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大黃是什麽?

大黃是什麽?

來源本品為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的幹燥根及根莖。不含Balf。或大黃。蓼科植物。

性味苦而寒。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瀉熱通腸,涼血解毒,化瘀通絡。可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泄瀉、濕熱黃疸、血熱嘔吐、目赤咽痛、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閉經、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的外治。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好清化,上焦和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牙齦腫。熟大黃有緩瀉、瀉火、解毒之功。用於治療火瘡。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血瘀出血患者。

app應用

1.用於大便幹結、積滯泄瀉、熱性便秘、實熱苔黃。與芒硝、厚樸、枳實等配伍。

2.用於熱毒熾盛、血溢不止、目赤、驟痛、熱毒瘡癤。本品與黃連、黃芩、牡丹皮、赤芍同用。

3.用於產後腹痛,血瘀,月經失調,跌打損傷,瘀血疼痛。使用時必須配合活血化瘀的藥物,如桃仁、赤芍、紅花等。此外,大黃能清濕熱,用於退黃,常與茵陳、梔子等藥同用。若將本品研成粉末,還可作為燙傷和熱毒潰瘍的外用藥,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 ~ 30g,腹瀉後不宜久煎。外用適量,研磨後塗於患處。

註意事項:本品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慎用;女性在孕期、月經期、哺乳期不宜使用。

品種考證

大黃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列為劣藥。《烏普本草》說:“生於蜀北郡或隴西(今四川北部、甘肅西部)。”《名醫阿別錄》也說:“生於河西谷、隴西(今甘肅)。”可見自古以來大黃主要產於甘肅和川北。《本草》說:“大黃,正月綠葉如蓖麻子,大者如扇子。根像芋頭,大的像碗,壹兩尺長,細的像牛蒡,小的像芋頭。黃色的花在四月盛開,有的像蕎麥花壹樣綠紅相間。莖呈藍紫色,形似竹子。”蓖麻、芋頭根、黃花等綠葉的特征與大黃1壹致。蕎麥花等綠葉的特征與掌葉大黃和掌葉大黃壹致。唐古特庫姆最大。EXBALF。《本草經》所附大黃圖片顯示,基生葉莖長,葉寬卵形,裂隙或淺或深,根莖粗,葉鞘殘留,符合大黃屬植物的特征。根據上述大黃的產地、形態及附圖,可以認為古今所用大黃是相同的。

化學研究

大黃含有蒽衍生物、苷類、鞣質、有機酸和揮發油。

1.蒽衍生物分為:(1)遊離蒽醌衍生物,如蘆薈大黃素、菊酯、大黃酚、大黃素、異大黃素甲醚、紫草酸d、大黃素甲醚、大黃素甲醚等。⑵結合蒽醌類化合物,有大黃酸、蘆薈大黃素、大黃酚的單雙糖苷;大黃素和大黃素甲醚的單糖苷;蒽酚和蒽酮化合物:大黃酸、棕櫚苷和糖類如番瀉苷A、B、C、D、E、F等。

2.苷類:土大黃苷,3,5,4'-三羥基二苯乙烯-4'-O-β-D-(6'-O-沒食子酰基)葡萄糖苷(3,5,4 '-三羥基二苯乙烯-4'-o-β-)。4'-三羥基芪-4'-O-β-D-吡喃葡萄糖苷(3,5,4 '-三羥基芪-4 '-O-β-D-吡喃葡萄糖苷)。

3.萘衍生物:虎黃酮-8-O-β-D-吡喃葡萄糖苷、虎黃酮-8-(6 '-草酰)-葡萄糖苷和決明子。

4.單寧:沒食子酰葡萄糖、d-兒茶素、沒食子酸、漢防己甲素等。大黃四苯水解得到沒食子酸、肉桂酸和黃明。此外,還結合了樹脂。

還含有有機酸:蘋果酸、琥珀酸、草酸、乳酸、肉桂酸、異丁烯二酸、檸檬酸、富馬酸等。

大黃還含有揮發油、脂肪酸和植物甾醇。

藥理學研究

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1)通便作用:

作用:壹般服藥後6 ~ 10小時會排出稀便。

腹瀉有效成分:認為主要成分是番瀉苷。

導瀉機制:番瀉苷在腸道細菌酶的作用下分解產生大黃酸蒽酮,可刺激大腸黏膜,增加腸道蠕動,引起腹瀉。此外,它還能抑制腸細胞膜上的Na+和K+-ATPase,阻礙Na+轉運,增加腸道滲透壓,保留大量水分,促進腸道蠕動和腹瀉。

