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又名水母,主要產於我國東南沿海。從8月到9月,水母經常成群結隊地漂浮在海面上,有時會被擊中而擱淺在沙灘上。捕魚時,他們先用長標簽刺穿雨傘,然後用網捕捉。
捉後用石灰和明礬浸泡。然後把體內的水分擠出來,洗幹凈,腌制。壹般是傘體和口腕加工。口部和腕部俗稱“水母頭”,傘部俗稱“水母皮”。
擴展數據:
新鮮水母的刺囊內含有毒液,毒液由多種多肽物質組成。水母毒素的毒性是河豚毒素的450倍。水母通過觸須上帶刺的絲囊來保護自己。觸須遇到人會被纏住,同時刺絲會在囊內彈出,刺進人體,釋放出肽毒素。這是水母保護自己的方式。
當人們折斷觸角時,它仍然粘在傷口上,繼續毒化。無論水母是生是死,甚至碎成碎片沖到沙灘上,它們的觸須都可能會蜇人。
據《解放軍報》報道,人體皮膚薄而嫩的部位最容易被蟄到。壹般幾分鐘後可能會出現電擊樣的刺痛感。幾個小時後,受傷部位逐漸出現帶有紅斑的線狀血疹,癢而灼熱。
敏感性強的患者可出現紅斑、水腫、風團、水皰、瘀斑,甚至表皮壞死。如果全身多處被蜇或被毒水母蜇傷,1~4小時內常出現寒戰、發熱、腹痛、倦怠、冷汗,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百度百科-水母
人民網-在海邊玩也要註意安全。水母帶來的傷害妳可不能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