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中藥屬性
藥物治療網站
多孔菌科茯苓菌核天然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即“茯苓木”)。
性味取向
性味甘淡,平。
心脾歸經。
劑量
內服:煎服,3 ~ 5元;還是進了藥丸,散了。
禁忌/適宜人群
因腎虛、虛寒、遺精而排尿困難者要慎用。
加工方法
取茯苓,噴清水,略濕潤,加入朱砂細粉,攤勻,隨時翻動,直至茯苓外面布滿朱砂,然後晾幹。
地理分布
寄生在松科植物赤松或馬尾松的根部,深入地下20 ~ 30 cm。分布於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等地。
茯苓相關方劑的選擇
1,治心神,恍惚:沈復100克(去皮),沈香25克。
而對於細粉、煉蜜丸、赤小豆等。
每次服30粒,飯後服人參湯。
(《101選方》朱雀丸)
2.治療心虛、氣血不足、心神不定、睡眠不安:人參(去蘆頭)、茯苓(去柴)、黃芪(蜜炙)、熟地黃(洗凈焙幹)、當歸(洗凈焙幹)、酸棗仁(去皮炒)、朱砂(另研,半
上半部分均分為細粉,煉蜜為丸,大如梧桐樹。
每次服30粒,煎人參湯。
(《楊家藏方》婦神丸)
3、治療疲勞煩躁睡不著:茯苓(去木)、人參各50克,酸棗仁250克(炒、去皮、不研)。
粗篩三味。
每次服用15g,取壹杯水,加半片生姜,搗碎,煎至七分熟,除去我,空腹服用,每日兩夜。
(《盛濟宗錄》沈復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