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如何做好“五水共治”工作

如何做好“五水共治”工作

1.壹是按照“規劃先行、摸清家底、明確重點、近期優先、有序推進”的思路,完善城市防澇、排汙、供水、節水規劃,重點完善城市排水(雨)和防澇綜合規劃。2011年底,區市及部分重點城市防洪排澇綜合規劃全面啟動。2014年3月完成評審,6月底前審核結果並備案。

2.二是重點解決城市防洪、城鄉供水壹體化、二次供水管理等問題,完善水價、電價等聯動機制,合理確定汙水處理收費標準和方式。

3.三是落實項目責任和時間節點要求,完善各級建設、規劃、水利、國土、民政等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將治水項目納入審批程序“綠色通道”,提高項目審批和建設管理效率。

4.第四,建立以地方財政為主、省級財政為輔的多渠道籌資機制。明確各地每年將土地出讓收入的3%至5%用於防洪。除了從水利建設基金中安排壹部分,省財政將設立專項資金,以“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地方政府加大治水力度。

5.五是把治水工程作為民生實事項目,納入省級政府對地方政府的年度目標考核,治澇治汙壹票否決。加強對城市防洪、治汙、供水等設施運行管理的檢查和監督。

6.六是充分發揮各級人大、CPPCC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為城市治水工作建言獻策。通過各種方式,廣泛宣傳防澇、汙水處理、節約用水等相關知識。,增強人們的參與意識,提高防身自救能力。

擴展數據:

從經濟角度講,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資,促轉型。對水控制的投資是有效的投資;治水的過程就是改造的過程。近年來,民間投資意願下降,優質外資難以吸引,政府投資受限。好的投資項目對於保持有效的投資增長至關重要。治水可以為人們提供大量的優質工程,尤其是水利工程,對於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具有現實意義。

從文化的深度來說,治水是把握現代文明,樹立新風。水不僅是資源要素,也是文化要素,是文明和文化的源泉。治水歷來是興國安國的大事。中華民族幾千年悠久燦爛的文明史,也可以說是壹部消滅水患、興修水利的治水史。水文化直接觸及人的靈魂,浸潤人的心靈,影響人的思想意識、道德情操、精神意誌和智慧。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五河共治

  • 上一篇:明年就要高考了。老失眠怎麽辦?
  • 下一篇:海馬的藥用價值和用途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