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含有多種生物堿,主要是麻黃堿,占總生物堿的80% ~ 85%,其次是偽麻黃堿和微量甲基麻黃堿、甲基偽麻黃堿、甲基麻黃堿、揮發性芐基甲胺、兒茶素和少量揮發油,油中含有α-松油醇。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歸肺經、膀胱經。
功能:發汗、平喘、利尿。麻黃堿對支氣管平滑肌有舒張作用。
對痙攣性支氣管有明顯的解痙作用。這些作用與其促進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並直接作用於腎上腺素能受體的能力有關。
甲基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對平滑肌的解痙作用與麻黃堿相似,但對血壓影響不大。麻黃堿能興奮心肌和收縮血管,對心臟和血管有類似腎上腺素的作用,能加速和加強心跳,收縮血管,升高血壓。但作用微弱而持久,舒張血管作用微乎其微。因此,用於滴鼻液時,不存在二次血管擴張。較大治療劑量的麻黃堿可興奮大腦皮層和皮層下中樞,引起精神興奮、失眠、焦慮和震顫。還能興奮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當延髓受到抑制時,麻黃素有醒神的作用。短時間內反復使用麻黃素可迅速減弱作用,最後可完全無效,停用數小時後可恢復。麻黃揮發油在體外對流感病毒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已證明對感染甲型流感病毒PRg株的小鼠有壹定療效。
不良反應:麻黃常用於發汗、平喘。服用過量時,常引起煩躁、失眠等中樞興奮癥狀,以及血壓升高等副作用。高血壓、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動脈硬化、甲亢、糖尿病、失眠者慎用或禁忌。
(2)樟樹葉油
成分:主要含有案樹腦、芳樟醇和樟腦,其次是β-蒎烯和松油醇。其中案樹腦、芳樟醇和松油醇都有平喘作用。
性味歸經:溫、辛、香、無毒。歸肺經。
功能:祛風散寒,平喘,理氣活血,止痛止癢。民間使用樟樹根和樟木治療感冒和頭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和克山病;樟樹籽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發現樟樹揮發油具有較強的平喘作用,臨床平喘效果顯著,但樟樹的來源不如樟樹葉豐富,加工更為復雜。藥理研究表明,樟葉油具有與樟樹籽油基本相同的藥理作用,能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產生明顯的平喘作用,並有壹定的止咳祛痰作用。臨床平喘效果好,祛痰鎮咳效果差,對合並肺氣腫、病情較重的患者效果較低。適用於治療喘息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壹般在服藥後10分鐘起效,藥效持續3 ~ 10小時。
不良反應:少數患者有惡心、嘔吐、心悸、頭暈等。,但並不嚴重,可以自行消失。
(3)山蒼子油
成分:揮發油中主要成分為檸檬醛,其次是檸檬烯、香葉醇、香草醛、莰烯、甲基庚烯酮等。
性味歸經:辛、溫。脾、胃、腎、膀胱、肺經。
功能:溫補脾腎,健胃消食。近年來,研究表明它具有很強的平喘和抗過敏作用。
口服山蒼子油對慢性氣管炎有較好的療效,並能明顯改善肺通氣功能和肺活量。鼻吸入療法對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有明顯的即時平喘作用。壹般需要1 ~ 2分鐘才能生效,持續30分鐘。山蒼子油經灌胃、腹腔註射或噴霧吸入均有祛痰作用。體外試驗表明,山蒼子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沙門氏菌和痢疾誌賀氏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
不良反應:部分病例出現口咽幹燥、大便幹燥、胃部不適、噯氣、頭暈。
吸入會導致刺激癥狀,如打噴嚏。
(4)苦甘草
