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西南部。苗族歷史悠久。在古代,它的祖先生活在黃河流域以南、長江流域以北的廣大地區。然後搬到了西南。
苗族以農業為主,狩獵為輔。6000多年前,我就學會了“食之若久,肉必焦”的飲食方法。由於地域遼闊,自然條件不同,飲食習慣也有差異。苗族多以大米為主食,輔以玉米、紅薯、小麥,雜養小麥、大麥、燕麥、高粱。愛酸,愛辣,愛鹹。好煙好酒好茶。飼養家禽家畜,種植各種蔬菜。
苗家飲食獨特的民族習俗是喜歡吃酸的食物,酸湯最有名。酸味食物主要有酸湯、酸菜、酸菜魚、牛肉酸、豬肉酸、酸辣籽、酸蘿蔔、菜酸、豆酸等。苗族人吃酸菜的歷史悠久,這和他們山深鹽少有關。平時很難買到菜和肉,所以家家都有酸壇來腌制各種酸的食物。在制作酸味食物方面,苗族人有壹整套的技術和吃法。幾乎每個苗族家庭都有腌制食物的壇子,統稱為酸壇子。
許多苗族居住的地區被稱為“魚米之鄉”。很多民族自古以來就以善種水稻著稱,大米是他們的主食。除了壹般的烹飪,他們還有許多不同的烹飪方法,如香竹飯,魚餌塊,米粉,幹飯,糙米,粑粑,炒飯,等等。
苗族人喜歡吃野菜,如蕨菜、魚腥草、荸薺、刺花、鐵木花、刺五加、水芹、苔蘚等。洗幹凈,涼著吃。這些野菜有的既是菜又是藥,吃起來很苦,但清涼甘甜,有清熱、解毒、消炎、消暑、化食的作用。
最奇特的風味食物是吃竹蛆、蜂蛹、黃蟻卵、花蜘蛛、牛屎蟲卵、沙蛆等。黃色的螞蟻長在樹上。它們大約有兩厘米長,腰很小,肚子很大。它們嘴裏有兩顆大牙,大多在闊葉中築巢繁殖。
苗族的烹飪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有煮、燉、蒸、炒、蒸、烤、烤、烤、炸、腌、炸等。,其中以烤、烤、煎、炸、生食、腌制為特色。
燒,即把食物放入火中燒;烤,即用竹、木棒串食,抹調料,在火上烤;薄荷,就是先把肉切成小塊,放在炭上烤或火上煮,再加入韭菜、薄荷、姜、鹽、蒜等調料。苗家還擅長做豆豉、豆腐、灌腸、面醬等。好吃的火鍋,凡是好吃的東西,都要支起壹個小鍋,放入蔬菜、肉、豆腐等。,壹邊涮壹邊蘸椒鹽水吃。
油茶是最常見的日常飲品。將玉米、黃豆、蠶豆、紅薯片、小麥面球、芝麻、糯米分別炒熟,放入茶裏炒熟,儲存。客人到了,把各種油炸品、鹽、蒜、辣椒放入碗中,用開水沖服。客人必須連續喝四碗。
喝茶的時候,如果客人不想喝,就在碗裏放壹根筷子,否則主人會壹直讓妳喝。湘西苗族人還專門制作了壹種花茶。將瓜、橙、南瓜雕刻成花鳥、禽、魚等形狀,經過幾道工序制成香、脆、甜的食品。喝的時候,取幾片放在杯子裏,倒入開水中。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招待客人時,男女客人分開吃飯。老人先開壹杯,美食必先敬。吃雞時,雞翅敬客,雞頭歸老人,雞腳歸孩子。壹家的客人也是全村的客人,各家爭壹桌酒席。用角盛酒是招待客人的壹種隆重方式。遇有苗年等盛大節日,主村家家戶戶都準備迎客,把酒擺上蘆笙場或銅鼓坪,把客人帶到村裏。兩人舉角勸飲,鼓樂齊鳴,賓客欲壹飲而盡。
苗族人普遍喜歡喝酒,他們經常用酒來緩解疲勞,表示敬意,表達感情,享受飲酒。苗族的酒主要有白酒、甜酒、刺梨酒和汽酒。白酒是當地的酒,苗族人經常喝,以大米、糯米、玉米、高粱為原料釀造。泡酒是在甜酒中摻入適量的水或涼水飲用。刺梨酒是將蒸幹的刺梨與適量的大米混合,加入自制的酒曲,混合均勻,密封在壇子裏制成的。半個月後,酒醇化後用木甑蒸餾,可分別得到20、30、50度的刺梨酒。糯米和刺梨釀制的刺梨酒最好,有消食助氣的功效。
“無酒不成禮”壹直是他們恪守的禮儀。酒是招待客人、婚喪嫁娶、建房過節的必備物品。在長期的歷史發展和生活實踐中,苗族人民形成了獨特的酒文化。
苗族飲酒因時間、地點、對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叫法,如“擋酒”、“進酒”、“臨別酒”、“迎賓酒”、“送客酒”、“雙杯酒”、“敬酒”、“半路酒”、“轉酒”、“赫爾酒”、“等”。苗族人也很註重待客的飲酒禮儀。比如主人要用兩杯向客人敬酒,這叫“兩條腿走路”。烤面包機雙手拿著杯子,朝正反兩個方向敬了兩個星期。當最後壹個人受到尊敬時,雙方遞上壹杯酒。再比如用牛角杯敬酒。客人沒喝完,“杯”倒酒,讓人不得不喝。