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是人體元氣的集中之地,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溝通五臟六腑。經常按壓肚臍可以健腦補腎,幫助消化,安神降氣,利尿通便,加強肝腎的新陳代謝,使人體氣血充盈,促進和調整五臟六腑的功能。
《會元針灸學》對神闕穴有深刻的描述:“神闕是被神所棄者。上半部分是天,下半部分是地,中間部分是人。兩邊有、郁,上為水,下為陰道交合、氣海,臍住其中,如門。超自然力量是與生俱來的。當父母相交形成胎兒時,先天臍帶就像蓮蓬莖,系在母親的命門上。天生水,生腎,形似未開的蓮花。它遵循五行,由母親傳給母親。十月胎滿,神註肚臍,成人名神闕。”
神闕是任脈的關鍵點,任脈總是把人引向壹條陰經,運行於胸腹正中,連接心肺,通脾胃,通腎。所以神闕是經絡和氣血的匯合處,是人體交會的中樞。古人壹向非常重視肚臍,素有“肚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為臟之根”之稱。肚臍是五臟六腑的門戶,表裏是寒邪六淫的門戶。具有向周圍及全身分布氣血、健脾強腎、回陽救逆、調理腸胃、行氣利水、散結調經的作用。可見肚臍在人體中的重要性。
1,按肚臍
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覺前,都要排便,脫衣服,裸露肚子。天冷的時候,可以給自己蓋上被子,全身放松,仰臥,手掌放在肚臍上,逆時針旋轉108圈,再順時針旋轉108圈,壹直按壓肚臍,可以健腦補腎,幫助消化,安神降氣,益體大小。還能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防止風寒六淫的侵襲。
2、艾灸肚臍
點燃艾條的壹端,在距離肚臍3-4厘米左右的高度抽。艾灸部位感覺溫暖舒適時,保持靜止,艾灸20-30分鐘,以局部溫熱潮紅為度。不管是什麽樣的慢性病,都要用艾灸來幫助元氣。艾灸此穴可提高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從而達到抗病強身保健的效果,可使腦出血、腦血栓昏迷患者蘇醒。艾灸此穴半小時以上,有溫陽解郁、補中理氣之功效。《醫學概論》說:“藥不到針,必是灸”。艾灸能改善老年人血液變化指標,增加骨密度。
3.給肚臍上藥
治療風寒感冒:將白芥子3克碾成細末,將粉末放入肚臍內,用溫水袋在肚臍外熨,汗出。
治療小兒腹瀉、消化不良、腹痛:可將藥粉與黃酒或茶葉混合後貼於肚臍1-2天,有的甚至幾小時內就好了。遺尿癥的孩子也可以在肚臍和關元穴同時敷藥,可以減少遺尿的次數。經常感冒的孩子,用中藥裝袋敷在肚臍上壹段時間,可以提高抵抗力,減少感冒的發生。
治五瀉:可將補骨脂、附子、肉豆蔻、五味子等藥材混合,研成細粉,用醋調成糊狀,敷臍7天為壹療程,可反復2-3個療程。
治療呃逆:選用橘皮、半夏、丁香等。,研成細末,用姜汁調成糊狀,敷臍孔2-7天。
治療脾胃虛寒胃痛:花椒、幹姜、香附等。可用黃酒調成糊狀,可使用2-7天。
治療高血壓。將等份的吳茱萸和川芎粉碎成細粉,用75%酒精棉球消毒,將5-10g藥粉放入肚臍,用麝香壯骨膏密封。3天換藥1次,1個月為1個療程。
中藥敷臍的註意事項
中藥敷臍很簡單。清洗肚臍後,仰臥,取適量調好的藥粉,與姜汁或黃酒、蜂蜜、醋混合,放入臍孔內,用紗布覆蓋,用透氣膠帶固定。壹般保持6-12小時。
皮膚敏感者可縮短時間,皮膚耐受性好者可適當延長,但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壹般可持續2-7天。有急性病變、體內濕熱、肚臍炎癥或嚴重皮膚過敏的人不宜用此法治療。另外,空腹或飯後不宜立即用中藥敷臍。
4、肚臍拔罐
選擇大火罐,應用閃火法,在肚臍上拔火罐,取火罐15-20分鐘。肚臍拔罐可治療哮喘、痢疾、慢性腹瀉、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
肚臍配合足三裏、鐘山、大椎穴拔罐,每日壹次或隔日壹次,每次20分鐘,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進食欲,消除疲勞。
5、聚氣臍
妳可以站著、坐著或躺著,全身放松,雙手手掌重疊在肚臍上,用鼻吸氣時用腹式呼吸法慢慢鼓起腹部,希望自然界的高能物質進入肚臍,聚集在這裏;當嘴呼氣時,腹部下沈,高能物質有意擴散到全身。呼吸吸氣壹次,練習24次。長期練習可溫陽補虛,回陽和中,消食導滯,對陰陽兩虛,體虛氣短,精神衰退有效。
大家要註意肚臍的保暖。現在許多年輕女性喜歡穿露臍裝,這實際上對她們的健康有害。雖然壹時漂亮,但久而久之,不僅會影響月經,還容易導致痛經,影響子宮的結構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