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靜是94年的新手媽媽。女兒雅出生的那壹刻,她激動得仿佛站在舞臺上。所有的辛酸和苦澀壹夜之間化為灰燼,全部在她手中得到了呵護和精心的培育。隨著全職媽媽日常生活的無微不至,尤其是壹歲多走路不走路的固執,讓小靜越來越難以照顧好日常生活。
在過度精耕細作的轉型下,丫丫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她出門怕見人,怕走路摔跤,怕和小朋友玩,但經常得不到就哭。看到自己的孩子那麽優秀,又不愛交際,小靜的內心開始焦慮,生怕丫丫上幼兒園後會因為性格不合群而被孤立。好在小靜有足夠的時間去引導和準備幼兒園的適應。
如果用壹些成語來形容壹歲多的寶寶,幾乎很多家長都會用嚇人的詞,比如驚喜;不知所措;受到驚嚇;壹刻也不離開;跳上跳下;無賴小孩;揭開建築物上的瓷磚;急行跳高...
無論是倔強、危險還是活潑的成語,對家長來說都是“寶寶太難照顧了”。1歲以上的寶寶有多難?相信所有經歷過的媽媽都能充分理解,並不是媽媽對寶寶太矯情,而是孩子的各種驚喜真的讓人捉摸不透。
照顧1歲以上的孩子有多難?只要看看以下幾種擔憂:
1,明明睡著了,剛走就摔倒在地,跌跌撞撞。
在小靜從小到大和她聊天的記憶裏,和她聊天的人,大多都在承受著她壹歲的年紀。那些把她照顧不好的人,都是自責,都是跟孩子說不好卻不理解。其實很多媽媽都經歷過。有壹次,小靜在雅雅睡著的時候畫了壹條眉毛,雅雅從床上摔在了地上。額頭上的淤青讓小靜心中充滿了悔恨。孩子倔強地跳舞時,小靜的手幾乎沒有停下來休息過,還經常圍著她,生怕壹個疏忽把孩子摔了。
事實上,孩子是在明明睡著的情況下,摔倒在地,跌跌撞撞的。這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必經的過程,也是父母雙方都要經歷的獨特困難時期。也叫“寶寶的焦慮和分離”。寶寶焦慮分離情緒是怎麽回事?所謂寶寶的焦慮分離情緒,是指短暫的分離讓孩子產生焦慮的情緒。比如寶寶明明睡著了,媽媽離開壹兩分鐘,孩子就摔倒在地,跌跌撞撞。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焦慮,孩子離不開媽媽,所以寶寶會憑感覺急於找媽媽,誘發危險。
2、不管三七二十壹,抓點新東西往嘴裏塞。
1歲寶寶又有“四甜”的說法了。孩子吮吸手指的樣子看起來很可愛,但是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他們能吮吸的不僅僅是手指。任何感覺新鮮的東西都會被塞進他們的嘴裏,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抓什麽東西往嘴裏塞的動作看起來很無奈也很擔心,尤其是壹些小物件很容易被孩子吞下去。
寶寶抓到新東西就饞嘴,作為家長,我們要明白,這並不是孩子餓了,而是對事物好奇的“饞嘴期”,也是寶寶牙齒萌出時牙齒發癢的階段。在抓東西往嘴裏塞的行為中,如果家長立即制止,寶寶會變得哭鬧、焦慮,情緒反應波動較大。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阻止。
如何幫助寶寶安全度過這個躁動無知的時期?爸爸媽媽可以買壹些不同圖案和顏色的食品級牙膠作為玩具,既緩解了寶寶的好奇心和乳牙萌出帶來的不適,又減少了寶寶口腔欲望的隱性危機!
3,見人就躲,見玩具就扔,不滿意就哭。
1歲以上的嬰兒幾乎是不需要教的“毀滅之王”。幾個月互相嘲笑的天使寶寶,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變得不確定了。他們躲著人們,向他們扔玩具。當他們不滿意時,就直接用哭鬧來威脅父母。
我個人認為躲著人,向人扔玩具,不滿意就哭,是成長發育中常見的表現。躲著人,說明寶寶有壹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向人扔玩具,說明孩子的抓握和手眼協調能力可以大大提高,不滿意就哭,說明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心和體貼...
這樣每個孩子的背後都有不同的需求,爸爸媽媽能做的就是陪伴和護送寶寶。參與過多未必是好事,反而會讓寶寶更加依賴。如何間接引導孩子度過不確定階段?關於躲著人的情況,可以多帶寶寶去社交,讓寶寶認識更多的陌生人,創造壹些交流的環境;關於寶寶看到玩具就扔的情況,我們可以準備壹些摔不壞的矽膠玩具!
不滿意就哭的情況和前兩種不壹樣了,自我保護本能和技能都增加了。不滿足就哭,有正常需求,也有無理取鬧。面對孩子正常的可以滿足的需求,但是無理取鬧,壹定要堅守底線,告訴孩子為什麽不能這樣做,然後擁抱他們,安慰他們得不到的孤獨感。在這裏,我們不擔心寶寶太小不懂。拒絕先安慰,也是為了讓孩子適應自己不可能是唯壹,從而避免。
關於帶壹個1歲以上的寶寶有多難,今天的知識點總結如上。親愛的父母們在壹歲的困難期都經歷過哪些不同的「困難」?歡迎到評論區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