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是指羊的肉,古代稱為“肉肉”、“肉肉”、“解肉”,是世界上常見的肉類之壹。羊肉比豬肉更嫩,脂肪和膽固醇比豬肉和牛肉少。羊肉比豬肉更嫩,脂肪和膽固醇比豬肉和牛肉少。那麽如何吃羊肉養胃呢?
1,蘿蔔燉羊肉湯
材料:羊腿、蘿蔔、枸杞、甘蔗。
做法:選取山羊腿或腹部的肉,將肉切成中等大小的塊,放入水中焯壹下,然後放入清水中燉。因為羊肉有異味,可以加壹段當前時令的水果甘蔗去除異味,甘蔗所含的甜味也可以調節湯的味道。同時加入適量的鹽和姜。等羊肉七八成熟,也就是筷子可以插進羊肉的時候,把去皮切好的白蘿蔔放入鍋中,再放入壹些紅棗。想喝清湯就用小火燉,想喝濃湯就用大火燉。蘿蔔燉透了就可以出鍋了。出鍋時,去掉甘蔗,加點枸杞,就可以吃了。
功效:羊肉為溫性食物,具有散寒增抗的作用,能溫補身體,養胃。而且用蘿蔔,不會讓羊肉的溫熱過度代償,導致上火,只是起到壹個平衡的作用。
2.鵪鶉燜羊肉
材料:幹凈鵪鶉2只,羊肉300克,料酒15克,醬油15克,胡椒粉15克,蔥姜1克,五香粉1克,精鹽3克,雞精5克,味精2克,花椒油65克。
做法:將羊肉放入冷水鍋中煮熟,撈出切塊。將鵪鶉放入沸水鍋中焯壹下,撈出。向砂鍋中加入料酒、醬油、胡椒粉、蔥、姜、五香粉和鮮湯,加入鵪鶉,用中火煮沸。加入羊肉,加入雞精和花椒油,煨至鵪鶉和羊肉熟。加入味精和精鹽煮沸,改中火,用澱粉勾芡。
功效:肉熟爛,湯汁濃郁,營養豐富。具有滋養五臟、益中氣、清濕熱的作用。用於營養不良、疲勞消瘦、慢性腹瀉和痢疾、食欲不振等疾病。
3.燉羊肉
材料:羊肉300g,15g料酒,蔥,姜,花椒,陳皮,山楂,鹽。
做法:羊肉用冷水浸泡兩小時,每小時換水壹次。羊肉用清水洗凈,切成小塊。鍋中倒入足夠的水,將切好的羊肉塊放入鍋中。中火煮沸後,撇去浮沫,倒入料酒。然後加入花椒、蔥姜、陳皮、山楂。蓋上鍋蓋,小火燉1-1.5小時,取出橘皮和山楂,再撒上適量鹽。轉中火繼續燉15-20分鐘後關火吃。
功效:養胃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