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虎杖:
苦寒,肝膽肺經。
功能:活血止痛,利尿退黃,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通便。
適應癥:(1)用於閉經、風濕痛和跌打損傷。
(2)濕熱黃的主治:黃疸、淋證、帶下。
(3)用於水火燙傷、瘡、癰、腫毒、毒蛇咬傷等。
(4)用於肺熱咳嗽、熱性便秘。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6.雞血藤:
苦、甘、溫,肝經。
功能:活血養血,舒經活絡。
適應癥:(1)用於月經不調、月經失調、痛經、閉經。
(2)可用於風濕、關節痛、手腳麻木、四肢癱瘓等。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7.益母草:
苦中帶苦,微寒,入肝、心、腎經。
功能:活血調經,利尿消腫。
主治:(1)女子血分瘀熱,閉經,痛經,產後腹痛因血瘀。它也治療外傷,腫脹和疼痛。
(2)對水腫、排尿不利。近年來用於治療腎炎水腫。
(3)可治療瘡瘍、乳腺炎。多外用,或者內服。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8.紫莖澤蘭:
苦中帶苦,微溫,入肝脾經。功能:活血調經,祛瘀消癰,利水消腫。
適應癥:(1)婦科月經血瘀常用藥。
(2)跌打損傷、腫痛、生瘡癰。
(3)水腫和腹水。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9、月季:
味甘微苦,入肝經。
功能:活血調經,疏肝解郁,消腫解毒。
主治:(1)肝血郁結所致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及胸脅脹痛。
(2)外傷、腫痛、癰腫毒、瘰癧。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10,喜樹:
辛微寒,入肝、心包經。
功能:破瘀通經,涼血止血。
主治:(1)血瘀閉經,脘腹腫塊積聚,跌打損傷,可與當歸、紅花、白芍等同用。
(2)風疹、癬、皮膚瘙癢、痤瘡。
(3)便血、崩漏。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劉11,:
味苦,性溫,心肝脾經。
功能:破瘀通經,止血消腫,消食化積。
適應癥:(1)閉經。痛經。血瘀產後腹痛。惡露無窮。
(2)墜落傷害。金色瘡出血。風濕疼痛。血便。尿血。癰、瘡、腫、毒。
(3)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腹瀉痢疾。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12,王:
苦而平,入肝、胃經。
功能:活血通經,催乳消腫,利尿通淋。
主治:(1)血瘀閉經,痛經,難產。
(2)產後乳汁瀦留,乳癰腫痛。
(3)熱水淋浴、血淋浴和石淋浴。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xxxxx的藥效比較:
1,益母草,澤蘭
可活血調經、祛瘀消癰、利尿消腫,常用於婦科經血瘀阻、跌打損傷、水腫。
益母草性寒,祛苦清熱解毒力強,活血解毒利尿作用強於紫莖澤蘭。
2、紅花、桃仁、紫莖澤蘭
* * *相同點:1)活血通絡:血瘀閉經、痛經、產後腹痛。兩藥合用,相互促進,活血通經,化痰散結。
瘀促進組織再生,消腫和止痛得到加強。
2)消腫止痛:腹痛積滯,跌打損傷。
紅花有很強的消腫止痛作用。多用可破血,少用可養血,有出血傾向者不宜多用。
桃仁強破血化瘀。潤腸通便:腸燥便秘。
紫莖澤蘭用於消腫:產後水腫、水腫、腹水。
第三,活血療傷藥
這類藥擅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強筋壯骨、止血生肌、斂瘡。故主要適用於跌打損傷、跌打損傷、疼痛、斷筋、金瘡出血等。也可用於其他常見的血瘀癥。
因為肝主肌,腎主骨,所以在使用這類藥物治療骨折肌肉損傷綜合征時,需要結合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之品,以促進骨折損傷的愈合和恢復。
1,龍血:
味甘鹹,入心、肝、脾。
功能:內服活血化瘀,止痛,外用止血生肌,斂瘡。
主治:(1)血瘀閉經,痛經,產後瘀滯。
(2)腹痛、腹脹。
(3)跌打損傷,淤血腫脹。
(4)創傷性出血,潰瘍不收斂。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2.蘇木:
甘鹹,微辛平,心脾經入。
功能:活血化瘀,愈合止痛,祛瘀通經。
適應癥:(1)適用於瘀血閉經、產後瘀血腹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2)胸痛、絞痛、胃痛。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3.骨碎補:
苦溫,入肝腎經。
功能:活血止痛續傷,補腎壯骨。