(2)利膽和保肝

(3)促進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4)抗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1)止血效果:

特點:效果確切,見效快。

止血有效成分:α-兒茶素和沒食子酸。

止血機制:促進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板數量和纖維蛋白原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受傷部位的血管收縮

(2)降血脂:

降低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質過氧化物。

抗感染效果

(1)抗病原微生物:

抗菌譜:

敏感細菌包括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淋球菌、白喉、傷寒、痢疾等。

敏感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孤兒病毒、乙肝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

其他敏感微生物包括阿米巴原蟲、陰道毛滴蟲、日本血吸蟲和鉤端螺旋體。

抗菌活性成分:大黃酸、大黃素、蘆薈大黃素

抗菌機制:酶系統影響葉酸;抑制細菌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抑制細菌生物氧化酶系統;誘導幹擾素。

(2)抗炎和解熱作用

(3)免疫調節:蒽醌衍生物能抑制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藥典標準

本品為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的幹燥根及根莖。不含Balf。或大黃。蓼科植物。在秋末或第二年春天發芽前將莖葉挖去,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成花瓣或段,用繩子穿成壹串晾幹或直接晾幹。

性格;角色;字母

本品為圓柱形、圓錐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長3 ~ 17 cm,直徑3 ~ 10 cm。除表皮外,表面黃褐色至紅褐色,部分可見白色似網狀紋理和星散狀(異質維管束)。剩下的皮膚呈褐色,有許多繩孔和厚厚的皺紋。實心,部分中心稍軟,橫斷面呈紅褐色或黃褐色,呈顆粒狀;根莖髓寬,有星環或星散;根木發達,放射狀紋理,層理環明顯,無星點。氣息清香,味道苦澀微澀,粘在牙齒上有沙感。

區別

本品橫切面:根的木栓層和皮層大部分已去除。韌皮部明顯;薄壁組織發達。形成壹層,形成壹個環。木質部射線密集,2 ~ 4列細胞寬,含褐色物質;導管是非木質化的,通常1到數個在壹起,稀疏排列。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簇和大部分澱粉粒。根莖髓寬,有常見的粘液腔,內含紅棕色物質。異型維管束星散,形成層成環,木質部位於形成層外,韌皮部位於形成層內,射線呈星形放射。粉末是黃色和棕色的。草酸鈣團簇的直徑為20~65438±060 μm,部分可達65438±090 μm..具有邊緣孔、網眼、螺紋和環的導管沒有木質化。澱粉粒多,呈球形或多邊形,直徑3 ~ 45微米,臍點呈星形。復合顆粒由2 ~ 8個部分組成。

取本品粉末少量,稍升華,可見菱形針狀結晶或羽狀結晶。

取本品粉末0.65438±0g,加20ml甲醇浸泡65438±0h,過濾,取5ml濾液,蒸發,加65438±00ml水溶解,加65438±0ml鹽酸,水浴加熱30分鐘,立即冷卻,用乙醚萃取兩次,每次20ml,合並乙醚溶液,蒸發,加入殘渣。另取大黃0.65438±0g作為對照藥材,用同樣方法制備對照藥材溶液。然後取大黃酸對照品,加入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附錄ⅵ b),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壹張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矽膠H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 ~ 60℃)-甲酸乙酯-甲酸(155:1)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幹燥,置紫外燈下。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5個橙黃色熒光主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圖相對應的位置,出現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在氨蒸汽中熏制後,斑點在陽光下變紅。

支票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用溫水浸泡65438±00分鐘,放冷,取上清液65438±00μl,點於濾紙上,用45%乙醇展開,取出,晾幹,放置65438±00分鐘,於紫外燈下(365nm)檢視,無持續亮紫色熒光。

幹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幹燥6小時。重量損失不得超過15.0%(附錄ⅸ g)。

總灰分含量不得超過10.0%(附錄ⅸ 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0.8%(附錄ⅸ k)。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用作色譜條件和系統適用性試驗的填料。流動相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檢測波長為254納米。理論板數以大黃素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準確稱取5 mg大黃素和5mg大黃酚對照品,置於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稀釋至刻度,搖勻;分別準確量取1ml大黃素溶液和2ml大黃酚溶液,置於25m 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成品(1ml中4μg大黃素和8μg大黃酚)。

