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代,玉林的原住民或被同化,或遷移到其他村落,仍保留自己民族特色的居民成為玉林土地上的少數民族,而漢族成為玉林的主體民族。從現有的史料來看,直接表明榆林古代少數民族的有限記載始於宋代。宋初地理誌記載“玉林夷人居谷……”以及“廢棄當州古蕩洞彜族人住窩,夜宿”。這裏所指的玉林州、州治,其實是在今天的興業境內,而廢棄黨州的古黨洞,也是在今天興業縣的賣酒、小平山、北市、隆安壹帶。所謂“外族人”,根據相關詞語推測屬於現代壯族前身的壹部分。這說明到了宋初,作為現代壯族的前身,李遼通等民族在玉林、南流兩縣(即興業、禹州、福綿)已不再作為主體民族存在。從唐五代到宋代,有相當數量的漢人到達玉林。如榮縣的馮、關、張等姓氏,玉林的陳、陶、鐘、龐等姓氏遷入,其他許多無法考證的姓氏也遷入玉林。事實上,在宋朝時期,榆林地區是分“主客”的。戶籍記錄中的“主”戶,應該是上壹代定居於此的漢人,以及已經漢化的原住民。所謂“客家人”,其實就是唐宋時期移居到這裏的漢人。這是廣義的客家人,也就是從外地遷到這裏的北方人。數量是多少?據不完全史料記載,當時已有6700多戶遷居玉林。其中,“普寧縣,戎州,戶,主,10,229;客,3547”;“於林州,戶主三千五百四十二戶;客兩千三百”;白舟,胡,主3727,客862。這是玉林客家先民最早的記錄。
明清時期,政府出於鎮壓和防止瑤族等少數民族起義的需要,將外地的瑤、童、鹹、回等民族遷到玉林安置,大量漢族人也因各種原因從鄰省或地區遷到玉林。漢族與少數民族的融合與交流,最終形成了現代玉林人。瑤族在玉林的定居主要是大藤峽瑤族250年起義的結果。據有關學者考證,直到唐宋時期,瑤族人才南移至廣西。什麽時候到達玉林,現在還無法得知。但據有關資料顯示,明清時期存在於玉林的瑤族,有相當壹部分是政府安置的結果,也有壹部分來自自由遷徙。據民國版《興業縣誌》所引史料記載,“明洪武二年,瑤族王龍起兵,主簿嚴陣鎮壓”,說明瑤族最遲在元代已定居興業縣。榮縣瑤族既有流動瑤族,也有定居瑤族支系。主要存在於榮縣南部。瑤族是的壹個分支,擅長遷徙和推行火葬。博白和北流瑤族屬於政府。明朝持續250年的大藤峽瑤族起義,讓朝廷頭疼不已。因此,天順、成化年間瑤族起義被鎮壓後,瑤族被重新安置在各地,並設置了瑤網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博白瑤“自明朝起,平達滕夏起義,後為郡縣所治。”北流瑤在天順年間被置於縣南。史書中還有陸穿山子和博白紫山的記載,其實都屬於瑤族的壹個支系。容縣和北流的苗族與瑤族雜居,分布在容縣和北流南部。北流回族,清康熙年間從柳州遷來,居住在縣城。玉林“狼人”從明朝就在中國了。所謂“狼人”其實是地方官治下的居民,“狼兵”是地方官治下的士兵。“狼人”具有兵民合壹的身份。關於古代榆林的少數民族,最值得壹提的是“任賢”。西安人,從明清到民國,被稱為帶有侮辱性的“狼人”。實際上,先這個名字來源於壯語。所謂冼就是地方官,冼人或冼人就是地方官統治下的居民,冼兵就是地方官統治下的兵和冼眼。本居住在左右河谷,明朝因戰事不斷,招兵買馬,散居全國各地。直隸縣居住的範圍在“州直抵東北四十裏山”。他在明朝時期被征為士兵,後來被授予田地以補貼家用,這被稱為“親賢”。博白任賢是明朝成化年間平達藤下起義後,從桂縣三江杜牧村轉移到博白守石梯和界牌關的。陸傳賢是明初賓夕法尼亞人。興業任賢於明代成化年間入縣。這些西安人,有著軍民團結的身份,被委以耕田守田,不準立檔,卻管著他們。明清時期,大量漢人因各種原因從江西、福建、廣東、湖南等地遷入玉林(例如因官職而留、因經商而定居、因戰亂而流亡、因軍營而活於世等)。),廣泛分布在轄區的各個角落。如玉林蘇姓始祖洪武年間從廣東順德遷至周培,玉林周姓李姓始祖來自江西吉安。玉林李姓祖先多來自湖南長沙,北流新豐李姓祖先來自福建,玉林張培姓從廣東來到玉林經商並定居玉林。玉林高山謀始祖因公務定居玉林,傅冕唐姓因軍隊定居玉林,玉林南門陳定居興業隆安。還有壹些鮮為人知的姓氏,也是在這個時期從全國各地遷到玉林的。明清時期,榆林穩定的環境和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得漢族人口繁盛,聚落不斷擴散,使得不同民族相互交融,為榆林最終的民族融合創造了充分必要的條件。隨著現實生活中先進文化和民族歧視的吸引和融化,隨著與漢族的交流和融合,語言、文化、風俗、服飾等越來越緊密,逐漸失去了少數民族的習慣。久而久之,過去住在壯族或瑤族聚居地的人分不清自己的祖先是壯族還是漢族,而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是漢族。應該說,由於玉林自古以來壹直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沒有發生大的戰亂,居民也沒有像其他地方壹樣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不同地方的人之間融合的過程是漸進的,更多地保留了古代地方的傳統特色,尤其是在語言方面,受外界影響較小,這也是玉林方言知名度小的主要原因。可以說,說玉林話的人,都是以玉林當地幾百到幾千年的語言為基礎的。說其他方言的人,要麽在玉林定居時間相對較短,要麽世世代代保持客家話不變。註:文中相關資料引自以下地方誌:《容縣誌》、《博白縣誌》、《北流縣誌》、《興業縣誌》、《陸川縣誌》,均為上世紀90年代出版,有《玉林府光緒版》、《民族學家黃先範壯族通史》、《玉林市地名誌》、《廣西同治清嘉慶版》。我不想壹壹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