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橘絡(果皮內層的筋)3克,生姜6克,水煎後加紅糖服用,對患感冒胃痛的人有壹定療效。
這個偏方中的橘絡起到理氣通絡止痛的作用。生姜的作用是能夠散寒溫中。關於紅糖的功效,中醫營養學認為,紅糖性溫,可以“溫補、溫通、溫散”。
2.早上吃養胃湯
材料:紅棗50克,帶蛹蠶繭20個,糖適量。
做法:1。將洗凈的紅棗和蠶繭壹起放入鍋中,加入800克水。
2.煮沸後,小火燉15分鐘。
3.將果汁濾入壹個大碗中,加入糖調味。
功效:湯汁香甜可口,養胃健脾,潤肺生津。
3.桑椹三明治
原料:切片面包(無味或鹹),桑葚罐頭1瓶。
做法:1。打開桑葚罐頭,舀出3 ~ 4粒桑葚放在面包上。
2.再舀幾勺桑葚汁,均勻地倒在面包片上,將面包片對折。
功效:不僅養胃,還有明目、清肝、健腦的作用。
4.早晚養胃粥
材料:粳米50克,大棗10,蓮子20克。
做法:1。蓮子用溫水泡軟去核,粳米、大棗洗凈。
2.將三者壹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文火熬成粥。
3.根據個人口味調味後早晚食用。
功效:養胃健脾,還防治缺鐵性貧血。
5.紅燒鯽魚
原料:鯽魚1、陳皮10g、生姜50g、花椒2g、吳茱萸2g、黃酒50g、鹽、蔥、味精。
方法:將鯽魚去鱗去內臟,生姜切片,魚肉放上幾片,其余與陳皮、花椒、吳茱萸壹起用紗布包好,加入黃酒15ml、鹽、蔥、水,蒸半小時,取出藥袋,加入味精。
服用方法:隨餐服用。
功效:溫胃止痛,福柯治虛寒胃痛,對清水瀉下、腹痛也有效。
砂仁條
原料:砂仁10g,豬肚1000g,花椒,胡椒,蔥,姜。
方法:按照壹般烹飪方法制作。
服用方法:隨餐服用。
功效:溫中祛濕,行氣止痛。主治:胃脘冷痛,腹脹,食欲不振,嘔吐腹瀉。
6.山藥百合紅棗粥
山藥90g,百合40g,大棗15枚,薏米30g,大米適量煮成粥。壹天吃兩次。山藥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苡仁有健脾和胃、滋陰養胃、清熱潤燥的作用。此粥特別適合中醫辨證屬胃陰不足的胃病患者食用。患者常表現為上腹部隱痛、饑餓、口幹咽燥、消瘦、舌紅少苔、脈細數。
7.砂仁羊肉湯
砂仁10g、白胡椒3g、生姜數片、羊肉適量,煮熟後加入適量鹽。壹周三次。其中,砂仁化濕、行氣、中和;白胡椒、生姜味辛,性溫;羊肉辛溫補虛,養胃散寒。砂仁羊肉湯具有健脾散寒、暖胃止痛的作用,特別適合中醫辨證屬脾胃虛寒的胃病患者食用。患者常表現為上腹部隱痛,溫熱壓痛,吐清水,四肢不溫,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細。
8.木耳炒肉片
將15g幹黑木耳用溫水泡發,洗凈,將60g瘦豬肉切片放入油鍋中,翻炒兩分鐘,放入煮熟的黑木耳,加入適量鹽,小火煨5分鐘後服用。壹周三次。其中黑木耳能養胃益腎,調理中氣。黑木耳與瘦豬肉同用,能補脾胃,和中氣。特別適用於情誌失調引起的胃病。根據中醫辨證,患者屬於肝氣犯胃。患者常表現為胃脘脹滿,胸脅脹痛,噯氣吞酸,多由情誌因素引起,苔薄白,脈細。
除了合理選擇藥膳外,胃病患者在秋季飲食中還應註意以下幾點:壹是少食多餐,使食物和胃酸經常在胃中中和,防止胃酸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加重病情;第二,避免吃太多對胃黏膜有害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濃茶、濃咖啡、酒和過熱過甜的食物;第三,睡前不要吃東西(特別是吃飽),因為晚上吃東西影響胃酸分泌,誘發或加重胃潰瘍。
有句話叫“藥補不如食補”。如果不是很嚴重的病,就要靠平時的“滋養”了。大多數情況下,胃是靠“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