鑒》用煆石膏27克,黃苓藥3克,研成極細末,塗於患處。治療潰瘍後膿液不幹凈的患者,或膿液幹凈但傷口未閉合的患者。因此,煆石膏被譽為“生肌斂瘡之佳品”。
  • 上一篇:子宮內膜結核子宮內膜結核是什麽病?
  • 下一篇:韓國女性如何美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