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農村。我小的時候,那裏的風氣是,為了“延續香火”,每個家庭都要生壹個男孩。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太明白這壹點,但是這段歷史確實存在。這就導致了很多家庭生了女孩,就要冒著超生的風險再生壹次。即使生出來的女孩是別人養的,也要繼續生。
有的家庭可能沒有孩子,會四處求醫,不接受收養,因為當地人認為這是家庭的悲哀,他們連壹個自己的孩子都沒有。這就是所謂的“男主之恥”。這種所謂的想法真的害了很多家庭,有的家庭甚至因為沒有孩子而選擇離婚。
對於這些人,我想說的是,血統沒那麽重要。領養孩子除了血緣,其他都壹樣。更多時候是“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父母與孩子之間最重要的親情來源於孩子成長的過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養育,以及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和信任,這些都不是單純靠血緣維系的。
還有壹小部分人沒有做好承擔撫養孩子責任的準備。如今,撫養壹個孩子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很多家庭覺得養不好壹個孩子,就順其自然,不要孩子。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壹些高知家庭。曾經看到壹個家庭的采訪,女主人說:“誰也不能保證我教育出來的孩子能對社會有貢獻。”
作為壹個有經驗的人,我覺得壹個家庭還是需要壹個孩子的,不管是自己生的還是領養的,孩子都會給家庭帶來經濟壓力,但是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是金錢買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