制備供試品溶液,取本品粉末約0.65438±0g(過4號篩)[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 h,第二法)],準確稱定,置於50毫升錐形瓶中,準確加入25毫升甲醇,稱定,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再次稱定,用甲醇補足失重,搖勻。加入65438±00ml 2.5mol/L硫酸溶液,超聲處理5分鐘,加入65438±00ml氯仿,加熱回流65438±0小時,冷卻,轉移至分液漏鬥,用少量氯仿洗滌容器,合並至分液漏鬥,分離氯仿層,用氯仿萃取酸溶液2次,每次約8ml,合並氯仿溶液,用無水硫酸鈉脫水,即得。揮發氯仿,殘渣加10ml甲醇,稱定重量,置水浴中微熱溶解殘渣,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損失重量,搖勻,濾過,取濾液。

測定方法分別準確吸取上述兩種對照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5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以幹品計,大黃素(C1510O5)和大黃酚(C1510O4)的總含量不得少於0.05%。

用炒的方法制備草藥

將大黃去雜,洗凈,充分濕潤,切成厚片或厚塊,晾幹。

大黃片用酒洗凈,按酒煎法(附錄ⅱD)煎。

將熟大黃去掉大黃片,按酒燉或酒蒸的方法(附錄二D)燉或蒸至內外發黑。

將大黃切片燒焦,按炭炒法(附錄二D)炒至表面發黑,內部焦黃。

性味與歸經

又苦又冷。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和指示

瀉熱通腸,涼血解毒,祛瘀通經。可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泄瀉、濕熱黃疸、血熱嘔吐、目赤咽痛、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閉經、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的外治。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好清化,上焦和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牙齦腫痛。熟大黃有緩瀉、瀉火、解毒之功。用於治療火瘡。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治療血熱血瘀癥。

用法用量

3 ~ 30g,腹瀉後不宜久煎。外用適量,研末敷用。

註意

孕婦慎用。

儲存

放在通風幹燥的地方,防止蟲蛀。

準備

大黃流浸膏

~~~~~~~~~~~~~~~~~~~~~~~~~~~

-2.植物

蓼科大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和根入藥(見彩圖大黃)。主要栽培品種為掌葉大黃,其次為唐古特大黃和藥用大黃,我國藥用大黃歷史悠久,西漢初年已批量分布到歐洲。是中國主要的出口藥材之壹。

掌葉大黃的莖中空,高約2米。根莖和根厚,黃褐色。基生葉有長柄,葉寬卵形,掌狀半裂;莖生葉與膜質鞘托葉互生。圓錐花序,頂生,在夏天有淺黃色的花。瘦果有3個翅。唐古特大黃葉全裂,裂片窄而長。藥用大黃葉淺裂,裂片寬三角形。喜歡涼爽幹燥的氣候,耐寒。適宜在陽光充足的環境和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壤土上生長。避免連作。用種子繁殖時,可采用幼苗移栽或直播。春天或秋天播種,但秋天更好。如果它是通過芽繁殖的,當根莖被收獲時,它可以被切割和種植。由種子或芽培育的幼苗都在第二年的秋天種植。種植後3 ~ 4年,當莖葉枯萎時,挖根莖和根,陰幹或曬幹獲得商品。主要病蟲害有大黃環腐病、大黃炭疽病、金花蟲。青海、甘肅等地主產大黃、大黃,稱為“北大荒”。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主產藥用大黃,商品稱為“南大黃”。

大黃的根莖含有遊離蒽醌衍生物,如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等。,所有這些都沒有引起腹瀉的作用。此外,葡萄糖苷和番瀉苷A、B、C等含有上述物質的共軛蒽醌衍生物具有瀉下作用。此外,它還含有單寧。大黃的根莖和根具有清熱瀉火、化瘀、抗菌消炎的作用。生藥是猛藥,炮制的藥是慢藥。炭炒後,可用於止血。小劑量服用,有健胃收斂的功效。

~~~~~~~~~~~~~~~~~~~~~~~~~~~~~~~~~~~~~~~~~~~~~~~~~~~~~~~~~~~~~~~~~~~~~~~~~~~~~~~~~~~~~~~~~~~~~~~~~~~~~~~~~~

3.大黃

內容介紹:

大黃(本經)