主治:(1)腎虛腰痛。腳和膝蓋無力。聾了。牙痛。很長時間了。遺尿
(2)外傷性骨折和斑禿。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4.馬錢子:
苦寒,大毒,肝脾經。
功能:散結消腫、通絡止痛、強筋解毒。
適應癥:(1)風濕痛。皮膚麻木。四肢癱瘓。摔傷。
(2)骨折腫痛。癰瘡毒頑癬等。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5.天然銅:
辛平,肝經。
功能:祛瘀止痛,接骨續筋。
主治:跌打損傷、筋傷骨折、淤血腫痛。可與當歸、紅花、赤芍、蟲豸等藥同用。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6.土元:
寒鹹,微毒,入肝經。
功能:破瘀血,續筋骨。用於肌腱斷裂、血瘀閉經、腹部包塊。
適應癥:(1)治血瘀閉經、產後腹痛需用大黃、桃仁。腹塊積聚,需與柴胡、鱉甲配伍。
(2)跌打損傷,肌腱、骨折,損傷常用。可配酒內服,也可外敷(研磨)。
中藥分類-活血化瘀中藥-活血化瘀中藥-活血化瘀中藥
xxxx藥物療效比較:
蘇木和骨碎補
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及筋傷、瘀腫。
蘇木祛瘀通經:婦科瘀血閉經,痛經,產後腹痛。
骨碎補補腎壯骨:腎虛腰痛腳軟耳聾耳鳴。這兩種藥物可以壹起使用。
第四,破血消癥藥
這種藥藥性很強,能破血化瘀,消除疾病堆積。特別是蟲類藥物占了很大數量,主要用於治療瘀血阻絡的腹痛,也可用於瘀血閉經、腫痛、半身不遂等癥。其主要功能是破血、化瘀、攻關。
在應用中,常以行氣破氣藥加強祛瘀消癥之效,或以攻瘀之藥。此類藥物性烈,多有毒性,易耗血、活血、化氣、傷陰,故出血證、陰血虛、氣虛體弱及孕婦禁用或慎用。
1,莪術:
苦、辛、溫,入肝脾經。
功能:破血化瘀,消食止痛。
主治:(1)血瘀,婦女閉經,或痰濕血瘀所致的腫塊。
(2)適用於飲食失調及腹脹疼痛。適當配伍,虛證、實證皆可。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2.三角琴:
苦辛平,肝脾經入。
功能:破血、行氣、消食、止痛。
適應癥:(1)腹部腫塊積聚,氣滯血瘀所致閉經。
(2)適用於食積腹脹疼痛,可與消食霍奇同用。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3.水蛭:
鹹苦,微毒,入肝經。
功能:破血,化瘀,消癥。
適應癥:(1)發熱伴有積血,腹痛少,破血藥。
(2)淤血腫脹,用軟堅散結藥。
(3)淤血不去,新血不生,幹血成癆,腹滿消瘦。
(4)跌打損傷,淤血腫脹。
中藥分類-活血化瘀藥-活血化瘀藥
4.虻:
味苦,微寒,有毒。經常和水蛭壹起使用。
功能:破血化瘀,消癥通經。“能攻真氣跑不動的血”
適應癥:(1)瘀血閉經,本品可與水蛭、桃仁、紅花、川芎、三棱、莪術、當歸、赤芍配伍。
(2)跌打損傷及瘀血腫痛,可與牡丹皮、骨碎補、續斷、乳香、沒藥同用。
中醫分類——活血化瘀藥
藥物療效比較:
1、莪術、三棱能破血行氣、消積止痛,常配伍使用。主要用於治療腹痛積滯所致的腹痛、閉經、痛經、消化不良。
破氣消積,兩藥配伍,氣血兼顧,活血行氣,增強消積消癥之力。
莪術:血中之氣藥長於血中之氣。(傾向於爆裂氣體)
三棱:氣中血藥,善於破氣中血。(傾向於破血)
2、水蛭、介殼蟲
兩者都是動物藥,有毒。均有破血化瘀、消除癥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腹塊積聚、血瘀閉經、跌打損傷等。
虻蟲可與水蛭、大黃配伍治療血瘀型閉經。牡丹皮、乳香和沒藥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
雖然水蛭和虻蟲都有破血祛瘀的作用,但水蛭的作用緩慢而持久,偏向於肝經和膀胱經,祛瘀效果更好。朱沖炮
血力比水蛭強,通經絡,服用後可導致腹瀉(只有服藥後),祛瘀效果不如水蛭穩定。
活血化瘀藥的藥理學
1,改善血液動力學:
活血化瘀類藥物壹般具有擴張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每種活血化瘀的藥物在擴張血管方面都有不同的作用。如水蛭、益母草、莪術、桃仁等對股動脈的擴張作用較為突出。除益母草外,均屬於活血化瘀藥,說明活血化瘀藥對股動脈的擴張作用最強。延胡索、丹參、川芎等。
冠狀動脈的擴張作用更加突出。
冠心病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有典型的血瘀癥狀,大致歸入“絞痛”、“胸痹”、“暈厥”等範疇。活血化瘀藥物對冠心病有較好的療效。現已證明,許多活血化瘀藥物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如川芎、丹參、紅花、益母草、當歸、白芍、延胡索等。
2.改善血液流變學和抗血栓形成;
1)改善血液流變學。活血化瘀藥及其復方壹般能提高血瘀患者的血藥濃度(指血藥濃度升高,表現為血細胞)
