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證書;胃火灼痛似燒心,胃脘悶悶不適,口幹黏膩,或酸腐,苔黃膩,脈數。
治法:清濕熱。
處方:越橘左金丸化學切割
加減:泛酸嚴重者加烏賊骨、貝類、瓦楞子;濕熱苔膩者加藿香、飛機草;肝氣不適者加柴胡、枳殼;若伴有惡心嘔吐,可合用溫膽湯;酒傷可加葛根、砂仁。
2;陰虛內熱
主證:胃脘灼熱如火,口幹唇紅,五官發熱,手足發熱,饑或饑聲,舌質紅,苔幹津液少,脈數。
治法:滋養胃陰,酸甜澀陰。
處方:芍藥甘草湯加減
加減:氣郁者加柴胡、枳殼、香附、佛手;不想吃就加雞內金,炒兩芽,炒山楂;脾胃虛弱者加黨參、白術、茯苓;加入莪術、丹參、赤芍用於化瘀活血。
3;被熱物體傷害
主要癥狀:有明顯的進食灼傷史。自覺吃了壹些熱的食物後,食道和上腹部有燒灼樣的灼熱感,所以害怕吃東西,尤其是熱的食物。服用後會加重,皮毛發白或發黃,脈搏加快。
治法:清熱解毒,清咽利膈。
處方:金銀花、甘草調味。
加減:出血明顯者加三七、蒲黃;可加入當歸、桃仁和三七用於止血;惡心嘔吐者可加半夏、陳皮、竹茹。1;烏貝散
烏賊骨、海灣等。均分研磨成粉,每劑6克。
適應癥:胃酸過多引起的胃部不適和心口灼熱。
2;復方猴頭顆粒
主要用於治療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炎和胃潰瘍,如胃嘈雜、饑餓、胃灼熱或胃痛。
3;三七蓮蜂蜜膏
三七、川芎各30g,貝類50g,蜂蜜100ml。
適應癥:食管炎中的燒灼感。
4;白藥膏
雲南白藥2g,蒲公英6g,純藕粉50g,糖少許。四味用溫開水調成糊狀,分床上、俯臥、仰臥、左右四次服用。慢慢咽下,每天早晚1次,2周為壹療程。
適應癥:創傷性食管炎。癥狀包括胸骨後灼痛和吞咽痛。1;山治10g,水煎代茶服。
主治:胃灼熱疼痛,心中懊惱等。
2;木蝴蝶10g,金銀花15g,甘草5g,水煎代茶,飲服。
適應癥:食管炎,伴有心臟和胸部之間的灼痛,或魚刺等外傷引起的食管灼痛。
3;蒲公英30g,水煎代茶飲。
治療食道和上腹部的燒灼感。1;紅豆薏米飲料
赤小豆30g,薏苡仁30g,清水燉30min,然後取汁100ml,燉30min,然後倒出剩余的100ml汁,兩次混合汁,溫飲或涼飲。
適應癥是輕度胃灼熱。
2;金針冬瓜湯
幹黃花菜20克,切段,用開水浸泡20分鐘,再和冬瓜絲50克壹起煮,壹會兒就好了。加入鹽、味精和幾滴香油。
適應癥:輕度胃灼熱。
3;素食苦瓜
200g新鮮苦瓜,切絲,用開水浸泡壹會去苦味,然後放入油鍋炸至九成熟,出鍋,勾芡(含鹽和味精),澆汁。
主治:胃熱,胃灼熱,心緒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