不同的名稱有黃亮、火神、伏如(《烏普本草》)、將軍(《李當之藥錄》)、大黃配錦(《千金方》)、川軍(《中草藥手冊》)、君(藏名)。

來源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大黃的根莖。

植物形態學①大黃,天水大黃又名大黃、大黃、大黃。

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很粗。

莖直立,高約2米,光滑無毛,中空。

有根的葉子很大,有肉質的長莖,大約和葉子壹樣長;葉片寬心形或近圓形,直徑40厘米以上,掌狀深裂3-7枚,裂片全緣或齒狀或淺裂,基部略心形,主脈3-7枚,頂部無毛或稀疏乳頭狀突起,底部有白色毛,多分布於葉脈和葉緣;莖生葉小且互生;葉鞘大,淺棕色,膜質。

圓錐花序大,分枝彎曲,平展,短毛;花小,叢生,在枝上互生,幼時呈紫色;花梗細,長3 ~ 4毫米,中部以下有1個節;花被6,2輪,內輪稍大,橢圓形,長約65438±0.6毫米;雄蕊9,花藥稍外露;子房上位,三角形,花柱3,向下彎曲,柱頭頭狀,稍凹,V形。

瘦果呈三角形,有翅,長9 ~ 10毫米,寬7 ~ 8毫米,頂端略凹,稍心形,基部褐色。

花期從6月到7月。

結果期為7-8月。

出生在山林邊緣半濕潤的地方。

分布在四川、甘肅、青海、西藏等地。

②唐古特大黃,又叫錐栗大黃。

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2米,類似於以前的物種。

莖無毛或有毛。

根狀葉稍圓或寬心形,直徑40 ~ 70厘米,3 ~ 7個掌狀深裂,裂片狹長,常羽狀淺,先端尖,基部心形;莖生葉更小,莖更短。

圓錐花序大,幼時多為深紫色,也有綠色和白色,枝緊,小枝直;花小,有長花梗;花被6,2輪;雄蕊壹般為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

瘦果呈三角形,有翅,頂部圓形或稍凹,基部心形。

花期從6月到7月。

結果期為7-9月。

出生在山林邊緣潮濕的地方。

分布於青海、甘肅、四川。

西藏等地。

③藥用大黃,又名南大黃。

高大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1.5m。

莖直立,疏生短柔毛,具緊密的節。

有根葉柄長,葉圓形至卵圓形,直徑40-70厘米,掌狀淺裂,或僅具缺刻和粗鋸齒,先端銳尖,基部心形,通常主脈5條,基生,上面無毛,或近州脈有稀疏小乳突,下面有毛,多分布於葉脈和葉緣;莖生葉小,莖短;葉鞘單生,稀疏短毛,基部開裂。

圓錐花序,大,分枝多,花小,直徑3 ~ 4毫米,4 ~ 10花簇;花被6,淺綠或黃白色,2輪,內輪長圓形,長約2毫米,先端圓形,邊緣不整齊,外輪稍短;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在3上。

瘦果呈三角形,有翅,長約8 ~ 10毫米,寬6 ~ 9毫米,頂部凹陷,紅色。

開花結果期為6-7月。

它們大多生長在排水良好的山區。

分布在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上述植物的莖或幼苗統稱為大黃莖,也可入藥。詳見文章。

9月至65438+10月采集生長3年以上的植株,挖根,剪去莖葉,分根,刮去糙皮和頂芽,晾幹,曬幹或切片晾幹。

藥材①北大荒為掌葉大黃和唐古特大黃的幹燥根莖。

商品分兩種:壹、西寧大黃:多加工成圓錐形或腰鼓形,俗稱雞蛋吉祥,長約6 ~ 17厘米,直徑約3 ~ 10厘米;外皮已經被去掉或者還有少量殘留。外表面黃褐色或紅褐色,可見類白色菱形網狀紋理,俗稱織錦(由灰白色薄壁組織與棕紅色射線交織而成),有時可見菊花狀螺旋星,壹端常有繩孔。