成分:含有多種生物堿,包括槐定堿。
性味歸經:甘、苦、平。心、肺、脾、胃經。
功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平喘。實驗證明,苦甘草和苦甘草甜素有平喘和輕度鎮咳作用,但無祛痰和抗炎作用。臨床平喘效果顯著,適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和喘息性慢性支氣管炎。苦甘草氫溴酸鹽肌肉註射半小時後起效,持續2 ~ 6小時。
不良反應:小劑量時未發現,大劑量時對肝細胞有壹定影響,肝病患者慎用。
(5)苦參
成份:含苦參堿、苦參黃酮、米草素等。
性味歸經:寒苦。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功能:清熱利濕,祛風殺蟲,平喘。已證實苦參煎劑和苦參總生物堿具有平喘作用,其中氧化苦參堿和槐定堿具有明顯的平喘作用。臨床上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有效。
不良反應:少數患者有輕微嗜睡。吸入藥物可刺激局部,常引起喉嚨發癢或咳嗽。
(6)花椒屬
成分:含有揮發油,其中含有異山梨醇、牦牛醇等。
性味:苦,寒。脾經和膀胱經。
功能:活血化淤,平喘止痛。具有明顯的平喘作用,但止咳祛痰作用不明顯,適用於臨床治療支氣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氣管炎。口服作用迅速,5 ~ 10分鐘起效,作用持續6小時左右。
不良反應:少數人有頭暈、惡心、發熱。
(7)胡頹子
成分:含有生物堿、黃酮苷、香豆素、三萜、酚類物質、鞣質等。
性味歸經:平,酸,苦。歸肺經。
功能:止咳平喘。藥理實驗表明,胡頹子對實驗性慢性支氣管炎有壹定療效,黃酮類化合物有較好的平喘作用。可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定喘靈穴位註射或噴霧吸入起效快,對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有較好的平喘作用。噴霧吸入即可立即見效;穴位註射15分鐘後起效,可持續6小時以上,最長25天。
不良反應:少數患者在穴位註射時出現過敏反應、畏寒、寒戰。
(8)七葉樹
成分:鵝掌楸嫩枝含有揮發油。
性味歸經:溫、苦、甜。歸肺經。
功能:舒筋活絡,消腫止痛。實驗表明本品能緩解組胺和乙酰膽堿引起的支氣管痙攣。臨床上對各種不同嚴重程度的支氣管哮喘均有較好的療效,尤其是吸入性過敏引起的哮喘。其優點是起效快,無常用平喘藥如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氨茶堿對心血管和胃腸道的副作用;肌肉註射的療效可與靜脈註射氨茶堿相媲美,對部分病程持續、哮喘發作頻繁、常用平喘藥無效的患者常有效。肌肉註射10 ~ 15分鐘起效,25 ~ 30分鐘起效,可持續3 ~ 6小時。
不良反應:肌肉註射只有輕微的酸脹感,部分人有嗜睡感,與其鎮靜作用有關。
(9)年輕的紅色
成分:三萜皂苷是平喘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皂苷II。
性味:溫、辛、微苦。歸肺經。
功能:平喘止咳,活血止痛。藥理實驗表明,保幼紅皂苷具有良好的平喘作用,對肥大細胞有壹定的保護作用。臨床治療支氣管哮喘效果良好,其平喘速度和強度均優於氨茶堿,且不良反應少。
口服壹般需要15 ~ 60分鐘才能起效。乙酰化皂苷對胃腸道刺激小,雖然用量大,但平喘效果優於保幼紅皂苷。
不良反應:部分患者出現頭暈、口幹、惡心。保幼紅皂苷對胃黏膜有壹定的刺激作用,宜飯後服用。活動性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慎用。
(10)艾葉油
成分:艾葉油是壹種多組分混合物。經分離鑒定,已確定有松油醇-4、β-石竹烯、蒿腦、芳樟醇、樟腦、冰片、案樹腦等七種。
性味歸經:苦、辛、溫。歸肝脾腎經。
