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如果動腳踝時沒有劇烈疼痛,還是可以勉強站立行走的;如果疼痛不在骨頭而在肌肉,那多半是扭傷,可以自己處理。如果活動腳踝時有劇痛,不能站立和活動,疼痛在骨頭上,或者扭傷時感覺腳內有聲響,受傷後很快出現腫脹,特別是壓痛點在外腳踝中部或外腳突出的骨頭上。那是嚴重受傷的跡象,妳應該立即去醫院。如果因條件限制暫時不能去醫院,也可以暫時用以下方式處理,然後盡快去醫院診治。
2.正確使用熱敷和冷敷。熱敷和冷敷都是理療,但作用完全不同。血液熱的時候是有生命的,冷的時候是凝結的。因此,當破裂的血管仍在出血時,應進行冷敷以控制損傷的發展。熱敷只能在出血停止後進行,以驅散傷口周圍的淤血。
細心的讀者壹定會問,怎麽才能知道出血有沒有止住呢?原則上以傷後24小時為限,以下幾點也可參考:壹是疼痛腫脹趨於穩定,不會繼續惡化;二是患足擡高和放低時腫脹感差別不大;第三,傷口的皮溫從略高於正常部位變為相當相近,可以作為止血的依據。
3.適當的活動。當受傷後逐漸出現腫脹和疼痛時,不要支撐自己的體重站立或行走。最好擡高患肢,限制任何活動。當病情趨於穩定時,可擡高患肢進行踝關節主動活動,但禁止能引起劇烈疼痛的活動。等到腫痛逐漸緩解,再繞著地面走壹圈。時間要先短壹些,習慣後再逐漸增加。
4.正確按壓和揉捏。在出血停止前,宜連續按壓、揉捏血腫。方法是將手掌大魚際按在局部,盡管疼痛,但壓力要可以忍受。時間是持續按壓2 ~ 3分鐘,然後慢慢松開,停頓壹會兒,重復操作。每5次重復為壹個階段,每天做3 ~ 4個階段比較合適。出血停止後,做揉法。用大魚際或拇指指腹在局部施加壹定壓力並揉捏。方向是在腫脹周圍向各個方向離心按壓,每次2-3分鐘,每天3-5次。
5.合理用藥。在出血停止前,不宜內服或外用活血藥物。可以在傷口上噴“快點好”,口服雲南補血藥物。出血停止後,外敷烏虎丹,內服大爹丸、活血止痛散等。後來可以用中草藥熏洗。如果手頭沒有中成藥,也可以將面粉炒熟,用米醋代替五虎丹塗在患處,效果也很理想。用壹撮辣椒和壹把鹽開水代替中草藥熏洗也是不錯的。西醫:如果妳的腳踝沒有嚴重扭傷,妳應該去醫院。
據武警北京第三醫院徐本明醫生介紹,人體最重要的關節之壹是踝關節,它不僅支撐和平衡全身的重量,而且由於其復雜的關節和大量的韌帶,決定了脆弱性的性質。腳踝扭傷醫學上叫腳踝扭傷。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上下樓梯,徒步逛街,公園散步,旅遊爬山,不小心踩到臺階,撞到磚頭石塊,樹樁等。,這些都容易造成腳踝扭傷。壹旦扭傷,不管感覺嚴重不嚴重,都要盡快去看專科醫生。不要以為有動能就能走路,自己養就能治療。養不好,會留下習慣性腳踝的隱患。
中醫:盡量往扭傷方向摔。
北京中醫醫院的雷中民醫生說,人們走路時會扭傷腳踝,這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壹些可能是由於天氣寒冷,關節活動不足,肌肉和關節不協調造成的。有些根本就是偶然,不能提。腳踝扭傷後,人最快的反應是反方向“糾正”扭傷。其實這遠比倒下不戰鬥要糟糕的多。
中西醫共同建議:
1.扭傷腳踝後,盡量讓受傷的腳不要再動。有可能的話可以用繃帶捆綁固定,可以減輕腫脹程度。
2.受傷後24小時內應避免按摩,冷敷重復35次,最好每2小時1次。這是因為扭傷後24小時內局部毛細血管仍處於斷裂狀態。冷敷可以促進血管收縮,壹些噴霧也可以用來幫助止血和止痛。
3.24小時後,用溫水熱敷,每天兩次。24小時後熱敷可以活血化瘀,促進瘀血吸收。
扭傷腳踝後,最好及時看專科醫生,以免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