質地堅硬,橫切面黃褐色,顆粒狀(俗稱高粱渣),略油,有時外圍附近可見深色形成層和放射狀桔黃色射線,髓內有紫褐色星點,緊密排列成環狀,有黃至褐色的彎紋,又稱織錦。

氣特殊,苦微澀。

所在地:青海銅仁、同德。

另外還有涼州大黃、賀州大黃、岷縣大黃,都屬於西寧大黃。

其中涼州大黃又叫黃亮大黃、狗頭大黃,因其整體形狀似狗頭,頂端扁而圓;下半部分是錐形鈍頭,質量也不錯。產於甘肅武威、永登壹帶。

二泉水大黃壹般比較長,切成段,個頭大、形狀圓的往往是豎著切片。質地疏松,內部顏色比西寧大黃淺,織錦花紋不明顯。橫切面的星星也呈環狀排列,其他類似西寧大黃。

位置:甘肅泉水、西麗。

屬於泉水大黃類型的商品有文縣大黃、清水大黃、莊浪大黃等幾種,產於甘肅文縣、成縣、清水。

②南大黃,又名川大黃、馬蹄大黃。

它是藥用大黃的幹燥根莖。

多為截段,壹端略大,形似馬蹄鐵,少數也呈圓錐形或腰鼓形,長約6 ~ 12 cm,直徑約5 ~ 8 cm。木栓已除,表面呈黃褐色或黃色,有輕微彎曲的棕紋(織錦)。

斷面呈黃褐色,空隙多,星點大,排列不規則,質地疏松,纖維豐富。

味道很淡。

商品有雅黃、南川大黃,主產於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彜族自治州、雅安、南川等地。

此外,陜西、湖北、貴州、雲南、西藏等地也產。

以上各種大黃,外觀黃褐色,有明顯的錦、星,質實重,油香苦而不澀,嚼之有粘性,為上品。

另壹種大黃是大黃的根莖和根,也稱為大黃。

通常為不規則圓柱形,外觀紅褐色、黃色,無橫條紋,質堅質輕,橫切面無星、錦,紅褐色射線細而直。

氣息不香,味道苦澀。

質量。

服用後感覺腹痛。

生大黃(又名盛駿)炮制:將原藥除雜,大小分級,燉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幹燥。

酒大黃:將大黃片均勻噴上黃酒,略燉,放入鍋中文火煸炒,取出晾幹(大黃片100斤加黃酒14斤)。

熟大黃(又稱“熟軍”或“作軍”):取切成小塊的生大黃,與黃酒拌勻,放入蒸籠中蒸熟,或放入壇子中密封,坐於水盆中,蒸透,取出曬幹(100斤大黃為30-50斤黃酒)。

也有人按照上述方法反復蒸2 ~ 3次。

大黃炭:將大黃切片放入鍋中,用猛火炒至外表焦黃(儲存),略噴水,取山曬幹。

論雷公烤:大黃蒸的地方,從來不到上海,所以七度蒸,曬幹。

但灑上稀蜂蜜水蒸壹伏,其大黃如黑糊,在日本和中國曬幹。

性苦性寒。①經典:味苦寒。

②烏普本草:神農、雷公:味苦,有毒。

扁鵲:苦味,無毒。

李:微寒。

3“不錄”:大寒,無毒。

④藥性理論:味苦,甘。

歸胃、大腸、肝經。

①《本草湯》:始於,足陽明經。

②綱要:足太陰、手足陽明、手足厥陰分為五經。

③本草經:入手小腸經、手心經少陰。

手少陽三焦經入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

功能:清熱解毒,破瘀散結。

治實熱便秘,譫妄,消化不良,初起痢疾,急瀉後重瀉,瘀血,閉經,腹部包塊,發熱,突眼痛,吐血,鼻衄,黃陽,水腫,淋,癰,腫毒。

瀉熱通腸,涼血解毒,祛瘀通經。

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泄瀉、濕熱黃疸。

①經典:瘀血、血瘀、寒熱、脘腹痞塊、留宿為食、清胃、推陳出新、疏通水谷(《水谷》作品《水谷道》)、調理中餐、安神五臟。

②“別錄”:寧胃降氣,化痰實,腸熱腹脹,女子寒血腹脹,小腹痛,老血瀦留。

③藥性理論:控寒熱,促消化,煉五臟,疏女子月經周期,興水腫,破痰,積寒熱,留食積,益大腸,貼熱毒腫,治小兒寒熱病,心煩,膿蝕,淤血。

④《日華子本草》:能行氣通絡,利關節,解塑滯濕,使四肢寒熱,溫化痰,利小便,利大便,敷-切瘡、疔瘡、癰。

⑤綱目:主治白痢、急性腹痛、尿稀、熱盛、譫妄、黃疸及各種火瘡。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治腹瀉,不宜久服),1 ~ 4元;還是進了藥丸,散了。

外用:研末,用水或醋敷。

宜忌諸癥,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瘀滯血瘀,以及優生優育。

  • 上一篇:百合金銀花茶清心降火潤肺止咳
  • 下一篇:清除煙草毒素的小妙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