功能: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近年來發現艾葉油具有鎮咳、祛痰、平喘作用。05μg/ml艾葉油的作用強度與異丙腎上腺素0125μg/ml相當。無論口服還是噴霧給藥,都能對抗乙酰膽堿或組胺引起的哮喘發作,作用持久。在豚鼠身上的實驗表明,艾葉油可以抑制化學物質引起的咳嗽。鎮咳機制主要是抑制延髓的咳嗽中樞,可被尼可剎米抵消。
酚紅法顯示小鼠口服或腹腔註射艾葉油有祛痰作用。艾葉油灌胃給藥對豚鼠過敏性休克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噴霧給藥無效。其機制可能是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或直接引起過敏介質(組胺和慢反應過敏物質)。艾蒿油能明顯抑制離體蟾蜍心臟的收縮,對心率影響不大,但可引起房室傳導阻滯。註意力集中會使心臟停止跳動。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能降低家兔的活動。灌胃給小鼠能明顯延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體外實驗表明,艾葉油對球菌和大多數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抑制作用。
不良反應:壹般常用劑量無副作用。僅有少數患者口服後出現咽幹、惡心、胃部不適、頭暈等反應,但不需治療即可消失。氣霧劑吸入有局部刺激,可引起咳嗽。
(11)甘藍型油菜
成分:鮮葉及地上部分含揮發油0.7% ~ 65,438+0%,油中含哌啶酮40% ~ 50%。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歸肺經。
功能:止咳平喘,消炎止痛,祛風利濕。臨床觀察和藥理實驗證明,吳茱萸制劑具有平喘、鎮咳、鎮痛和抗利尿作用。有止血、通經、消炎、止嘔等多種作用,但平喘作用最強。抗利尿和鎮痛作用次之,其次是其他作用,但它們都有壹定的作用。Ruva或哌啶酮能松弛離體兔腸平滑肌。哌啶酮可對抗氯化鋇引起的腸平滑肌收縮;還拮抗毛果蕓香堿對腸平滑肌的興奮作用;蕓香油和哌啶酮對組胺引起的豚鼠支氣管痙攣有明顯的解痙作用。臨床應用用於緩解哮喘癥狀,對抗支氣管痙攣。豚鼠喉上神經刺激實驗表明本品與哌啶酮有壹定的鎮咳作用。胡椒酮是芝麻油和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方位角菌等細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不良反應:乳香片無副作用,相對安全。口服雲香油和哌啶酮可引起惡心、嘔吐和腹部不適等胃腸道反應,少數病例出現牙齦腫脹和鼻出血。雖然哌啶酮亞硫酸鈉沒有胃腸道反應,但可能引起頭痛、頭暈、心悸和疲勞。氣溶膠對支氣管有局部刺激,少數患者有嗆咳。
(12)蚯蚓
成分:含有輔料、琥珀酸鈉、脂肪酸、膽固醇、膽堿、氨基酸、dillenin、地龍退燒藥等。
性味歸經:鹹、寒。肝脾膀胱經。
功能:清熱、息風、平喘、通絡、利尿。蚯蚓含氮有效成分對小鼠和家兔離體肺灌註有顯著的支氣管擴張作用。對預先用組胺或毛果蕓香堿處理的灌註肺支氣管有舒張作用。對組胺噴霧引起的豚鼠哮喘有保護作用。能對抗組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產生良好的平喘作用。臨床上適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和過敏性哮喘,尤其適用於熱哮患者。
琥珀酸鈉是廣地龍的有效成分之壹,具有寬胸、化痰、平喘的作用。
其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緩慢而持久,臨床上適用於支氣管哮喘。喘舒寧片由琥珀酸鈉和異丙嗪組成,對過敏性哮喘、支氣管哮喘及長期服用麻黃堿和氨茶堿後出現不良反應或無效的患者有較好的療效。服用後能刺激食欲,促進睡眠。對於炎癥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哮喘,效果稍差,最好配合消炎藥使用。
不良反應:註射時可引起局部蕁麻疹等過敏反應。低血壓或過敏體質患者慎用。孕婦不宜用於嚴重心臟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