紅細胞壓積、血漿蛋白、血脂濃度等升高。)、粘稠(指血液粘度,表現為全血和血漿的比粘度增加)、凝固(指血液凝固性增加,表現為血漿纖維蛋白原增加,凝固速度加快)、多聚(指血細胞聚集性增加,表現為血漿中紅細胞和血小板電泳變慢,各種因素誘發的血小板凝集增加,紅細胞沈降速度加快等。),其中血瘀證經活血化瘀藥治療後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均有所改善。其中丹參、川芎、益母草、蒲黃的作用較為明顯。
2)抗血栓形成。血瘀證常表現為血栓閉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腦血栓、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視網膜血管閉塞等。實驗證明,許多活血化瘀藥物具有抗血栓作用,如益母草、當歸、三棱、紫莖澤蘭、莪術等。
xxxx的機制:
1)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瘀患者的血液粘稠,導致血流緩慢,血小板容易附著在內膜損傷處,促進血液循環。
活血化瘀藥可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減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如
赤芍、雞血藤、當歸、川芎、紅花、益母草、水蛭、三棱、莪術都有此功效。
2)增加纖溶酶活性。壹些活血化瘀的藥物,如益母草、赤芍、丹參、桃仁、紅花等。,可通過增加纖溶酶活性來促進。
形成的纖維蛋白溶解並發揮其抗血栓形成作用。
3.改善微循環:
微循環壹般是指小動脈和小靜脈之間的微血管血液循環。“久病入絡瘀血”理論在中醫中早有,現代有所研究。
結果表明,血瘀癥患者普遍存在微循環障礙,如微血流緩慢、淤血,甚至出現血管內凝血和微血管變形(管屈曲)
彎曲、畸形、心尖擴張等。).微血管周圍滲出和出血。微血管收縮或閉塞等。很多活血化瘀的藥物都有改善微循環的作用。
環的作用,如川芎、丹參、姜黃、紅花、當歸、益母草等。、以及以活血化瘀藥物為主的復方藥物。
Xxxxx動作機制:
1)改善了微血流。治療後微循環的改善往往表現為微血流量的改善,使緩慢流動的血流加快,這可能主要是由於血液流變學的原因
化學特性,血液濃度、粘度、凝血和聚集傾向的改善的間接影響。
2)微血管形態的改善。其特征在於微血管痙攣的解除、血液淤滯和循環中紅細胞聚集的減少、微血管淤血的減少或消失以及微量白蛋白尿
管的輪廓清晰,形狀趨於正常。
3)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毛細血管周圍漏血減少或消失。
4、抗炎作用:
活血化瘀對各種炎癥的早期和不同類型的炎癥浸潤有明顯療效,其抗炎作用的原理可能是減輕炎癥。
該區域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了炎性滲出。同時,由於局部組織血液循環的改善,促進了炎癥滲出物的吸收。
敬。此外,壹些活血化瘀的藥物本身具有壹定的抗菌抗感染作用,如丹參、赤芍等,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
赤芍和川芎能抑制腸道致病菌的生長。
5.對子宮平滑肌的影響:
具有活血調經作用的藥物,常具有加強子宮收縮的作用,如益母草、紅花、蒲黃,用於閉經、月經過多。
常、產後惡露等。
6、鎮痛:
疼痛是血瘀的重要癥狀。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中藥,如延胡索、乳香、沒藥等,確實有很強的鎮痛作用。不同的
比較了不同類型活血化瘀藥物的鎮痛作用,其中以祛瘀止痛藥物的鎮痛作用較為突出。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活血化瘀藥物都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鎮痛作用。例如,改善器官的血液供應也可以消除缺血器官的疼痛。
7、抑制異常組織增生:
血瘀證可見於硬皮病、瘢痕組織、腸粘連、盆腔炎、食管狹窄等疾病,伴有良性異常組織增生,活血化瘀。
藥物通過抑制膠原合成,促進其分解,轉化吸收增生的結締組織,從而抑制異常組織增生。
活血化瘀藥的註意事項
1.活血化瘀藥適用於血瘀的各種癥狀,但其本質不同,應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選用,並做到對癥下藥。
顧。寒凝血瘀者,用溫裏散寒藥。熱脈血瘀與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相結合。風濕痹阻,經絡
如果不行,就要補充風濕類的藥。腹痛積滯,用軟堅散結藥。對於瘀血、瘡癰、腫毒者,可與清熱藥物同用。
3.每壹種活血化瘀藥都有傷血的危險,所以應用時壹定要註意劑量,要和養血藥壹起使用。
4、長期停滯或因虛而滯者,用補藥。再者,為了提高活血化瘀的效果,常與理氣類藥物配伍。因為“氣即血”
帥”、“氣滯血瘀”、“行氣活血”。
5、月經過多,孕婦應避免或慎用活血化瘀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